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受贿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受贿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来源:九壹网

受贿罪构成要件:1、犯罪对象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诚信和合法性;2、利用影响力、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3、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及其相关人员;4、主观方面需故意谋取不正当利益并侵犯职务行为的诚信。

法律分析

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对象,本罪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诚信和合法性;

2、犯罪的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主要是利用影响力,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或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原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委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委托人财产或者接受委托人财产;

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密切相关的人员、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密切相关的人员,但不包括单位,不要求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4、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目的是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意识到利用自己的影响,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将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诚信,并希望或允许上述危害结果。

拓展延伸

揭秘受贿罪的司法解释和实践运用

受贿罪是指公职人员或其他特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受贿罪的法律定义主要包括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同时还有相关司法解释和实践运用。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和最高人民出台的解释性文件,对受贿罪的适用标准、量刑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实践运用则是指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和检察官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对受贿罪进行审理和判决。揭秘受贿罪的司法解释和实践运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受贿罪的法律界限和司法裁判的具体操作,进而提高对受贿罪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结语

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明确,包括犯罪对象、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受贿罪指公职人员或特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受贿罪的法律定义,并有相关司法解释和实践运用。了解受贿罪的司法解释和实践运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法律界限和司法裁判的操作,提高对受贿罪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