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秦观《鹊桥仙》公开课教学设计

秦观《鹊桥仙》公开课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秦观《鹊桥仙》公开课教学设计

秦观《鹊桥仙》公开课教学设计 ④比较下列爱情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现代歌词) 与其在自行车上欢笑,不如在宝马车上哭泣。(网络语) (4)重难点分析: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师点拨: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意。这一反常人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四)熟读成诵。

(五)小结:不管是何种爱情观,只要利己又不损人,我看都行。秦观的《鹊桥仙》是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歌颂坚贞爱情的优秀词作。秦观此作能于俗套中翻出新意,可谓匠心独运。秦观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这就是《鹊桥仙》的新情趣: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高远的格调,也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1、背诵默写《鹊桥仙》; 2、选读一首言情词,准备参加朗诵会。 四、板书 鹊桥仙 一样别离另样情

秦观

内容上片:相逢;下片:离别 旧题材欢娱嫌短,聚少离多哀婉凄楚 新情趣仙侣之爱心灵契合的地久天长(赞) 凡俗之爱貌合神离的朝朝暮暮(否) 笔调轻松感情缠绵格调高远 五、教学反思:

一首简单的词,一个貌似复杂的教法,一切为了学生有所收获。从教学设计和学生收获角度进行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1、系列教学的安排和目标的确立。本节课是选修教材第三单元“漫步宋词”的“第二步”,承接着“第一步:境界”而言的,由“境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步:情趣”。这是宋词选修教学的系列课中的一课。还有第三步,第四步等等。这是我个人对选修教材的大胆处理和尝试教学改革。上完课后,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尽管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方向是对的,方法是可以被借鉴的。

2、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本节课的赏析的依据是王国维的境界说和朱光潜的情趣说。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罗列的几首要比较的诗词和几个爱情诗句都是经过本人精挑细选的,在难度上的把握上做到了适中,在重点的把握上做到了突出,整体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下了功夫。

3、还有一个突出点就是学生有关爱情观的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不时发生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碰撞。

(二)对此课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从学生的表现可感受到本节课学生乐学,爱学,有自信,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把《鹊桥仙》熟练地背诵并默写出来;教师易于施教,使教与学双方更轻松、更愉快。从这一点上来说,这节课是有效的。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朗读教学环节中,如何进一步强化朗读效果,还值得探索; 2、诗词教学的整体性和导学案、高考对诗词赏析的局部性的矛盾如何解决,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