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评课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评课

来源:九壹网

  【教材分析】 

  神话故事既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又凸现着一个民族的优良品质。《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舍己为民、不怕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作为教材,其蕴涵的人文性极强。可这个故事学生已经耳熟能详,课文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那在教学时该如何将这种人文精神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呢?曾经我作了多种预设,最后还是决定根据神话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想象,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的特点,又要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还要让学生体会女娲立志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 “补、末、遭、修、破、缺、替”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识字。 

  2、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女娲舍己为民、不怕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敬佩女娲拯救人类的志向和坚韧的意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在阅读中感受女娲拯救人类的志向和坚韧的意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课文段落、词语课件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想象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在夏夜美丽的星空下,在冬日温暖的炉火旁,我们经常缠着爷爷奶奶给我们讲述古老的神话,那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常常引起我们许多美好的遐想,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呀?

  《封神榜》、《西游记》、《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 女娲补天(提醒注意“娲”的读音)

  3、读读课题:用你们的声音告诉我,谁补天?女娲做什么?(通过读课题,让学生知道通过语感的变化,信息就传出去了。)

  4、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我想知道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她是怎样补天的?天补好了吗?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轻松谈话的方式,拉近与学生距离,了解学生在课前的读书情况,据此结合学情,实施以下的教学,同时恰到好处的明示读书方法。

  二、自主互动,感知文意。

  1、一读生字词:用――   画出不认识的字,用( )画出好词,用 ﹏﹏  画出好句。

  2、二读解疑惑:(方法是教师范读、小组读、学生个人读、全班读,让学生在读中遇疑,了解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注意读准字音,了解课文每部分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三读知其意: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有层次地让学生全员参与读书、全员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是符合“自主探究”的课标理念,是“以读代讲”“自读自悟”教学的前奏曲。学生通过自读,不但能读准字音,学习新词,积累字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还能略知主人翁的品质。

  三、积累生字、词语。

  1、生字排队:①注意“火”字旁的写法;炼  熔  燃

  ②娲、祸、锅(换偏旁识记)

  2、词语跳舞:发誓 、苦难  、填补、末日……等词语跳着舞出来,让学生认识。

  3、积累词语:天塌地陷、喷涌而出、恼羞成怒、腰酸背痛等词语。

  4、在《写字》书上,将易错的“补”、“末”、“修”描1个,写1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用学生的眼睛去发现这些字的结构和规律,加深理解,教师进一步地指导,反复训练,并及时少量书写,利于学生积累运用,让生字的读与写相得益彰。

  5、默读课文,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1)、思考读完课题之后提出的问题。(对于女娲是什么人老师可做讲解)

  (2)、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结合黑板上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运用板书词语概括课文内容,既给了学生归纳课文内容的梯度,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新学词语的平台。

  四、师小结:

  《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女娲这位人类母亲的伟大形象,下节课,我们还将通过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体会这位人类的母亲高贵品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铺设情感基调。

  1、上节课,我们概括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 受灾、炼石、补天。

  2、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女娲补天是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人们受灾的情景吧。

  二、激情朗读,想象惨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词语   天塌地陷  裂开  昼夜燃烧  喷涌而出

  3、请一位小老师领读

  4、送到句子中读一读。

  屏显:“柱子一倒,天塌地陷,日月星辰向西移去,大地裂开了,山林大火昼夜燃烧,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地上一片汪洋。各种野兽都出来残害人类。”

  5、师:读了这个句子,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情境? 

  6、请学生在语文书上的这一小节旁写上这个词语。如:天崩地裂、水深火热。

  7、告诉学生这就是批注,指导学生养成读书写批注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逐步形成能力。

  8、师生合作读这句话  。

  师:(引读)原来天是蓝蓝的、地是平坦的。现在却——

  9、想象说话:有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会到任何地方,能变成任何人。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天破的时刻,

  你仿佛看到————,

  你仿佛听到————,

  这情景实在太————。(学生配乐齐读,表达)。

  【设计意图】:  语文课就应该靠读去感悟、去体会,但读已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而应该做到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重点,读有指导。我认为只有读的目的明确了,读的重点突出了,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读的层次就体现出来了。

  10、看到这么可怕的情形,听到这么凄惨的声音,作为人类的创造者,人类的始祖女娲现在什么心情?

