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赡养父母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赡养人的义务。赡养人不仅要在物质上予以照顾,还应在精神上予以关爱和慰藉。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如果因赡养问题产生纠纷,可以先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起诉。
法律分析
一、赡养父母是否可以仅靠提供物质支持?答案是否定的。赡养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予以照顾,还应在精神上予以关爱和慰藉。《老年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老年益保障法》第十五条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
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
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老年益保障法》第十六条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二、因赡养问题产生纠纷怎么办
如果因赡养问题产生纠纷,可以先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起诉。
《老年益保障法》第七十五条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等发生纠纷,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调解前款纠纷时,应当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化解矛盾和纠纷;
对有过错的家庭成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人民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拓展延伸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赡养父母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口头赡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子女选择为父母提供物质支持。
然而,仅靠物质支持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方式。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子女因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等原因,并不能经常陪伴父母。这种情况下,物质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仅靠物质支持并不能解决父母在精神上和生活中的一切需求。
因此,赡养父母不能仅靠物质支持,子女还需要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关心和慰藉。同时,子女也应该注重父母的生活质量,不仅要提供物质支持,还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总之,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但仅靠物质支持是不够的。在现代社会,子女还应该注重精神上的关心和慰藉,以满足父母在生活上的需求。
结语
赡养父母不仅是提供物质支持,更要在精神上予以关爱和慰藉。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同时,赡养人的配偶也应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如果因赡养问题产生纠纷,可以先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三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