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红色歌谣看百色精神内涵

从红色歌谣看百色精神内涵

来源:九壹网
lantaizongheng兰台纵横右江根据地的红色歌谣生动再现了百色及右江根据地创建过程的真实历史,凝炼了百色精神所蕴含的“奉献拼搏、争先创优”的基本内容,深刻体现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制定,贴近实际”的精神内涵。

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右江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党领导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在《歌唱韦拔群》歌谣中再现了右江地区先驱韦拔群献身、投身农运的感人事迹“:从前十二年,浪潮卷东兰,轰轰烈烈闹,英雄拔哥(韦拔群)人人赞,拔哥一心为穷人,又为后代乐万年。从前十二年,浪潮卷东兰,那时好人

[1]12数拔哥,他为穷人把身献。”

从红色歌谣看百色精神内涵

16人惨遭反动派杀害情况下,仍坚守西山,直至最后壮烈牺牲。

红七军北上之时,《树大不离根》的歌

谣在军中传唱开来:“树大不离根,骨肉不离身;哥的生和死,连着红七军。活是红军兵,死

[1]114

表是红军神;树大不离根,骨肉不离身。”

□简华春

实际行动。歌谣中唱道:“现在是文化世界,妇女兴剪发,得自由结婚,得自由得平等,得起做,现在得自由,如今我穷人得自由,才能

[1]

昔日右江地区的婚配情歌,大手拉手。”

达了红七军战士到底的决心。1930年11经过7个多月的艰苦跋涉,转战5省,行程7000多里,到达江西与红军会合时,只剩下2000多人,大部分牺牲在征途中。

在右江根据地反“围剿”时期,右江各族人民始终坚持斗争,作出了巨大牺牲。1931年,凤山的恒里岩被围8个男女老幼壮烈牺牲达374人。在《歌唱恒里恒里岩高万丈,恒里岩美名传。血肉筑城围困一年多,人人不动摇。白匪无人道,辣椒火薰烧。艰难熬日月,援助又断绝。三百

“快乐事业,莫如”是右江根据地各族军民无私奉献,以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为主义事业献身的体现。百色前后,陈洪涛在《为男志在》歌谣中表达了对事业的赤胆忠心:“别妻子爹娘,撕断肝肠;为男志在,别爹娘。战乱纷纷众遭殃,背井离乡;救国拯民保家园,就出庄。为民为社稷流血,重值泰山;人生自古谁无死?但受众彰。别妻别子扛上,时正

[2]223

1930年当;莫迟疑莫眷恋,趁血气方刚!”

月10日,红七军从河池出发时有7000多人,自由恋爱。我俩来带头,我俩相对看,我俩一

多只能表达对封建旧礼教、旧习俗和包办婚姻的愤懑以及对婚姻自由的向往。然而,对于获得翻身的右江苏区妇女而言,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已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了。新旧婚姻制度的变化:“自由婚姻真潇洒,婚做什么!从前婚姻真恶劣,封建婚姻太无法。仔就下定,如今不用依爹妈。父母媒妁皆废

[3]7

话,问爹问娘做什么!”

月,直至弹尽粮绝,洞内军民无一人屈服,《自由婚姻真潇洒》就用对比的方式反映了问爹问娘岩》中唱道:“十二座大山,高不过恒里岩。嫁由眼挑心花。父母媒妁皆废话,婚嫁由眼挑心花。从前鸡墙,石头当炮弹。誓死不投敌,意志坚。自由婚姻真潇洒,

11月9日,为动员红七军主力安心北上,韦拔群在整编动员报告中指出:“我们是党领导的队伍,要无条件地执行党给予的一切任务。我们是工农红军,要无条件地为工

[1]76

恒里留英名。”展现了一幅气农利益去战斗。我们的目的是全人类,七十条脉,期间,反映右江苏区努力生产、自食其力、民与商峥嵘的《无名歌》也流传盛广。歌谣中唱道:“工人农民自食其力,劳动不愁

[1]68

穷。工农齐力创生产,民与商峥嵘。”此歌

“反围剿”场景。者处处是家乡。现在,你们要远离家乡,吞山河的希望你们安心战斗,将来必定会胜利打回家乡来。”同时,他还编唱了一首《勉励战士歌》送给北上的战士:“出外干,莫要恋家

