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重点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过程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道理。
  难点
  讲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
  四、分段研读课文
  ( 一 ) 学习第 1、 2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2 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
  ( 二 ) 学习第 3~ 7 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 想一想: 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能不能过去?
  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 ( 指名读 )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立刻”说明了什么?
  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
  板书:深得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习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 6、 7 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 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 老牛个子大, 所以觉得水很浅, 松鼠个子小, 所以觉得水很深。 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
  ( 三 ) 学习第 8 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像 ( ) ,也不像 ( ) ,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 ) ,也不像  。
  ( 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 )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
  五、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 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 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3)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能不能过去?
  ↓
  老牛 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 深得很,会淹死
  妈妈 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
  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