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p32-37
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向学生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能看懂统计表,分析表中所说明的问题,初步学习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会填写复习式统计表,知道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能看懂统计表,分析表中所说明的问题,初步学习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判断。
设计思路:
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基础上教学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时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在课前教师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联系学校以即将新建的图书馆为话题,在学生当中做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同学们平时爱看的书籍类型。复习的引入改换了书中原有例题(西城小学4个课外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所选素材尽量来源自然社会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反映出一定的思考价值。在进行讨论复式统计表如何设计这一环节中,介于我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利用excel,word两个office工具的便捷性,运用word现场制表,excel计算总计和合计部分,学生参与输入数据,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并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提供足够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从学生生活中提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例如为本校网站的子栏目:“成长的烦恼”,做前期调查统计工作, “成长的烦恼”栏目找出本周同学最烦恼和最高兴的事。为让学生感受统计不仅能解决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也经常要用到统计。我从网上查阅,着眼环保这一话题,以绿色奥运为切入点,填写北京1997-2000年大气环境状况统计表,并且交流预测一下2008年北京是否能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的目标,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作为课的延伸,提供给学生一些问题条件、解题策略和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为体,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网查阅有关数据,用excel制成电子表格,通过e-mail形式发送,完成作业。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数学学科,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数据展示,引入课题
1、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四年级各班同学们喜爱看的书籍情况:
出示:
四年级同学最喜爱的书籍调查情况:
最爱看童话故事书:男生9人,女生25人;
最爱看科幻书:男生54人,女生27人;
最爱看作文选:男生6人,女生20人;
最爱看漫画书:男生26人,女生28人。
2、 这些就是同学们经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参加这次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什么样的图书在同学中最受欢迎?哪几类书在同学们当中受欢迎的程度比较接近?你能不能通过这次调查结果对图书馆购书提些建议?你能够用统计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吗?
二、 讨论交流,尝试设计统计表 》 》 》
1、 请四人小组合作试一试。
两种意见:(1)制成四张单式统计表;(2)把四张表合成一张表。
2、 师根据第2种意见提问:
四张表之间有没有联系?能不能合成一张统计表?说说理由。
3、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制作复式统计表,现场输入。
生:都有男生女生,横栏输入男生女生,在这之前一格写合计;再看竖栏,反映四类书的情况,在竖栏部分我们输入四类书的名称。
师指数据部分问:这里填什么?
师:在这张表想知道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本次调查,(指)所以我们在这里写上总计。
师:观察这张表要反映几个方面的内容?(3个)
教师现场制作复式统计表。边输入边讲解。
4、 生填表。(四人小组合作)
(1)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填的?师提示总计的两种算法。
(2) 师将单式和复式表对比总结:今天我们所制的这一张统计表将原来的4张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张统计表,在表的结构上稍微复杂了一些,反映了三方面的内容,而原来的单式统计表只能反映两方面的内容,但是更加利于我们比较和分析。我们把像这样的统计表称为“复式统计表”。
师提问:现在你能解决先前的问题了吗?(出现4个问题)
三、统计的运用
1、师:我们能不能就按你们所提的建议去做。学生提出还要参考其他年级的情况。
师:的确不能用一个年级的统计结果对全校学生的情况做出预测,还要兼顾其他年级的具体情况。
2、师出示3-6年级同学调查情况。学生填写。
3、 问:现在你对图书馆进书还有哪些建议要补充的?
师总结:有时根据局部数据做出的预测不能反映整体情况,还应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才能做出最后的决策。
四、练习
1、师:生活中许多方面都需要做调查统计工作,比如说我校网站的一个子栏目“成长的烦恼”,在每周都会对全校同学尽心调查,征集本周同学们当中最烦恼的最高兴的事,寻求解决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成长的烦恼”栏目找出本周同学们最烦恼和最高兴的事。要求学生完整地填写这张统计表。并思考:根据这张统计表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说明横栏和竖栏可以交换位置)
2、师:在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同样要用到到统计的知识。为更好的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人民提出了“让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各国十分关注。困扰北京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教师介绍三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请学生填写北京1997-2000年大气环境状况统计表,交流预测2008年北京是否能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的目标。
(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分会教学设计二等奖)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徐州市九里区第一实验小学 乔红雨
教学内容: 》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
教学目标: 》 》 》
1、 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
2、 学会对各种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 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有意识的珍惜植物。
教材简析: 》 》 》
一、 导入 》 》 》
1、 出示唐诗《咏柳》,齐读一遍,问这首诗写的是哪一种植物。
2、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我们之所以认为这种植物是柳树,是从它的一些特点上来判断的。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你认识吗?
二、 新课 》 》 》
(一) 认识图片上的植物
1、 认识科学书图片上的植物。
2、 补充一些其他的植物图片资料。
(二) 观察盆栽植物
每四个人为一小组,发放一盆植物,每个学生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讲要求。
1、 大家一起来研究你面前的这株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各个部分是怎样的,它们最主要 的特点是什么?
2、 把你所观察到的植物的各个部分简单的画在活动记录卡上,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
3、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 陈述研究结果
1、 指名或由学生推选代表说,将盆栽植物捧上讲台,边说边讲解示范。
2、 将自己画的植物图形和植物对照一下,让大家检验你画的图是否准确。
3、 比较哪一个小组的研究工作做的最好最仔细,予以表扬或奖励。
(四) 比较盆栽植物
1、 刚才每一个同学都仔仔细细的观察了这些植物,大家发现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说明它们有不同的地方,那么这些植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2、 选择我们教室里你最想比较的两种植物,仔细的去观察它们的异同。
3、 把观察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卡上,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4、 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观察比较结果。
三、 总结 》 》 》
1、 新授内容总结,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优缺点。
2、 从实际出发进行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 作业 》 》 》
1、 将自己画的简图带回家给父母看,看看他们能否分辨你画的是哪一种植物。
2、 每人回家养一盆花草,并照顾它生长。
【教后记】
这一课是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我眼中的生命世界》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去进行科学课的学习。本节课教师尝试以学生的自我观察为主,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想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学习科学课的要旨所在吧!当然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要达到上述的目的,还是存在一些“所谓的不适应”,教师很难处理开放式的教学所带来的课堂反应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这堂课的教学是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尝试,应该说是有一些效果的,学生的兴趣很浓,最后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