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与学情分析《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 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 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课文如同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 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 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 的项链,非常传神。作者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 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目标与重难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蓝 又 等 11个生字和禾木旁 1个偏旁;会写 白 的 等 1个生字
  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难点:读准 蓝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会写 的 等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难点:读准 蓝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会写 的 等字
  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