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4项规定,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劳动者才能被认定为工伤:(1)劳动者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员工;(2)所患疾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期间发生的;(3)该疾病必须是由接触粉尘等有害物质引起的;(4)劳动者所患职业疾病必须在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内。
法律分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4项的规定,患职业病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认定职业病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是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
(2)所患疾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发生的;
(3)该疾病必须是因接触粉尘等有害物质引发的;
(4)职工所患职业疾病必须是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内的。
拓展延伸
认定职业病的标准和程序
认定职业病的标准和程序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对职工所患疾病与其工作环境、工作任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估和判断,以确定是否属于职业病,并为职工提供相应的权益保障。一般而言,认定职业病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疾病与工作环境、工作任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疾病符合职业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3.疾病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任务有一定的时间关联;4.疾病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任务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认定职业病的程序一般包括申请、提交相关证据材料、鉴定评估、审查决定等环节,具体程序可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规定而有所差异。认定职业病的标准和程序的建立和实施,旨在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工作环境的建设,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经济保障。
结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4项,认定职业病需满足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中劳动者患病、在职业活动中发生、因接触有害物质引发、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认定职业病的标准和程序是评估工作环境和任务与疾病因果关系,保障职工权益。条件包括因果关系、职业病定义和诊断标准、时间关联、直接或间接因果关系。认定程序包括申请、证据提交、鉴定评估、审查决定。标准和程序旨在保护职工权益、建设健康工作环境、提供医疗和经济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