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答谢中书书》名师教案优秀

《答谢中书书》名师教案优秀

来源:九壹网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朗读课文,品读文章,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字词。

  2.朗读课文,品读文章,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下面请欣赏几幅美景:泰山之雄峻,黄山之幽奇,匡庐之韶秀,峨眉之清凉,黄河之浑茫,长江之浩渺,西湖之妩媚,洱海之绚丽。下面就让我们走人文中的一副美景《答谢中书书》。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朗读课文,品读文章,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重难点)。

  三 、介绍作者、解题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写景名作。

  “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准确、流畅、字正腔圆。(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颓(tuí) 歇(xiē) 鳞(lín) 与(yù)

  (2)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及停顿。

  a.四字句两两停顿,标准停顿。

  b.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学生齐读。

  (4)学生个别读。(教师做适当点评)

  五、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5分钟)

  1、单字解释;

  2、整句翻译;

  3、联想想象。

  合作交流(5分钟)

  小组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仍未解决的,全班交流。

  六、品味美点

  语 言 美、结 构 美、意 境 美、情 感 美。

  (1)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具体写景的句子了吗?

  (2)首尾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3)你能选择一个角度,说说文章意境美体现在哪里 ?

  动静相衬之美

  作者很注意动与静的变幻与搭配。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七、背诵课文

  现在,你就是作者陶弘景,站在美丽的江南,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好,放情歌颂山川之美,咱们一起背诵《答谢中书书》。

  八、拓展阅读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常见于古代散文、诗歌中。请你找出下文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借景抒情的句子,读一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