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来源:九壹网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

  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

  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

  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动无法完成民主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这一任务的?

  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和欧洲》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包含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两方面的内容。

  2.从金田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带有时代的特点。

  从金田到定都天京的历史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参阅p46《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在下面用箭头表示先后攻占地点:

  金田——永安——桂林(未克)——全州(冯)——长沙(未克、萧)——岳州——武昌(50万)——九江——湖口——安庆——南京

  3.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北伐、东征、西征三大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归纳下表,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类和比较知识的能力。

  军事行动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充实力量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

  作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

  这里需要强调三个问题: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            天京变乱:

  教师补充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之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天京变乱分别会给太平天国和清朝带来什么影响?

  2、            重建核心:

  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主军,洪仁轩主政太平天国新的领导核心形成。

  3、积极防御:

  着重指明下面几点即可: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4、天京陷落:18年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与相关的课文,掌握它的原则、方法、理想,领会它的基本思想。

  (1)    内容:

  ⑴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

  ⑵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⑶实施目的:大同社会

  (2)评价:

  ⑴具有强烈的性:是太平天国的纲领。它以土地为中心全面改造封建社

  会建设农民理想社会的方案,前所未见。它继承和发展历代农民“均田”斗争思想,第一次鲜明突出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⑵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资政新篇》

  (1)    内容: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教师补充材料:“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让学生阅读、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然后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

  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的内政。    

  (2)评价:

  《资政新篇》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其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