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位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可是我们一时猜不出来。你们想不想也来猜一猜?
  2、在黑板上斜着往上画一行白鹭,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说谜底。
  3、告知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一行白鹭上青天。课题:绝句)
  4、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5、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练习背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赶紧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 、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句画面,背诵古诗。
  2、根据以上方法自学古诗。
  三、检查自学情况,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出示抄有诗歌的小黑板,检查自读情况,相机纠音。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
  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
  4、理解字词意思:
  鸣:叫的意思。    青:(让学生查字典选择)蓝色。
  千秋:许多年。   万里:来得很远。
  泊:停。         东吴:地名,在现在的江浙一带。
  5、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6、谁来说说诗句意思?
  (窗外翠绿的柳枝上,有两只黄鹂正在唱着动听的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蓝的天空。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上,积了多年的雪还没有融化,门前的江边,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教师小结: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蓝天下的白鹭,柳树上的黄鹂,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作者写前既不写题目,写后也不想写题目,干脆用“绝句”做题目了。
  7、想象说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悦耳的声音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一边唱一边跳的情景。
  黄鹂会说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会怎样?你的心情呢?
  8、轻松、愉快地读诗。
  9、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唐朝当时发生了战乱,江河不通,被占用,老百姓保受战乱之苦。那一年,战乱被平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特别好,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当他看到来自东吴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吗?(更高兴,感到欣慰和振奋)
  10、再次感情读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教师引读:看着课文插图,此时,你就是杜甫,你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看到这些,你禁不住吟唱起一首诗来——
  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你就是杜甫,你为自己写出了这么一首诗而感到兴奋,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地读起来——
  2、合上书,读着《绝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3、指名上台拿话筒比赛读。
  4、齐背古诗,边背边做动作。
  5、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台比赛背诗。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练习默写古诗。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写在采集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