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2《呼吸和健康生活》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2《呼吸和健康生活》优秀教案

来源:九壹网
四上《呼吸和消化》单元教学设计 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进行呼吸其实就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包含呼气和吸气。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

聚焦板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问题“我们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状态下的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发现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呼吸次数,用可靠的数据来说明人体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增加得越多。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呼吸的过程其实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运动后呼吸增加的原因是为了加快气体交换,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研讨板块,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认识到人运动后会加快呼吸次数,知道锻炼可以增加肺功能,使我们人体更健康。同时通过测量脉搏初步了解伴随着呼吸次数的改变心跳也会随着改变,明白人体的器官是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拓展板块,通过资料阅读明白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的,所以经常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运动量越大,呼吸会愈急促这个规律。但是,对于有些活动也会减缓呼吸需要教师点拨,而对于用确切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感受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且正确的测量呼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

3.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经常性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并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协作。 2.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是有关联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统计与分析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难点:学生通过统计与分析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计时器,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张白纸)。 每个小组:计时器,小组汇总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呼吸,知道呼吸主要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呢?怎么样才算是呼吸一次?

预设学生回答:肺、一呼一吸(或者一吸一呼) 2.引出主题:那么你一分钟大概要呼吸几次?

学生预测:20次,30次……(至少有4-5个不同的预测)

3.追问:那一个人一分钟呼吸次数是固定不变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呼吸。板书课题:呼吸和健康生活 二、探索与发现:人体活动与呼吸(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1个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小组汇总记录表]

活动一、 安静状态呼吸次数

1.提问:人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几次呢? 2.出示计时器并介绍使用方法,记录单。

3.提示:放松心情正常呼吸,不要刻意控制呼吸。指导测量呼吸的两种方法。 4.学生集体实验:第一次测试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记录。

5.(了解每个学生的呼吸次数,并分开统计:20次以下的,20-30次的,30次以上的。)刚才有些同学没有放松,这样测出来误差就比较大,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再来测两次,注意不要刻意控制呼吸。

6.学生小组内测试,并记录。

7.数据处理:三次测量后取相同数值较多的数;没有相同数值的,取位于中间大小的数。

活动二、运动后人体呼吸次数

1.提问:你觉得哪些活动会让你的呼吸发生变化?(学生自由预测)

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

2.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场地,师生选择合适的活动2项。引导选择一项活动量小的活动,一项活动量大的活动。(教室里选择原地踏步1分钟,做连续深蹲20个)

3.提示: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持安静,一个活动结束后马上测量1分钟呼吸次数,测量结果要及时记录在表格中,在进行第二个活动时一定要先恢复到安静状态的呼吸,再进行第二个活动。

4.学生小组活动,并记录。

5.组长负责统计把每个人的数据统计到小组汇总表中(包括刚才测得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粘贴到白纸上合成班级记录表投影展示。

6.交流说发现: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

活动三、探究呼吸变化的原因

[材料准备:两个保鲜膜袋,两根牛筋]

1.为什么运动后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增加的越多呢? 预测:因为运动量大我们需要的氧气多,因为运动后出汗多……

2.教师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取一袋空气,这是我们吸进去的空气。吸一大口空气后,用塑料袋捂住口鼻,呼出一大袋空气,这是我们呼出来的空气。提问:你觉得这两袋空气有区别吗?

(学生自由回答)

3.我们用肉眼很难观察出这两袋空气的区别,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经过仔细的分析,比较出了这2袋空气的区别。(出示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对比表)

4.请仔细观察这两张图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发现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5.追问:氧气怎么会减少?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变多?(学生自主分析) 6.小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帮助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人体呼吸其实就是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部分被消耗掉,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随剩余的空气排出。

三.交流研讨:(预设8分钟)

1.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呢? (预设: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 2.那你知道什么活动能够减缓呼吸呢? (学生猜测:运动后静坐休息,睡觉……)

教师:是的,一个成人,一般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20次左右,深层睡眠后呼吸次数约16次/分钟,但这也是因人而异的。由此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状态下,人体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小结:有的活动会使我们呼吸加快,有些活动会使我们呼吸减慢。 3.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因为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跑步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增加更有利于氧气的吸入,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得我们的细胞正常工作。经常运动的人肺的功能会更好。)

所以,呼吸和我们的健康是密不开分的。

4.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你的身体还有什么变化?(预设:心跳加速)

5.心跳加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脉搏的方法来了解,我们该如何来测量脉搏呢?

(介绍方法,学生课后分别去完成测量安静状态下和运动后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6.心跳加速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不同状态下我们的呼吸次数会发生改变,我们的心跳次数也会发生改变,因为我们人体是一个多器官协同合作的大系统。

四、知识拓展(预设4分钟)

1.我们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它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阅读资料库)

2.教师解释: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虽然这个“中转站”每次能够交换的气体量是一定的,但是这个量的大小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的,所以经常锻炼,可以使得我们的肺功能更加强大。

3.小结: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保护好呼吸器官,才能更健康。

【小组汇总记录表】

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记录单

日期: 呼吸次数 活动 安静状态下 原地踏步1分钟 连续深蹲20个 姓名 【板书设计】

2.呼吸和健康生活

加快

增强

依靠

运动 呼吸(气体交换)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 表格1中每测一次都要做到及时记录,时刻提醒学生要保证自然呼吸状态测,测3次。

2.表格2中根据上课场地自己选择活动(一个活动量小一个活动量大,可补充在后面空白处)。

【作业设计】

1.阅读右边资料,下列说错误的是 。 A.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其中氮气含量基 本不变。

B.人在吸气的时候也会吸入部分二氧化碳。 C.人在呼吸的时候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2. 会使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加得最多, 会使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减少。

A.慢走20步 B.睡觉时 C.跑100米 3.下表是明明同学记录的三种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

每分钟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 23次 慢走1分钟后 28次 跑完100米后 55次 健康 肺功能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 。 4.下列做法不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的是 。

A.教室里经常通风开窗 B.大雾天外出活动 C.扫地前先洒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