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病理教学切片的制作与质量分析_叶吉云

病理教学切片的制作与质量分析_叶吉云

来源:九壹网
178昆明医学院学报第30卷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患关系已经广泛涉及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医患关系更复杂,医患关系已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也有别于一般的消费关系.教学医院应加强管理,通过教学、讲座、学习竞赛、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医学法律法规的教育,医患双方有平等的法律关系,受到相同的法律约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立法也日臻完善,医疗行为已逐渐规范化,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使医务人员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所以医务人员要做到学法、用法、守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使自己的行为符合

法律规范,塑造医学实习生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宋烈侠,杨承运.谈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J].医学

教育探索,2004,3(3):1-3.[2]赵善超,孙大成,郑少斌,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5(6):192-193.[3]金钢,蔡郑东,卓冬兰,等.加强外科手术学教学的几

点体会[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82-183.

[4]张集建,左艳芳.浅谈手术学教学中的互动作用

[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1):46.

(2009-02-20收稿)

教学与管理病理教学切片的制作与质量分析

叶吉云,苏斌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

[关键词]病理切片;制作环节;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06(2009)2B-0178-03

650031)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包括组织的取材、固定、

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每一项处理适当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切片质量.而教学切片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作为实验技术人员,除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方法外,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并动手制作具有特殊代表性的高质量病理组织切片,并使其服务于实验教学,达成实验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1取材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临床工作中,外检取材的大小、数量、厚薄都是迎合急于诊断出报告,赶时间.但教学蜡块制作则不同,它不赶时间但要求高.能用于教学的典型病例少,所以取材的大小视病变而定,一般不超过15mm×15mm,厚度比常规要厚约2~5mm,并且尽可能的取多块组织保存备用.取材时要认真、细致、准确,注意病变的部位、分布、性质特点及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整体观念取下的组织中要有病变,有周围正常组织,最好有交界状态的结构.这样就能从一张切片观察到正常与异常的对比,并能从静止的切片观察

[作者简介]叶吉云(1972~),女,云南临沧市人,本科,实验师,主要从事病理学及微生物学的实验工作.

第2B期叶吉云,等.病理教学切片的制作与质量分析179

到疾病动态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要肉眼观察后确定取材目的(取下的组织能让学生观察到的内容),然后根据病变特点取材.对管、腔组织器官如急性阑尾炎,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整个阑尾腔大量坏死中性白细胞是否侵入到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桨膜层,取材时常采取横切.而主动脉粥样硬化:为能使实验学生观察到主动脉内膜增厚呈斑块隆起、浅层的纤维组织深层崩解的坏死物、周围的泡沫细胞及颗粒状钙化等病理变化,取材常沿着主动脉壁纵切.若是要学生观察冠状动脉阻塞情况取材时则宜横切.取材刀要锋利,切下的组织周边要平整,并注意包膜的完整性.若为恶性肿瘤,如结肠癌:取材时应取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这样在切片上便于让学生看到正常的肠上皮细胞、异型细胞及癌细胞.取材厚度0.3~0.5cm,从而使同一蜡块能够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2教学切片的特殊处理

教学切片的组织处理步骤与普通切片相同,但在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2.1注重固定

固定的主要目的是尽量保持组织细胞生前的形态与结构,防止自溶、及收缩、膨胀,阻止细胞发生死后改变而失去原有形态结构,所以组织愈新鲜固定愈好,固定常用10%的中性,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组织固定.用量为标本体积的10~20倍,时间不少于48h.对较大的教学标本及淋巴结应剖开并加足固定液固定.为防止肺组织浮出水面或脑组织沉于容器底层而固定不良,应在组织上方加盖纱布或悬挂在固定液中.肝组织的固定要注意肝糖原的“极化现象”.当无色透明的变成高聚合的白色沉淀物(三聚甲醛)表示已失效,不宜过滤后使用[1].组织固定必须充分,固定不好的组织在脱水、透明、浸蜡等过程会出现严重的组织收缩,导致染色时组织膨胀、出现脱片等.但组织固定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易产生甲酸,使固定液呈酸性,致细胞核着色程度明显较差.2.2脱水、透明适时

脱水是将组织中的水份去除的过程.最常用

的方法是利用乙醇氢键作用,使乙醇分子与组织的水分子逐步缔合,从而完成组织的脱水.其过程是使组织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乙醇中逐一浸泡,最终达到组织脱水的目的.组织在低浓度酒精时间约3~12h/瓶,而在高浓度无水酒精和二甲苯中时间一定要严格掌握,多为1~3h和0.5~1h.时间过长组织会过脆、过硬、易破碎及切片时跳刀,不能作出完整切片.时间过短脱水不净,透明不良,浸蜡不好,组织柔软无法制片.因此要根据经验掌握好时间.肝脏、淋巴结、动物等较小较薄的组织脱水、透明时间可适当缩短,而含脂肪多,取材较厚及疏松组织脱水时间相对延长.组织在脱水前呈白色、湿润、柔软、弹性差、挤压有水溢出.经过脱水后,所选取的组织有一定硬度、有弹性、相对干燥、硬度适中、挤压时无水份流出,经透明后组织呈黄褐色对光透亮.

