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复习:
  1、指名两生朗读: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 奋起还击
  2、学生齐读,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上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地方来品味。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体会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我国守军的英勇。
  二、细读课文。
  (一)导入读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形势怎样呢?指说。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       )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
  第三处:当天晚上
  敌军全部被歼。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1、出示反映敌我双方特点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
  2、指名复述。
  3、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四)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
  三个“危急”。(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
  三、课外延伸: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而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板书设计:
  敌军
  人仰马翻  狼狈而逃  (可耻卑鄙)
  我军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足智多谋 英勇善战 )
  借鉴处:黄主勤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       )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
  第三处:当天晚上
  敌军全部被歼。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1.出示反映敌我双方特点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
  2.指名复述。
  3.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四)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
  三个“危急”。(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
  修改处:
  课外延伸: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