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楚
  李白
  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
  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 :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二、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三、讲解课文:
  (一)熟悉课文:
  1、听录音朗读
  (1)正音正字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豪放(千、百、万……等数词的运用) (学生讨论)
  2、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悲 乐 愤 狂
  愁 (教师板书)
  (二)解析诗句:
  1、(1)先从黄河起“兴”(学生回顾“兴”的用法)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离诗人开怀畅饮的颍阳不远)
  “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从天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
  插入:描写黄河的诗句还有:
  a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
  (壮)
  b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本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悲)
  是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这样的诗句不是李白的独创:
  a《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 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高堂”——高大的厅堂
  由时间来言及人生,“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异曲同工)
  一个“悲”字,叹意极浓 光阴易逝,人生易老(板书)
  这两句,既是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短暂。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
  前一句在空间上放大,后一句在时间上压缩。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板书)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气、豪放)
  插入:《行路难》作于公元744年(赐金还山)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 , ……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暗喻了仕途的坎坷曲折,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行路虽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那时即可扬名。
  8年之后,公元752年作《将进酒》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成泡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却未受重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并未见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其实是诗人仕途失意的自慰之辞。
  3、“钟鼓 馔玉 不足贵”
  (一种乐器) (精美的饭食,山珍海味)
  讲解:在封建社会,只有以实物有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趣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而李白却不羡慕这种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蔑视(不随波逐流,叛逆性情)
  (板书)
  “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异曲同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古来圣贤——寂寞
  饮者——留其名
  (陈王) 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作者此时自比陈王,抒发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板书)
  4、“主人何为言少钱?” (酒酣之辞)
  反客为主,抒发狂放之辞,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到了极点。
  这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最终发泄口。
  (三)整体理解诗中作者情感的流向:
  悲 乐 愤 狂
  但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酒而狂放失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学生齐读全诗,体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程。
  (五)教师指导朗诵,学生当堂背诵。
  (六)小结
  本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呢?好在哪里?
  1、气势豪壮——“千金散尽”、“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
  2、结构繁复——情感大起大落;
  3、语言活泼——以七言为主,三、五、十言句“破”之。
  板书设计 :
  将进酒
  (情、愿)
  李白
  时光易逝 人生如梦 蔑视权贵 反客为主
  悲 乐 愤 狂
  人生易老 及时行乐 自比陈王 酒酣意浓
  愁(情感的落脚点)
  作者邮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