  屏显:①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看见自己的儿女遭受这样的苦难,她心痛极了,想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②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看见自己的儿女遭受这样的苦难,她心痛极了,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男女生比较读,通过换词理解体会女娲立志补天决心之坚定。

  二、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补天艰难。

  1、初步感受女娲为补天做的几件事情。寻石——熔石——补天

  2、划出描写女娲补天动作的词,感受补天的艰难。

  挑选——支起——架起——熔成——填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色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让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3、神话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让我们想象一下吧!想象一下,女娲为了寻找五色石,她可能找过哪些地方,可能遇到过哪些困难,她又会怎样做呢?

  ①想象女娲找石的艰难画面,练习说话。(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出示:她忙了几天几夜,———————。 她来到———————,来到———————,又来到———————……  她找得好辛苦呀!

  谁能把这几个同学说的综合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完整地描述一段话)

  ②屏显整理过的句子:

  女娲穿过密密的丛林,荆棘丛生,她不怕!

  女娲找过尖尖的岩缝,乱石锋利,她不停!

  女娲探过黑黑的山洞,毒雾迷蒙,她无惧!

  女娲攀过高高的峭壁,狂风怒吼,她无怨!

  ……

  【设计意图】︰此段重点写了女娲历经千辛万苦挑选、熔炼五色石。于是在此段的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女娲付出的艰辛和忘我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方法。

  3、屏显“不知烧了多少天火,炼了多少石子,虽然炼得腰酸背痛,但她从不停歇。”同桌互读互评。

  ①理解“多少”表示数量多.

  ②用“虽然……但……”说一句话。

  ③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体会“多少”“ 虽然……但……”“终于”等关键词语,告诉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等等,这样不是在为了这篇课文而教,而是为提高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打下基础,烹调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4、用“首先______然后_______接着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复述女娲补天的过程。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

  1、天终于补好了,人类重新开始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了。如果给你一个和女娲娘娘对话的机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2、后来啊,天边每天都会出现五彩的云霞,相传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每当看到天边五彩的云霞,我们总会想起一位神仙,她就是———————

  一定会想到这样一个神话故事,那就是———————

  我们还肯定从这位神仙身上,从这个故事中收获一些认识,那就是———————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朗读,我们深化了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感受女娲无私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感受神话之神奇。

  1、女娲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古代人也写了辞赋来赞颂女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师配乐朗读,请同学们认真听!

  其后天崩裂,四海相既摧,生灵遭涂炭,百神亦逃生;唯有娲娘子,悯善不肯去,毅炼五彩石,其二堵天南;其四掩天北,亡命凶恶风,瞬间竞相止。而后往来者,其德永相诵。

  2、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提出,女娲补天的神话实际上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一次陨石雨灾害的记载。神话故事中的人和事都是不存在的,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但为什么人们创造出神话故事呢?那是因为神话故事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希望有神的无私帮助,让人类的生活会更美好。所以女娲补天的故事流传至今,女娲无私帮助人类的的精神光芒永驻。

  3、推荐阅读几本神话故事书:《宝莲灯》《西游记》《哪吒》……

  五、作业

  1、把《女娲补天》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2、(小练笔)“补出美丽新世界”——书写女娲补天之后的新天地!

  【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寻石     炼石     补天

  不怕艰险、甘于奉献

  【课堂反馈】

  课标中明确指出,三维目标要整合,文本的特点和人文精神两者要互相整合统一,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人文性的自然熏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不是很难理解。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凸现女娲的精神?这需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挖掘,去想象,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

  2、创设情境,充分体验

  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神话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但如果过多的采用课件渲染,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也是不利的,所以在课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使学生对文本所蕴藏的内涵有更多的个性化体验。

  3、反复研读,逐步提升

  语文课就应该靠读去感悟、去体会,但读已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而应该做到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重点,读有指导。我认为只有读的目的明确了,读的重点突出了,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读的层次就体现出来了。只有这样的读,学生每读一次才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新的震撼。我在课上无论是哪个板块的教学,在研读重点句时都让学生经历了从感知性读到理解性读,再到欣赏性读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