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赔偿金的支付标准根据伤残等级而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不同等级的伤残有不同的赔偿标准。同时,最高人民的解释也对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和调整提供了依据。受害人需要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司法鉴定,然后根据伤残等级来确定赔偿金额。
法律分析
一、残疾赔偿金伤残等级不同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残疾赔偿金伤残等级不同的赔偿标准是不同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33条第1项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第34条第1项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第35条第1项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其它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25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4条第5页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或伤残等级,按照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赔偿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残疾赔偿金的支付标准和相关情况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受害人应当提交有关伤残情况的材料,到司法鉴定部门或者具备资质的单位来进行鉴定处理,在形成鉴定报告后根据伤残等级来赔偿伤残赔偿。
结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残疾赔偿金的支付标准根据伤残等级而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人民的相关解释,不同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赔偿金额,且支付期限为二十年。年龄超过六十岁或七十五岁以上的受害人,赔偿期限会相应减少。此外,对于实际收入未减少但伤残程度较轻的情况,或者造成严重职业妨害的情况,残疾赔偿金可以进行相应调整。在司法实践中,受害人需要提供相关伤残情况的材料,并通过司法鉴定部门或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最终根据伤残等级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二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是,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