外检组织取材后直接入70%酒精溶液既脱水又固定,教学用组织,特别是需长期固定、保存的组织,取材后一定要流水冲洗24h后再进行脱水,这样能够去除取材时多余的组织碎屑

若直避免污染.但一些含重金属固定液固的组织,

接入酒精会产生一种低氧化物沉淀影响染色[2].2.3浸蜡、包埋适温

浸蜡常用熔点56℃~60℃的切片石蜡,利用它置换透明剂,若石蜡含有杂质对浸蜡不利,包埋后往往出现“蜡花”无法制片,所以浸蜡前应将切片石蜡加热熔化,使石蜡内挥发性物质蒸发,待凝固后放入比蜡熔点高5℃~6℃的恒温箱备用,使用时选取上层清洁纯净部分.组织浸蜡时最好蜡罐表面有薄层半凝固蜡,组织下层是熔化状态,时间一般为2~3h.浸蜡后的组织应充实、饱满、有硬度和弹性,对光透亮感强.用于包埋的石蜡其温度要比浸蜡的石蜡高2℃~3℃,若包埋、浸蜡的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引起组织过硬过脆,相反组织松软无法制片.包埋面要压平,管、腔如阑尾、主动脉要垂直包埋.2.4切片、贴片及染色

高质量的蜡块和锋利的切片刀是保证切片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切片前应完成专业磨刀机对切片刀的打磨,检查切片刀是否锋利,简单的方法是用头发在刀锋上碰一下,如一碰即断,说明刀锋锋利.切片时要用力均匀,不能过重过猛,否则易造成切片厚薄不均,甚至毁坏蜡块切片[5].

180昆明医学院学报第30卷

一般包埋块修成梯形,以利于蜡带形成,切片时,梯形的底边先接触刀刃,管腔类器官,如消化道的粘膜层、子宫腔、心腔的内膜层的一边做为梯形的底边.实质性器官,实质组织面为底边,包膜朝上.切片时应注意包膜的完整,对于某些浸润癌保持相应的包膜或囊壁的完整更为重要.皮肤组织,由于表皮结构致密,硬度大,应朝上,皮下组织为梯形的底边,以快速切片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组织变形,能清晰显示各层结构.细胞密集的组织如鼻咽组织、淋巴结等,最好切3μm,使切片更薄,易于观察[6].

贴片为了与切片观察的顺序相一致和美观,贴片时应注意“定点”和“定向”.“定点”就是将组织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一端的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交界处.“定向”就是将管腔类器官组织切片的粘膜(内膜)面朝下,实质性器官的组织切片的被膜侧朝下,皮肤组织片的表皮层朝下.这是由于显微镜所形成的图像是一个放大倒立虚像的缘故.“定向”后,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粘膜上皮向上,被膜在上,胶表皮朝上,符合我们的生理习惯.这样同一块组织的所有切片按同一方向粘贴在玻片的同一位置,在视觉上有统一,整齐的美感,同时给教学带来方便,也便于学生学习.

教学切片的HE染色过程与普通切片相同,但因教学切片需长时间使用,苏木素染毕后不可用氨水等碱性溶液蓝化切片,因碱性溶液蓝化后的切片容易褪色,所以应用流水浸洗.同样理由,颜色需比普通切片得深一些,以延长使用时间[3].2.5封固及保存

教学切片的封固在制片过程中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封片时尽量避免在空气湿度大的天气进行,因切片从透明剂内取出即与空气接触.如空气湿度大,空气中的水分将很快被吸附在细胞表面上,封好的切片在镜下呈云雾状,细胞结构模糊不清.封片时速度要快,以减少切片在封固前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封固剂的酸碱度要适宜,宜用中性树胶封固.且中性树胶封固的深度要适中,封固时不能使切片在空气中干燥.封固不严,封固剂稀薄、用量小,盖玻片位置不当或被移动等,不但可致染色模糊不清,而且易褪色.切片封固不良,易出现色素颗粒、气泡、云雾状物等,有时易产生细颗粒污染现象[4].切片封固后应及时置恒温箱中烤干后逐一筛选,适宜教学要求的切片

入干燥通风避光处保存.

在制片过程中严格按照制片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所获得的切片质量好,不易褪色,保存时间长,能够满足和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要想真正制出高质量的切片,每一步骤的操作都很重要,需要长期的摸索和改进.对于教学切片,首先一定要选择非常典型的病变,这要求临床病理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勤收集,将典型病例单独取材,且取材应尽量厚一些;采用特定的程序进行脱水和包埋,这样才能保证大批量优质切片的制作.包埋时保持组织平整,以便学生能全面观察到病变范围的镜下结构[7].教学切片要求保存时间较长,颜色鲜艳,结构清晰,在HE染色时采用Gill苏木素和酸化加醇化伊红[8].由于其组织着色力强,染色结果鲜艳,胞核定位清楚.另外在染色过程中必须将蜡脱净;苏木素稍深染;切片经饱和碳酸锂返蓝后应充分水洗,防止染料中的酸碱物质残留而使切片褪色[9].一张教学切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反映了病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只有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探索,对技术精益求精,才能为病理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切片.

[参考文献]

[1]王伯沄,李玉松,黄高异,等.病理学技术[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16.[2]杜卓明.实用组织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82:21-45.[3]孟奎,马恒辉,石群立,等.病理制片质量控制[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17(5):439-440.[4]袁永辉,吴人亮,张韵风.冰冻切片在临床病理诊断

与研究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40-1242.

[5]梁晓俐.病理学基础与实验技术[M].北京:军事医

科大学出版社,2004:123.

[6]许良中.实用肿瘤病理方法学[M].上海:上海医科

大学出版社,1997:54.

[7]李学农.现代病理与实践诊断技术[M].北京:人民

军医出版社,2003:13.

[8]梁晓俐.病理学基础与实验技术[M].北京:军事医

学科学出版社,2004:221.[9]郑晖,蒋海鹰,颜亚晖.浅谈常规病理制片及免疫组

化染色的质控问题[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2):119-120.

(2009-02-16收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