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献你一束花》第一课时说课

《献你一束花》第一课时说课

来源:九壹网

  《献你一束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三单元“礼物”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礼物”为主题,以小言大,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礼物背后的情感。礼物不分贵重,重在情谊。本文以第三人称“她”的口吻叙事。将体操运动员失败前后进行对比,利用准确、生动的表情、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将其失败后的愧疚与沮丧写得十分真切。本文说明了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本文的作者是我们很熟悉的作家冯骥才。他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教材,如《挑山工》、《珍珠鸟》、《献你一束花》等。他的作品我最喜欢《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那“任世间任何东西都填补不上的伞下的长长的空间”让我浮想联翩。他的文笔细腻,注重细节的描写,如《献你一束花》中的“花”;《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的“高矮差异”“雨伞”等,无一不是作者用心研磨之笔。这一篇《献你一束花》也是字字珠玑,下面我分别从几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解析。

  一.花应献给谁?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问题的答案也是文章的主旨:鲜花不只呈献给凯旋的英雄,更应该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开篇写道:“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结尾写道:“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这是一组看似相同的反问句,但细细品来,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问句一的答案无疑是“不应该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语气之肯定,不容质疑。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引起读者的质疑?“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放在开头,难道鲜花还要给失败者不成?”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读文章,目的是在后一问句中不同的答案。

  两个问句相对照,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了“怎么?也要,这”这几个字。语气不再那么肯定了,多了几分犹豫,难道还有另一种答案吗?相信通过学习本文,“鲜花更应该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这一观点应该已经成为学生的共识,这答案只是需要这样的一处犹豫、不肯定,让这答案从学生的嘴中和心中呼之欲出。有了之前学习文章的铺垫,“为什么要献给失败者”此时的答案也许是不需要语言来表达的,理是愈辩愈明,但言多即为唠,此处的理解只需要答案不需要理由,因为这理由已经随着文章的学习而内化在学生心中了。

  文章首尾呼应,这样对照的写法在文中也比比皆是。比如:体操运动员成功后的载誉归来和失败后的冷落形成了对比,这更为下文“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的可贵铺垫下了基础。

  二.好美的一束花

  文题《献你一束花》,这“一束花”指的是哪一束?是她成功时塞过来的“几十束”还是女服务员给她的“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答案就应是后者。机场女服务员给她的并不仅仅是一束花,她送给她的是对她的关心、信任以及面对失败的勇气、继续争取胜利的决心。

  花是有灵性的,它是不会说话的精灵,有人把它特有的语言称为“花语”。对于花,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会一片空白,教师节时学生送给老师的花代表着尊敬;母亲节时献给母亲的花代表感恩;联欢会上献给表演者的花代表祝贺……“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未宜忽”这课题读起来就会使人感到温暖。

  这是一束怎样的花呢?五彩缤纷的、五颜六色的、芳香四溢的……相信,形容它美丽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一大束美丽的花束背后,映称着的是女服务员美好的心灵。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锦上添花的人总比雪中送炭的人多。”女服务员正是这“雪中送炭”之人,她善良、友好、善解人意,她用她的关心和谅解融化了体操运动员心中的坚冰,她用温暖的话语和高尚的行为告诉她没有失败怎会有成功的道理,她让受伤后的运动知道,人间仍有温情在,她让读者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谅解,让人们都感动于这美好的情感之中。“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这简单的一句话还告诉人们应该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

  这束花是美的,而机场女服务员的心灵更美,人与人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关爱的情感更美。这情感之美正是本篇课文打动人心的地方。

  三.课文的主线

  如果说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情感主线的话,那么另一条主线就应是文中“她”的变化。依文分析,刚刚出场的“她”是“垂着头”的,第二自然段中那四个“怕”连接起来的排比句把一个“沮丧、愧疚”的失败者刻画得十分逼真。她还会怕些什么?她为什么怕?我相信,孩子们是能够有所体会的,答案最终可以落实在“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以上是文章中刚刚出场的她的样子,如果依时间来分析,排在前面的应是第四自然段的她。那时的她“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她是成功者,迎接她的都是什么呢?“空前热烈”应可概括。与此相对比的是第五段中的描写,“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不同?是她的失败,而她为什么会失败呢?第四段中的“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这两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就是她真正失败的原因了,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接下来就是文章的重点所在了,文章较长,没有必要面面俱到。那么,这6——11自然段,应是本堂课的重头戏。在下面,我会另列出一项来分析的。

