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课题)上节课,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课内我们反复阅读了全文,课后我们又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过前面的学习,想必大家对课文、对《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对华彦钧这个人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是吗?

  2.华彦钧

  华彦钧是谁,哪位同学了解什么,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些吗?

  (学生按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可以一句,也可以多句。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身患残,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

  这样的人生经历,课文里用一个词就概括出来了,是哪个词?(“坎坷经历”或“饱经风霜”)

  3.初赏曲子

  这位经历坎坷、饱经风霜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作的曲子,用心感受他的倾诉。

  (听后)同学们,贫困的物质生活、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备课的时候,老师一直在心里不停地念叨:真没想到啊……,你们知道老师想说什么吗?

  (当有人说出:真没想到“他写的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时抓住这句话)

  谢谢同学们,你们说到老师的心里去了,也说到课文作者的心里去了。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末段,学生齐读)

  (音乐再起)同学们,听着这首曲子,想一想:它为什么能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为什么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呢?)

  (从末段切入)(曲子美、感情真……)

  4.读文

  (可以出现好多说法,关键要抓住以下问题:曲子美、感情真——表达亲身体验、表达人的真情——可以顺带课文第三自然段,以此为切入点,引出课文有关内容)

  ——描绘了一幅月夜美景(或从这首曲子里,人们可以看到二泉映月的美景)。是的,课文中有好几处描写月光以及月光下的二泉。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句,边读边想: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出现这些词语:月光如银、月光如水、静影沉壁、茫茫月夜、月光照水、水光映月。指名读,齐读——当成词串学习)

  ——曲子真美。是的,的确很美。课文里是怎么介绍这种美的呢?

  a、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学生读后,评说.)

  a、琴声犹如泉声一直流进我们的心田;

  b、琴声表达了阿炳的绵绵思念;

  c、泉声记录了阿炳的人生之路;

  d、泉声映照出阿炳童年的记忆。

  (指名几人读,则视具体情况而定,“评说”可以跟读而发)

  b、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学生读后,评说:一位哲人说过,“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这琴声就是阿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表达出——,它抒发——。引读)

  c、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出示,指读,齐读)

  小结:琴声时委婉连绵,时而升腾跌宕,舒缓而又——,恬静而又——。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旋律美。

  ——感情真。你从这琴声里听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再去细细研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准备用这样的形式说出你的体会:“从〈〈二泉映月〉〉的旋律中,我听出了……”(出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