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及追诉标准:
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一般主体、直接故意、廉洁性和正常经济活动的侵害,以及给予财物或以各种名义回扣的行为。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百九十条。行贿罪的追诉标准包括向三人以上行贿、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向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以及造成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
法律分析
一、行贿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行贿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一)、行贿罪的构成主体为一般主体;
(二)、主观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
(三)、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
(四)、客观方面由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在经济往来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构成。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三百九十条
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行贿罪的追诉标准如何规定的
1、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2、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
3、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4、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
5、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
6、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拓展延伸
行贿罪的认定标准及相关判例分析
行贿罪的认定标准及相关判例分析是指对行贿罪进行认定的标准和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行贿罪的认定中,通常需要考虑行为人的故意、行贿的对象、行贿的方式和数额等要素。相关判例分析可以通过对先前审理的行贿罪案件进行研究,探讨对于行贿罪认定的依据和判决的依据。通过分析认定标准和判例,可以帮助律师和法律从业者更好地理解行贿罪的适用范围和要求,为相关案件的处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结语
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贿罪的构成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由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或在经济往来中给予回扣、手续费的行为构成。行贿罪的追诉标准包括向三人以上行贿、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向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造成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等情形。行贿罪的认定标准及相关判例分析有助于律师和法律从业者更好地理解行贿罪的适用范围和要求,为相关案件的处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令第95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