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文:《田忌赛马》《捞铁牛》《用冰取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探究田忌反败为胜的奥秘,从而进一步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2、能找出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8个,会写8个。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跟老师一起学
  1、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2、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自学生字“懂、套、芽、断、润、礼”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5、揭示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②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6、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
  (两次,每次三场)
  7、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接着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最后用___对齐威王的___。由于______,所以田忌_____。
  8、读一读: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9、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10、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1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调换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  孙膑献计
  12、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
  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____。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神机妙算、计算精密……)
  13、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
  14、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划出来,想一想。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善于观察)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于思考)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  (知己知彼)
  15、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①善于观察 ②善于思考 ③知己知彼 )
  16、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板书),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
  《捞铁牛》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认识所学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抓住捞铁牛过程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借助流程图,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大铁牛捞起来的,体会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难点:明白遇到事情要认真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怀丙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捞铁牛?
  (原因拴住浮桥)
  2、好,我们了解了捞铁牛的时间(宋朝)、地点(黄河边)、人物(怀丙)和原因(拴住浮桥),接下来就准备捞吧!
  (准备――捞)
  3、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
  课文中哪一段介绍了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自然段)
  4、轻声地再把这一节好好读一读,捞铁牛前究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注意:将所做的准备分成几个步骤!)
  准备:摸清位置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牛绑架
  5、用自己的话说说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6、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捞铁牛前要做这样的准备,这准备工作真的很重要吗?
  7、了解捞起铁牛的原因
  师:我们现在来看“捞铁牛”的过程。
  8、读,并思考:这段话什么意思,加点字什么意思
  9、笨重的铁牛能够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是因为拴住它的绳子越绷越紧,绳子越绷越紧是因为拴绳的船身不断地往上浮,船身能够上浮是因为水有浮力。怀丙能捞起铁牛,其实是利用了水的浮力。所以他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10、了解铁牛被捞起的经过
  11、铁牛只是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却并没有捞上来,还少了什么工作?
  (注意:为什么要把铁牛拖回岸边而并不在河中间把它捞上来?)
  12、用自己的话说说捞起八只铁牛的经过?
  13、如果我们也把捞起铁牛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第一步该做什么?
  捞:铲掉泥沙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拔起
  拖到岸边捞起铁牛方法相同只只拖回
  14、捞铁牛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究竟有没有用处。
  15、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充分的准备,怀丙才能够顺利地捞起铁牛。而他之所以能做好如此充分的准备,是因为他在做事之前认真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6、到这里课文就学习完了。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你有别的办法把铁牛捞上来吗?
  《用冰取火》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字,会写11个字。
  2、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激发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跟老师一起学: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说一说怎样记住生字的。
  3、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企鹅)它们是谁?生活在哪里?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南极看看。(南极风光)你觉得南极风光怎样?在寒冷的南极人们最需要什么?(用冰取火)
  4、自由读全文: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默读课文:
  为什么探险队员“用冰取火”?南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打火器找不到了,气候特别冷)
  7、在这个寒冷的南极,没有获得火的情况下探险队员此时的心情会怎样?
  (紧张、害怕、惊惶、不知所措、无助)
  8、通过读能体会当时探险队员的心情吗?朗读第3自然段
  说说自己的感受。
  朗读:把感情融入课文中,再读读3、4自然段。
  9、但大家绝望的时候,忽然从一个年轻队员心中冒出一个声音,或许这个声音,就是生的希望,赶快在书中找找。这个声音就是:“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死神到来?”他望着茫茫冰原,怎样才能取到火呢?
  带着问题读6、7自然段。和同桌说说:那个年轻人先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
  a、读课文。
  b、展开想象,说说冰透镜像你玩过的什么?
  c、这就是队员们用冰取火的情景,读第7自然段。
  10、想象队员们在等待火的过程中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如果此时你是一名获救的队员你会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
  11、让我们带着获救后的喜悦与激动一起读读第8自然段
  12、为什么那个年轻人能够想到用冰做成冰透镜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你熟悉的一个写一句话。
  (    )罗(    )布              (    )云(    )雾
  (    )(    )成竹              (    )下(    )花
  (    )(    )如生              喜(    )望(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世间万物十分复杂,不断变化的成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镇静(    )       喜悦(    )       糊涂(    )       舒服(    )
  3、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呼呼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使它们能与括号外的词语搭配。
  (    )飘荡              传递(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①学校里轰轰烈烈地“学雷锋”活动。
  ②我们要遵守讲卫生的习惯。
  ③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很有意思的趣事。
  2、照样子,仿写句子。
  ①例:小明抱走了那只小羊。  那只小羊是小明抱走的。
  我洗干净了放在桌面上的碗。               
  四、阅读短文: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晴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________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请给短文最后一段空白处填上标点。
  3、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的形式,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朗读下面的句子要用什么语气呢?请你选择。
  欢快             赞美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
  6、“鸟儿不仅外表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7、你最喜欢短文里的哪种鸟?为什么?
  五、习作
  下面有两个作文题目,请自选一个,进行写作。
  题目1:那儿真是一个好地方
  向大家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可以介绍那儿好看的景点,好玩的活动,好吃的美食。要让大家看完你的介绍后,也想去看一看,玩一玩!
  要求:先把题目抄下来;教学设计>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250字。
  题目2:欢欢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叫欢欢,他可是一只聪明、活泼、又顽皮的小鹿。他天天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的玩耍。
  有一天……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请你继续写下去。
  要求:先把题目、开头抄下来,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故事编下去吧。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试题答案】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你熟悉的一个写一句话。
  (星)罗(密)布             (腾)云(驾)雾
  (胸)(有)成竹             (笔)下(生)花
  (栩)(栩)如生             喜(出)望(外)
  略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世间万物十分复杂,不断变化的成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时过境迁  移步换影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镇静(慌张)                    喜悦(痛苦)
  糊涂(聪明)                    舒服(难受)
  3、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呼呼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略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使它们能与括号外的词语搭配。
  (随波)飘荡                    传递(信息)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①学校里轰轰烈烈地“学雷锋”活动。
  学校里正在搞轰轰烈烈地“学雷锋”活动。
  ②我们要遵守讲卫生的习惯。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③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很有意思的趣事。
  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很有意思的事。
  2、照样子,仿写句子。
  ①例:小明抱走了那只小羊。  那只小羊是小明抱走的。
  我洗干净了放在桌面上的碗。  放在桌面上的碗我洗干净了。
  四、阅读短文: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晴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颜色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请给短文最后一段空白处填上标点。
  3、短文介绍了画眉、翠鸟和大雁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的形式,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绿油油、黑漆漆。
  5、朗读下面的句子要用什么语气呢?请你选择。欢快    赞美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赞美)
  6、“鸟儿不仅外表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略
  7、你最喜欢短文里的哪种鸟?为什么?
  答:我喜欢大雁,因为它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五、习作
  下面有两个作文题目,请自选一个,进行写作。
  题目1:那儿真是一个好地方
  向大家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可以介绍那儿好看的景点,好玩的活动,好吃的美食。要让大家看完你的介绍后,也想去看一看,玩一玩!
  要求:先把题目抄下来;教学设计>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250字。
  题目2:欢欢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叫欢欢,他可是一只聪明、活泼、又顽皮的小鹿。他天天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的玩耍。
  有一天……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请你继续写下去。
  要求:先把题目、开头抄下来,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故事编下去吧。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