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刷子李》课堂实录

《刷子李》课堂实录

来源:九壹网

  课前谈话

  师:上课前老师想做个调查,知道喜洋洋和灰太狼的请举手(全班),知道周杰伦的请举手(全班),知道单志明的请举手(两个),看来这单志明的名气还远不如灰太狼。

  生:他就在我的面前,戴着眼镜。

  师:我们是初次见面,但是一见如故,她是我在这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让我们来握个手。现在知道单志明的请举手(全班)。让我享受了一回明星的感觉。谢谢你们。好朋友见面,我给你们带了几张名片,看着这张名片(出示丰子恺的名片),你知道了什么?

  生1:他的名字叫丰子恺

  生2:他是画漫画的

  生3:他是开创中国漫画的第一个人

  生4:他还是一位翻译家

  ……

  师:我们班的同学既会观察又会思考,真了不得啊。一张名片浓缩了一个人的很多信息,我们可要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奇人,他也有一张名片(出示刷子李的名片),仔细读读,你了解了什么信息呢?

  生1:刷子李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生2:他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生3:他是干粉刷一行的。

  师:他是一位粉刷匠,我倒想听听你怎么发现的?

  生3:名字中有个字是刷子

  师:看来这名字不是他的本名,而是想当当的一个绰号。读着这个绰号,你有什么疑问?

  生1:为什么叫刷子李,而不叫李刷子?

  生2:为什么要承诺“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师:读了这张名片,我们产生了两个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略读课文,跟着徒弟曹小三去认识这位刷子李。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曹小三当学徒工的第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学徒第一天的经历对曹小三来说感受颇深,而这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也使他难忘,于是他把这天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日记,如果你就是曹小三,打算给这篇日记取个什么题呢?

  生:高超的刷子李、难忘的一天、师傅的高招、裤腿上的白点……

  师:这篇日记有了时间,有了天气,还有了大家取的标题,一般的日记还要写上这天的心情,如果你就是曹小三,这天的心情用三到四个标点来表示这天的心情变化,你会怎么点呢?大家默读4到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生1:。!!……

  生2:?!!……一开始半信半疑

  生3:!?!

  师:这些标点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对师傅高超技艺的感叹,哪段提到了?默读,哪些细节写得最精彩,把它划下来。

  师:(指读)仔细听,你从哪个词哪个标点读出了对师傅技艺的惊叹呢?

  生1:“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师傅刷墙时声音非常好听。

  生2:“天衣无缝”很特别,刷墙时一点缝隙都没有,说明技艺很高超。

  生3:“雪白”说明房子刷得很白。

  生4:“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刷子李刷墙并不是任务,而是一种享受。

  生5:他的动作不像是在刷墙,而是一门艺术。

  师:从这里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他的手艺很高超。

  师:到了一种如火纯青的地步,用文中的词语就是“悠然”。怪不得曹小三会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引读——今天,我终于见到了师傅的拿手绝活,只见师傅的手悠然摆去……

  师:此时的刷子李还仅仅是一个粉刷匠吗?他更像是一位——

  生:艺术家、创作家、音乐家……

  师:让人忍不住赞叹——

  生:真是巧夺天工啊!我一定要跟师傅好好学

  ……

  师:同学们说的这么多的赞叹都体现在了刚才写的几个感叹号中。同学们,还有其他几个标点,我们能不能浏览课文,把这几个标点读成以下几个内容呢?(填写表格)

  师:有意思,一个白点引出了一个曲折的故事,你发现冯冀才爷爷在写这个故事的窍门了吗?

  生:一波三折

  师:原来让我们如此赞叹的全都是因为这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他为什么立下这规矩呢?

  生1: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

  生2:因为他技术非常好。

  师:他立下了这规矩,他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回忆课前留下的问题,为什么留下这样的规矩,为的是精益求精,难怪曹小三要写这篇日记,为是是一辈子记住这四个字——精益求精。曹小三非常的敬佩师傅,他决心重新设计师傅的名片,他会写些什么呢?

  生1:同样的浆刷出不同的感受。

  生2:刷呀刷,刷出了人间仙境

  生3:一样的刷子,不一样的质量。

  ……

  师:其实刷子李就是因为他的绰号奇,规矩奇,技艺奇,才成为了一个奇人。冯冀才爷爷把这些奇人的故事汇集成一本书《俗世奇人》,今天我们再来拜访其中的一位,名字叫——苏七块。快速默读浏览,你是否发现了这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

  生:本来以为苏七块很坏,不认钱不认人,后来发现他是好人,因为规矩不能改。

  ……

  师: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冯冀才爷爷在写这本书时共同的写作密码,那就是——一波三折,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