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常用的一项强制措施,被用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自由的管束,保证案件侦查和审判的进行。一般来说,下列情况下需要取保候审:
1.犯罪嫌疑人存在潜逃、销毁证据等情况,可能影响案件侦查和审判的进行,需要用取保候审的方式进行管制。
2.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存在拒不认罪、阻碍侦查、重大社会危害等情况,需要取保候审加强对其自由的管制和监管。
3.犯罪嫌疑人存在可能逃跑、潜逃、犯罪可能性大等情况,需要对其进行自由的管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必要性原则;
(二)合法性原则;
(三)程序正义原则;
(四)人道主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三条 刑事案件需要其人身自由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或者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人实行取保候审:
(一)虽有犯罪嫌疑或者罪行,但是不必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已经依法侦查取证,证据确凿,但是身份不明或者没有经济赔偿能力的;
(三)可以逃避诉讼的;
(四)重大刑事案件的被告人;
(五)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对被害人实施报复,或者干扰证人作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