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的井》教学反思
《瑞恩的井》叙述的是一位加拿大的6岁男孩得知非洲儿童饱受苦难、面临死亡,而70美元可以帮助他们打一口井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了这笔钱,后来他得知这笔钱只够买器材,打井却远远不够,因此他继续努力并寻求媒体的帮助,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两年后,他来到了非洲,看到了他的那口井。至今,由他发起的募捐行动仍然在全加拿大进行着……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课文弘扬了一种善良、博爱的精神,一种真挚的想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的态度。
课文中有些语句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负责人对他说:“这个数目对你来说太大了”,这个数目是多少?我让学生对70美元进行人民币的兑换,合人民币约560元左右,这对一个只有6岁的孩子来说70美元是通过自己做额外的家务活挣得的,这个数目却是太大了,领悟到瑞恩身上的善良、有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
再如:“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该如何理解, 是很难的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收集了一些介绍非洲的现状的资料 让学生 交流,学生了解了非洲贫瘠的土地,一些骨瘦如柴的孩子引起了学生的 注意,课堂上学生个个面容沉重,严肃,在交流时,他们说非洲是一个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饥饿、疾病、死亡时刻威胁着他们,这是非常痛苦的,而瑞恩的井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因此学生对瑞恩的所作所为,由衷的敬佩不已,课最后在对瑞恩说说心里话时,学生的发言让我感受到这篇课文他们读懂了。 学生的回答让我 高兴,让我感动。 我们都应该为每个生命而努力。
案例名称: 《《瑞恩的井》反思》
《瑞恩的井》是一篇拓展阅读的文章,记叙了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的男孩瑞恩,受到一年级老师的鼓励,深信为喝不到清洁水的非洲人民打一口井是一件好事。为此,他不断努力,终于通过做家务赚到了打井所需的七十美元。几年后,这个六岁孩子的梦想竟成为千百人参加进来的一项事业,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够梦想并通过实际行动帮助那些贫穷的人们,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在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就被深深打动,也正是教育学生的好素材。
因为是阅读课,所以打算一节课完成。我根据教学建议中所说的“重点和亮点放在学生的感悟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点上,效果非常好。孩子们读完课文后,踊跃地谈自己的看法,而且说的非常到位,抓住了重点。比如:瑞恩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瑞恩虽然大部分时间用来做家务了,但没有耽误他的学习等等,这节课上刘子懈表现得特别好,每个问题都能说到点上,说明他这节课真的用心听了,认真想了,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把课后第一题回答地很准确。课下我跟他谈了话,对他这节课的表现提出了表扬,希望他每次课都能像这次一样认真。他非常地高兴。
因为是一节课完成,所以给学生读的时间就相对地少了,我想以后,不管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一定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