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有的人》资料

苏教《有的人》资料

来源:九壹网

  一、导学目标:

  1、学习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作用。

  3、感情朗读诗歌。

  二、导学重点:

  1、初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2、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作用。

  三、导学难点:

  品味诗中含又深刻哲理的句子。

  四、课前准备:

  编撰导学稿,印发学生试做。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导学流程:

  同学们,人生在世,生命也许是划过天空的一颗流星,转眼即逝;生命也许就是一轮明月,伴我永恒。凝神谛听,屏息沉思,许多人的生命理想照亮了我们的行程!韩愈高喊:“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文天祥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抒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臧克家充满哲理的诗行:《有的人》,于字里行间品味隽永的生命内涵。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学生介绍后补充

  臧克家(1905-20__),山东诸城人,自幼喜爱古诗和民歌,一生写了不少诗歌,他的代表诗作已收入《臧克家诗选》。他曾于20__年7月20号获得首届“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里称他是:为我国新诗发展做出宝贵贡献的20世纪杰出的大诗人。

  1949年臧克家到北京后,于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日,瞻仰了鲁迅故居,想到了先生的一生,感慨万千,回去后,于11月1日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抒情小诗,以此缅怀先生伟大的一生。

  (三)合作探究:

  1、学习方法探究

  ①“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面对诗题,联系诗歌内容,你会想到那些问题呢?

  明确:“有的人”是指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歌既然是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什么却又以“有的人”为题?诗歌揭示了一个什么深刻的哲理?等等。

  ②根据你的体会和经验,学习诗歌可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读诗歌,品字词,析诗句,赏手法,悟哲理。

  2、诗歌内容鉴赏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用“读、品、析、赏、悟”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歌。

  (1)感情朗读全诗

  要求:注意感情的处理,语速的把握,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重音的恰到好处。

  学生读诗,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2)读诗歌第一小节,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板书加点的词语,下同)

  ①这节诗中有两个“活”两个“死”,你能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吗?

  明确:第一个“活”是指躯壳活着,第二个“活”是指生命永存。

  第一个“死”是指灵魂腐朽,第二个“死”是指失去生命。

  ②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明确:因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虽生犹死,他们的行为,为人民所痛恨,他们的生活,为人民所不齿,他们的生命,在人民心中早已腐烂发臭。

  ③这种人是什么人?

  明确:反动统治者

  ④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明确:因为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⑤这种人是什么人?

  明确:鲁迅及者。

  ⑥小结第一段的内容: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

  3、读诗歌第二至四段,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①第二至四段三个小节,分别从那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表现。

  明确:从“对人们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对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不同的表现。

  ②“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指给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③怎样理解“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明确:鲁迅先生以彻底的英雄气概,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④为什么“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明确: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欲,他们势必要欺压别人,剥削别人,所以他们活着,别人的利益就要受到侵害,别人就不能好好地活着。这句诗说明,反动统治者与广大人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根本矛盾。

  ⑤在这三个小节的诗行中,你觉得那几个词用得形象生动。你能找出来品味一下吗?

  明确:“骑”这个典型动作,加上“呵,我多伟大”这句典型语言,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派的残暴无耻。

  “俯”这个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个贴切的比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反动统治者想“流芳百世”。

  “情愿”写出了鲁迅的人生选择,他选择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不能活”写出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对统治者的骄横残暴。

  “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写出了鲁迅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精神。

  ⑥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除了副标题里提到“鲁迅”名字,诗中并未出现鲁迅二字,你能从诗中找出能使你想到鲁迅名著的提示诗句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提示性诗句略)好处:暗合题目,既含蓄、又形象,增添诗味。

  4、读诗歌第五至七段,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①“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是什么意思?

  明确: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但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界上,精神早已腐朽,灵魂早已死去,他们为人民所不齿,因此说,“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②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③你能把两种人不同的表现及相应的结果连在一起吗?

  明确:骑在头上——————把它摔垮

  俯下身子——————永远记住

  名字刻入石头——————名字烂得更早

  情愿作野草——————青青野草

  别人不能活——————下场可看到

  多数人更好地活——————抬举得很高

  男生读表现,女生读结果,教师板书。

  ④这三个小节的诗中,你认为哪几个词用得好,找出来品味一下。

  明确:“摔”字表现了人民群众力量之大。

  “垮”字写出了反动统治者失败的命运。

  “记住”表明鲁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烂”字表现了诗人对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的强烈憎恶之情。

  “很高很高”是诗人对鲁迅的热烈赞颂,是对鲁迅的热烈拥戴,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的无限爱戴。

  5、背诵全诗,归纳主题。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及者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地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阶级,深刻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以人民为敌的必然灭亡的真理。

  6、全班探究欣赏写作特色。

  ①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诗人为了突出鲁迅崇高而伟大的形象,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从诗歌中找出一例来吗?这首诗的对比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对比的作用吗?

  明确:第一小节,把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进行对比,以渺小反衬高尚,以丑衬美,以恶衬善。

  第二至四小节,把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表现作对比。

  第五至七小节,把两种人由于不同表现而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

  特点:都是先反后正。

  作用:在重重对比中衬托,使鲁迅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②现在你能否说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却为何以“有的人”为题?

  明确:诗中是通过揭露批判反动统治者来衬托鲁迅,因此,以“有的人”为题对全诗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有的人”是指两种人,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除了对比手法,你还能欣赏出什么手法?

  明确:反复的手法。

  ④反复有几种形式?

  明确:有两种,一是词语反复,二是句子反复。

  ⑤反复手法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充分抒写了诗人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⑥还有什么手法吗?

  明确: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出评价,而是对比议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

  议论用语生动形象,如以“骑在人民头上”与“俯下身子”表现对待人民群众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表现愿为人民作出最大牺牲的人生命长在,精神永存;以“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人民对献身于人民事业的人的拥戴。

  (四)综合学习

  1、这首诗之所以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人们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除了它的艺术特色以外,还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说说这首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是什么?

  明确: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比然灭亡。

  2、这首诗启迪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3、在我们的社会中同样存在着像诗中所说的两种人,请分别举例。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主检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