[3]1

事业真光荣。成功了,共享幸福年。”

三、移风易俗,革故鼎新

右江苏维埃政权大力提倡民族平等,破除落后观念,倡导新型风尚。《如今瑶胞得解瑶胞得,瑶家子弟进学堂。民族平等样样好,瑶家骑马上圩场。有挑有担自己挑,哪个请夫就推翻。如今瑶胞得,瑶家子弟

[3]6

民族平等样样好,瑶家骑马上圩场。”此歌

谣反映了翻身的右江各族人民全身心投入根据地建设和斗争的热情,以及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景象。

四、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百色是“实事求是”思想的“改造东兰组建了广西最早的团体———同志会”;制定了广西最早的民主纲领———《敬告同胞》;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广西最早的农民武装并发动武装斗争;成立了广西最早的县级农民协会———马列主义的红色学堂———“广西农动讲习所”;最早在广西倡导和推行民族平等。同时,遵循规律,认真做好旧中

兰台世界2012·11月上旬对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歌中唱道:“如今庭。跟着党,做个好红军。为民为自己,放》

二、舍生忘死,英勇无畏

面对白色恐怖和敌人的疯狂“围剿”,右江根据地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保卫苏维埃政权。在《保卫红色苏维埃》歌谣中保卫红色苏维埃,大家向党靠拢来。劳苦人民一条心,团结反动派;石磨绕着轴心转,葵花向着太阳开。哪怕炎海上刀山,也要踏出新世界;保卫红色苏维埃,大家向党靠

[1]135

韦拔群抱着“不怕难,不怕死,坚拢来。”

进学堂。不给土豪抬轿子,不给劣绅当肉床。源头。右江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

唱道:“石磨绕着轴心转,葵花向着太阳开;谣反映瑶胞过去受剥削压迫和被剥夺教育

权的状况,歌颂了右江运动给瑶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新思想、新观念的建立,右江民众深刻变化。右江苏区旧习俗的改造与改变涉及面极广,这在妇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剪短发闹》歌谣反映了苏区妇女反封建的

;创办了广西最早的传播的生活方式、生产观念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东兰县农民协会”

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的信念义无反顾地投身,在全家20人已有

91

兰台纵横lantaizongheng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抗衡占据重要位置。一般而言,两国交兵查禁敌货是抵制敌方经济进攻的普遍策略,它与禁运资敌共同构成对敌经济封锁的两方面。禁运资敌是防禁我方物资外运资敌,而查禁敌货则是防止敌方以其消耗品在我方大肆倾销。抗战期间,国民推出一系列查禁敌货以应对日货倾销,为集中财力物力支援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军全面侵华后,鉴于中国的顽强抵抗,日本短期内难以在军事上取胜,遂提出从经济上推翻中国的,加紧了经济进攻,一方面大肆搜刮中国的战争物资,遏制中国的抗战实力,壮大其侵华力量;另一方面以廉价的消耗品对中国倾销。日本对华商品倾销目的

抗战时期国民

查禁敌货述论

□杨福林雷宁宁

战之初即已电令各地查禁日货,但并未颁布具体的查禁法规,使得各地只能依据本地情形制定相应。由于各地方法规存在的较大差异,不仅容易给奸商以可乘之机,而且也未能把事实上已等同于敌货的货物一概查禁。比如,沦陷区很多尚未内迁的中国企业被日本“合作”或强迫收买,已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其产品性质与日货无异。因此,由颁布统一的查禁办法,并明确敌货范围便显得极为迫切。在此形势下,1938年10月27日国民公布施行《查禁敌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首先明确“敌货”范围:(1)敌国及其殖民地或委任统治地的货物;(2)由敌人投资经营的货物;(3)被敌人掠夺或利用

电影《精武风云》剧照的工厂商号的货物。敌货一律禁止进口及运销国内,一经查实即予以没收。同时,《条例》也规定了对违法者的惩处:(1)1938年1月20日之后定购敌货者,处以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000元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3)办理查禁敌货的工作人员,如有包庇纵容或其他营私舞弊,查有实据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5]33。倾销的必然产物,其主旨直接方面在于防止敌货倾销,削减敌人的经济力量,间接方面在于防止资金外流,并维持同仇敌忾心理;从运行效果分析,它改变了之前认定敌货标准不一、处罚违法轻重有别等状况,不仅将各省规章统一起来,而且把“敌货”的范围加以确定,便于法规的操作执行,是国民

