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纠纷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纠纷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九壹网

1、看借款人与贷借人在借贷时的相互关系。

一般民间借贷关系多发生在相互了解、相互往来的亲友之间,借贷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而诈骗则往往发生在双方当事人相识不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对方的信任。

2、看发生借贷关系的原因。

正常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时无力解决,才向他人借贷。而以借贷为名实行诈骗的,则往往是编造虚假的困难事实,或以高利息等利益为诱惑,骗取他人同情或信任。

3、看借款人是否愿意归还及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

正当的借贷关系,借用人并不否认借贷关系,并表示设法归还。即使不能按期归还,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困难。而以借贷为名诈骗财物,则往往表现为携款潜逃,或是大肆挥霍或,根本不想到归还。

民事借贷纠纷,是指因借款人与贷款人达成借贷协议,由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而产生的纠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调整,不产生刑事责任。

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公私财物。诈骗罪的行为主体通过虚构事实和隐瞒两种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觉而“自愿”交出财物。

借款合同纠纷是一种合同的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是涉及金钱给付的纠纷,这两者虽然都是围绕着借款而展开的,但是却还是有所区别的。合同诈骗罪则是合同本身或者其中的条款有违法的行为或者订立的过程是违法的,因为是不能混淆的。

一、以什么名义借钱属于诈骗

首先要明确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首先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是通常所说的骗取财产的目的;其次为了达到该目的而实施了欺骗行为,包括虚构不存在的事实或者是故意隐瞒,致使被害人陷入了错误意识而处分了自己的财产。针对借贷这一事由,若假以借钱之名,实际主观上是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并客观上隐瞒了自己真实想法或者实施了其他欺诈行为致使对方错误处分财产,数额达到了刑法规定的立案追诉标准,则构成了诈骗罪;若是正常的借贷关系,债务人因为经济能力不足无法偿还,但是有明确还款意向的,则不构成诈骗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