  四.关于插叙

  第四段的叙述为插叙,这也是本文的第二个行文特点。相信读者在开始读文时,就在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她怕什么?她为什么怕?这答案就在插叙之中。它补充了本文的背景资料,使得行文内容充实、结构曲折有致。所以,这段插叙还是不能去掉的。如何使学生了解插叙的作用,从行文上了解作者为何采用这种方式来叙述文章,是这节课的难点。

  五.自信的回归

  这篇课文最使我难忘的就是6——11自然段。读这一段内容时,就好像看到这样一组画面,镜头(也是“她”的视角)先是有个定格——一双脚,“谁?”这是她的问题也是读者们发出的问题,然后我们随着镜头慢慢摇上去、摇上去。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随着镜头的上摇,也是“她”抬起头的过程。也是她开始重拾自信的过程,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值得让学生去发现,并借鉴的。这也算是作者行文的第三大特点吧。接下来的谈话,更是她敞开心扉的过程。“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这是一句多么有哲理的话呀。应让学生印在心里。

  六.回归课题

  文章之中耐人寻味的语言很多,如“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 “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等。然而,分析到最后,我突然觉得“只见女服务员把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这一句给人思考的空间更大,与课题也最为吻合。如果说前面的色调来灰色,那么此时这“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所带给我们的炫目的色彩应成为其对比色。视觉上的巨大差异也是心理上从冷淡、惆怅到激动、感动的强烈对比。“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这力量真的来自于香气吗?这力量是以美丽的花为外显物,内在的还应是“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的希望吧?是这希望让她重拾信心,热泪满面。

  课文分析写到这里,我不免充满了困惑。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喜欢读散文,比如上册的张晓风的《我喜欢》。可是,我们如何教散文呢?换言之,教学这样的文章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呢?以上大多是我的感受、赏析,如何也让学生拥有这样一份赏析散文的能力呢?

  补充《献你一束花》教材解析:

  一、关于题目

  “献你一束花”,初读文章的题目,没有品出什么。但,细读文本后,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文章通篇都是以第三人称“她”来叙事的,为什么文题却用了第二人称“你”呢?如果改成“献她一束花”是不是更合理一些?

  比较过后,我们就能够品出“你”的深意了。依文本推想题目,这束花一定是机场女服务员献给失败的运动员的,是站在献花者的角度来叙事的。读过文章,我们一定会被女服务员善良、真诚的品质所感染,我们会不自觉地和她站在一起,微笑着将这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献给失败者,那么“献花”即是读者献给失败者的,也就是在读过文本之后,读者=机场服务员。再往深一层去品味,如果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斟酌题目,作者口中的“你”又是谁呢?答案是失败者,而这失败者并不仅仅是文中的“运动员”还有我们,读文章的每一位读者。谁没有经历过失败?谁的人生又都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失败者,我们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份理解和关心吗?不就是需要这样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朵吗?分析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深入一层去想,如果我们不是曾经的失败者,只是看到她失败的看客,这束花是从作者手里传递过来的,现在正捧在我的胸前。美丽的花呀,芳香四溢、美不胜收。它不仅仅代表着来自植物本身的美,还承载着“善良、关怀、信任、鼓励”等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品质,那么此时的你,要把这样一束花献给谁?

  分析得深入了,我们还要跳出来把问题弄简单一些。那就是“这束花,你要献给夜谁?”我想,答案应是多元的。

  二、关于“美”

  上文中对于花束的“美”已经说得够多了,在此补充一点,那就是机场服务员的美。她一定是非常美的人了,文中写道“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怎么样?寥寥几笔,她的美便跃然纸上了吧?描写要抓细节,抓重点。如果此时将描写改为大段大段地“肤若凝脂,指如笋尖”反倒不恰当。这种美还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悟其内在美,这在上文中已经说了很多,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三、关于眼泪

  眼泪何时流?喜极而泣、伤心欲绝、饮恨吞声……哭的理由何止千种万种呀!文中 的失败者理应流泪的,但并不是她“垂着头”时,并不是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时,而是她“重新抬起头来”之时:“她顿时热泪满面”。为何流泪?感动、感谢、还有更多吧。

  四、关于对比描写

  文章中这样的对比描写比比皆是:

  1.“她一直垂着头”“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与“她一点点向上看”“她赶紧垂下头”“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

  是什么使她重拾自信?是来自女服务员的鼓励、关心吧。

  2.“回国时,就在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与“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

  不同的境遇使她拥有不同的心境,成功时喜悦更反衬出失败后的“失落、沮丧、愧疚、茫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