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天空和大地的奇妙之处。
  2、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了你眼中的世界的图片,下面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你的发现与感受吧!
  师:(课件播放自然风光的图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眼中的世界的图片,大家看看,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着彼得·西摩,看看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吧!(板书课题,讲解“奇妙”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1)全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2)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5。再读课文,说说第2—8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之处。
  (1)奇妙一:日出,天空颜色发生变化
  ①课件出示:天空呈粉红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②课件出示相对应的图片,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奇妙二:云彩,千姿百态
  ①出示不同形状的云彩的图片。
  ②用“有的像……”练习口头造句,想象云彩形状的多变。
  (3)奇妙三:日落,五彩的晚霞
  ①天空又出现了哪些颜色?
  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
  (4)奇妙四:夜幕,群星闪烁
  ①出示星空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师小结:作者通过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观察到天空的奇妙变化,让我们再次伴随着美景读一读第2—8自然段吧!(边读边播放相对应的图片,配乐)
  三、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师范写“幻、通、乘”字,并讲解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生先书空,再练习书写,师巡视、评价作品并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受到天空的奇妙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大地又有怎样的变化。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大地的奇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9—16自然段,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出大地的奇妙之处。(春、夏、秋、冬)
  2、重点品析。
  (1)春天的世界——植物生长的奇迹
  ①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②指名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生机勃勃)
  (2)夏天的世界——绿荫、乘凉
  ①夏天给你什么感觉,你喜欢吗?②你最喜欢在夏天干些什么呢?
  (3)秋天的世界——神奇
  ①指名读。②交流作者眼中认为奇妙的地方。
  (4)冬天的世界——冰雪、寒冷
  ①课件出示:第16自然段课文片段。②指名朗读,感受冬天的美。
  (二)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善于观察、寻找)
  (2)课文最后一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联系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充满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二、课堂总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的事物。
  [教学板书]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早到晚)
  大地——(春、夏、秋、冬)
  总—分—总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了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品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最后,我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