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中的欠薪通常需要通过劳动仲裁或地方劳动局调解,但不构成犯罪。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有支付能力但拒绝支付并经干涉仍不支付;涉及数额较大,一般为5000到10000元。
法律分析
很多时候的欠薪属于劳动纠纷,更多需要经过劳动仲裁或者是地方劳动局进行调解处理,但并不构成犯罪。
只有具备以下几个方面才构成恶意欠薪罪,因此,本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当事人基本上有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力但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经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也就是经过机关干涉但依然不支付的。
2、数额较大,对于数额较大的具体定义还未明确规定,一般根据相关的司法实践来看,涉及数额为5000到10000的均可以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拓展延伸
恶意欠薪罪的法律适用范围和惩罚措施
恶意欠薪罪是指雇主故意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恶意欠薪罪的法律适用范围主要包括故意拖欠工资、恶意克扣工资、恶意拖延支付工资等情形。对于恶意欠薪罪的惩罚措施,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此外,雇主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需要支付劳动者未支付的工资,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恶意欠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结语
恶意欠薪罪是指雇主故意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恶意欠薪罪的法律适用范围主要包括故意拖欠工资、恶意克扣工资、恶意拖延支付工资等情形。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三节 询问证人、被害人 第二百一十条 询问证人、被害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书面、电话或者当场通知证人、被害人到机关提供证言。
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个别进行。
在现场询问证人、被害人,侦查人员应当出示人民证。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制作询问通知书。询问前,侦查人员应当出示询问通知书和人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