有二:一是以日货吸收国民的法币,再以法币套取外汇基金,充实其金融实力;二是以日货换取中国外销物资,运销海外再换取外汇,增强其经济实力。这两者均以配合其经济进攻为宗旨,其根本用意在于“设法造成法币的崩溃,取得在中国的国外资金,由此在财政上使中国自行

[1]272

消灭”。

往返输入;(3)陆路偷运,用牛车、土车、肩挑等方式从陆路运进;(4)勾结权势,与特殊势力勾结,利用国民的交通工具报运或偷烟土、医药品等由轮船账房水手带运[2]。

日货潮涌而来,有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其数额令人震惊,以1939年为例,海关统计显示,该年仅前三季度日货进口超过战前水平。而且这些统计数额仅为正常途径输入的日货,若将走私日货计算在内,则其比重将远远超过此数,据学者估算,每年输入中国的日货数额至少在3亿—4亿元之间[4],足见日货在中国倾销的剧烈程度。

1.统一查禁法规。国民虽然早在抗

运输入;(5)夹带运入,贵重物品如高丽参、下罚款;(2)输入或购售敌货者,处1年以上

为此,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各地普遍设立“实业百货店”、“物资交换所”及“物资通济处”等机构,专门从事向大后方走私和倾销日货的活动。日本向中国倾销的货物自然是无益抗战的消耗品,为使其商品能够渗透进内地,日本想尽办法:(1)货物改装,假冒他国货物直接从海关运进;(2)伪装过关,用备有各类敌我旗帜和证照的轮船直接从沿海上层军官的工作;遵循规律,做好百色前的准备工作;遵循政权发展规律,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政权形式;遵循土地分配规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土地分配形式,组建了广西最早的“东里共耕社”。农业合作组织———

这种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精神,正如《甘给成立农讲所》歌谣所描述的那样:“甘给成立农讲所,十县青年去报名;苦水要吐马列真理照前程;甘给成立农讲所,十县青年去报名。熔炉炼好钢,右江农运火更

[1]97红;苦水要吐腰要伸,跟着拔哥闹。”

约占总进口额的1/4,大大高于《条例》2.46亿元[3],是国民构筑经济防线、应对日货

“村前流水欢哗哗,邓斌()地的要求,右江根据地领导人、谣中唱道:韦拔群、雷经天、陈洪涛等制定了切合右江地区的土地。1930年4月,在韦拔群家乡东兰县武篆区东里屯、凤山县中亭乡开展土地试点工作,以农民自愿为基础,采东里屯办共耕社,附近三个自然屯所有穷苦农民全部报名参加,积极支持共耕社。正如一首歌谣中所唱的:“东里田地共同耕,个个百姓;过去穷人无田地,胜利才有份;东

[4]475

随着里田地共同耕,个个有份才平等。”

做客到我家;倡议办起共耕社,他和拔哥栽金花。共耕条例是天梯,千田万垌落金霞;村前流水欢哗哗,邓斌做客到我家。邓斌徒步走千村,问寒问暖到壮家;倡议办起共耕社,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充分调动了右江苏区人民群众的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使右江根据地能迅速、有效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梁文化.左右江根据地红色歌谣[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2]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韦拔群陈洪涛史料专辑[M].内部资料,2006.[3]黄耿.右江战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4]河池.韦拔群精神论[M].出版社,2009.★本文为百色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右江根据地红色歌谣研究”系列论文,课题号:2007KA05。★作者为百色学院经济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1]163”取“共耕”、“平分”等不同的土地分配办法。他和拔哥栽金花。因地制宜开展土地革

同种同收才温饱,共耕利益我腰要伸,跟着拔哥闹。拔哥讲课句句新,有份才平等;

土地运动的开展,右江苏区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生动景象。分到田地农民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在《千田万垌落金霞》歌

五、制定,贴近实际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满足农民对土92

兰台世界2012·11月上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