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确立与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无关,只要符合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劳动关系即成立。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时,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身份证明、招聘记录和考勤记录等凭证来认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负举证责任。
法律分析
如果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解析法律适用问题下的权利与责任
在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中,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到双方的权利与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同时也要求雇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解析法律适用问题时,需要考虑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劳动关系中的工资、工时、休假、社会保险等权益保障问题。同时,还需关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如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等,以确保双方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透过解析法律适用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中权利与责任的关系,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法律指导和保障。
结语
在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中,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到双方的权利与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雇主承担责任。解析法律适用,考虑合同签订、变更、解除等规定,关注工资、工时、休假、社保等权益保障。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如仲裁、调解,保障双方权利。解析法律适用,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法律指导和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集体协商机制】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十 【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二条 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