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故意持有或使用,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持有假币罪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数额巨大的则应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种行为会侵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并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在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持有假币罪时,需要满足主观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等条件。
法律分析
如果明知是伪造的货币,却持有或使用,且面额在4000元以上,就可能会被追诉。持有或使用假币罪指的是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故意持有或使用,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侵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并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一、持有假币罪的司法责任有哪些
持有、使用假币罪刑事责任的追究:数额较大的,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故意持有或者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如何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
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四)客观要件: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拓展延伸
现行刑法对持有使用假币罪立案是如何规定的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的,应予追诉。货币,是指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者兑换的人民币和境外货币。
货币面额应当以人民币计算,其他币种以案发时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
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故意持有或者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
结语
持有假币罪是一种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明知是伪造的货币,却持有或使用,且面额在4000元以上,就可能会被追诉。数额较大的持有假币罪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数额巨大的则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持有假币罪会侵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并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不持有或使用假币,维护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