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材(p22~p2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
一、 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 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 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 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
=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 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 巩固提高
1、 牛刀小试,投影出示
(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34+56=90 678-299=379
90-45=45 379+546=925
2、 大显身手
(1)295+326-483 420+191+78
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数学24——2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 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探究新知
师:小化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化还剩多少元钱?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要想知道小化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生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6 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多练习几遍,一定要让学生扎实掌握。)
100—29=71(元) 71—56=15(元)
29+56=85(元) 100—85=15(元)
100—(29+56)
(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进而了解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
152—79—25 252—116+58
152—(79—25) 252—(116+58)
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 练一练
第2,3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己计算然后再交流。(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计算法则。)
另外,2,3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像第三题可以连续减两次,也可以带上小括号。不论是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说清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