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功之处
在教学《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脑结合的过程,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称其为“读”。所以,“读”并不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有默读整体感知,也有齐读集体感悟;既有文字的欣赏,又有默默的品味。通过主体的“阅”,学生才能将文本的语言“翻译”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把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的“仓库”。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来找答案,然后再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
二、不足之处
1、对学生在读文后的想开去方面的指导不够,课堂上想的面不够宽。
2、对自传中的那段话,感觉读的不够透。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课堂的。
学生在第一次课上反应平平,甚至到最后对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的理解也不冷不热,正是我一味的牵引,大量的追问和高深的讲解的所致。可惜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那时那刻,居里夫人不光是离学生很遥远,连我都觉得她伟大的已让人无法触碰。
三、再教设计
这样一个大公无私,献身科学,关爱全人类的伟大女性,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她的聪明才智少有人及,可惜她一生在物质上困顿,这在某种程度上了她的科学研究。我读文的时候就有许多疑问:比如,居里夫人为什么不在专利书上签字?这并不妨碍她的伟大啊?还有那些十八年后因镭的'提纯技术而富甲一方的人,他们的腰缠万贯和自己的如此困顿相比,居里夫人难道就没有一点的心理不平衡?这些疑问学生在读文的时候也会碰到,能不能大胆的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近居里夫人的生命故事,从而真正对她的大公无私的人格有所感悟呢?我重新设计的中心是:让学生一步步走近居里夫人的生命故事,在居里夫人的内心走上一个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