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掌握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用读来理解文章思想脊髓,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后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把搜集的资料按要求整合。
  设计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2、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3、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4、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5、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1、由课题导入,紧抓题目中的“老师”一词,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当我们的老师?
  2、让学生意识到本课所说的老师并不是平常的老师,而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展示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5、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6、齐读最后一句。
  (三)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记号,最后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2、学生交流讨论。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3、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惨祸:惨重的灾祸。
  流线体:流线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薄壳结构暂时不讲)
  4、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2)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3)指读句子。
  (4)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6)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7)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8)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9)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0)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1)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5、研读第五自然段。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白宫、克里姆林宫:、圣路易斯拱门:、太空针塔,就连我们学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四)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1、按要求(人来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很丰富,看来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还真不少。正是由于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了启发,所以才有了很多发明创造,他们成为人类的“老师”真是名不虚传啊!让我们来赞美一下他们!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生读
  3、他们身上的特点给人以启迪,给人类的发明创造提供了依据,我们必须真诚地感谢他们!
  4、亲爱的同学们,大自然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
  (五)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3、亲爱的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在走进自然的同时,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