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

来源:九壹网

  设计者:李明伟

  设计者单位:通榆县第二小学一、教材概述《桂林山水》是长春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桂林山、漓江水的美丽景色,如诗如画。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表达方法。因此,桂林的山水的景色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很值得同学们去积累,去运用 二、学习目标分析《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所在的第7板块以“山水风情”为专题组织教学,本组课文旨在通过自然景观的奇幻美丽的描写,引领学生感受山水风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阅读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壮美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内容专题及阅读要求,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是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排比、比喻等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班这些孩子兴趣广泛,尤其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表现自己,但学习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结合本课特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桂林山水》是写景的抒情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读,多种形式的读,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2、情景教学。我把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变成具体形象、多彩的画面,并配以和谐的音乐旋律,让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形象逼真地展示出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好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不但使学生获得了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还使学生对所学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进入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掌握教材内容的动力准备状态,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资料,图片等百度 六、实施过程(一)初读感知,走进文本1.师:同学们,你们旅游去过桂林吗?那里的风景如诗如画,想欣赏一下吗?欣赏桂林山水及朗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2.熟读课文,了解特点。(1)自由读文,思考:文章写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2)小组内读文,讨论: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况桂林山水的美景?(二)品读课文,感悟特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2.欣赏漓江的水默读第二自然段

  (1)师:同样是水,漓江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笔划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圈出有关的关键词语,想想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2)师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却从没看见地漓江这样的水”一句。)

  3.师: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谁圈划的词语最准确。把划到的句子词语读一读,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师生交流,理解文章的写法及修辞方法。句子比较,体会(1)(2)两句哪一句好?说说好在哪里。(用同样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描写漓江水“清、绿”两句)

  (1)、漓江的水很静。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指导朗读,师:你们学得真好。我想你们读得会更好。但是在句子中有那么多的“啊”,你知道它们怎么读吗? “啊”的读音(1)         师:原来“啊”有这么多读法。漓江的水这么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你们来听一听,听老师有没有读出漓江水的美?(师范读,生评价)(2)         生竞读,互相评价。 6、师: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并学习作者的又一表达方式。

  7、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师:漓江的水真美呀!课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最后还写了人的感受,你能按这样的顺序把这段文字背下来吗?

  (三)研读课文,举一反三欣赏桂林的山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汇报2师: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我们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小组内说一说,看那组说得好。(四)以读代讲读文思考(1)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师: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组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回顾整体,训练提升。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别人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板书设计

  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      水:静 清 绿              山:奇 秀 险      总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评价内容 我的表现 课上是否积极发言 积极 一般 被动 是否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 流利 有待提高 是否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到了 学会些 没有 小组合作效果 合作愉快 一般 不和谐

  八、总结和反思《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对于我们这里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真正领略桂林山水景色的人寥寥无几,单纯从文本中去感悟,很难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因此,整节课中我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1) 重视朗读。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读,多种形式的读,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2)多媒体与文本的完美融合。课上运用多媒体、图像等视频信息来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图文并茂、神形兼备的课文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还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平时上课时,好学生条理性流畅性令人惊奇,学困生让人担忧。还有多媒体的运用。我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我始终遵循一点:学生的感悟不能脱离文本,课件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我感觉这一点在上课时我一定会把握好。  九、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吉林省           学校:   通榆县第二小学         姓名: 李明伟职称: 小教高级                  电子邮件:通讯地址: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二小学 (137200)李明伟,女,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二小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五项基本功全能教师。全国小学作文批改大赛一等奖。荣获“县级中小学教师文化业务能力考核语文学科成绩突出”证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