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重点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 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理解“鉴赏”“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我国楚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从古至今,家喻户晓;故事主角汴和,更是被广为传诵。
板书课题:和氏献璧
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献”“璧”的意思)
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的关于和氏璧的故事。
问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让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四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学生分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5、检查指导朗读。要求流利、正确。
三、整体感知。
提问:和氏献了几次碧玉,献给谁,结果怎么样?
出示表格:(内容为哪一次、献给谁?结果怎样?)
学生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全班交流。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二次献璧
请学生读读相关的段落,说说自己在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厉王和武王是怎样的人。
2、第三次献璧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让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和氏的悲剧呢?从文中找出证据。
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怎们办?如果你是玉匠,你又会怎样做?如果你是和氏呢?
4、和氏献璧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5、回到课题,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和氏献璧”他献出的终究是什么?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五、课后延伸。
1、继续搜集、交流自己了解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了解故事《完璧归赵》。
板书设计:
和氏献璧
第一次 失去 左脚
第二次 失去 右脚
第三次 将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宝玉——石头 忠贞之士——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