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浅层地温能阅读答案
【篇一:2011宁波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我们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我们登上山巅, ⑴ 旖旎壮丽的山川,留存美丽的风景;我们细数历史, ⑵ 名垂千古的先贤,接受灵魂的洗礼;我们畅想前景, ⑶ 灿烂美好的未来,获取希望的动力。
a.展望 b.眺望 c.仰望
⑴ ⑵ ⑶
3.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⑴句①的“□”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1分)
⑵如用格言警句来替换句②括号中的内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⑶修改习作片段中的画线部分,使句③结构整齐,表达简洁流畅。(2分)
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 , ; , 。
4.古诗文名句默写。(⑴—⑶题必做,⑷⑸两题选做一题)(6分)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⑶《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
⑷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⑸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爱国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5.名著阅读。(4分)
根据一位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等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请你按要求填空。
【读书笔记一】情节概括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
⑴上述情节中,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只填序号)
【读书笔记二】人物点评 宁波中考语文试卷
a.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
b.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⑵上述点评中,点评尼摩船长的一项是
6.综合性学习。(6分)
近日,学校开展“走近‘海上丝绸之路’”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下面是陈教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2分)
学 生:陈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想请您介绍一下“海上丝绸之路”。
陈教授:好的!“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古代海上的重要贸易通道。当时我国的商人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将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物产通过船只运往海外,又带回了香料、毛织
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学 生:
陈教授:这个问题提得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对当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农业商品化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宁波当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活动二:下列材料是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部分有利条件,请简要概括。(2分)
材料一: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与朝鲜半岛遥遥相望。
材料二:宁波人历来活跃在国际商贸舞台,他们走南闯北,开拓新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3000多宁波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宁波港已成为我国著名九大港口之一;唐朝时期,跻身四大名港行列;宋元年间,又是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朝时,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宁波港拥有了“洋洋东方大港”的美誉。 有利条件:
活动三: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请从下列三副对联中,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宁波“海
上丝绸之路”特色的一项,并简述理由。(2分)
a.七千年河姆渡骨哨鸣响 八百里四明山云茶飘香
b.三江竞帆,招揽九天日月 东海涌浪,吞吐五洲风云
c.香樟如盖,郁郁兮摇翠 山茶似焰,灼灼兮飞红
我选择 ,简述理由: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应聘(13分)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
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7.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8.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⑴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⑵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9.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3分)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10.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3分)
(二)“绿色”浅层地温能(11分)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
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三)狼(8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 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四)(8分)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四、写作(5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请以“ ,不普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处,使题目完整。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宁波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运用(26分)
1.⑴淌 ⑵瘠 ⑶萌 ⑷谛 (2分,每空0.5分)
2.⑴b ⑵c ⑶a (3分,每空1分)
3. ⑴ ;(1分) ⑵a(2分) ⑶勇气是强心剂,让精神萎靡的人焕发活力;勇气是激流,让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2分,结构整齐1分,表达简洁流畅1分)
4.⑴千树万树梨花开 ⑵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⑷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⑸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分,每空1分。⑷⑸两题为选做题,所填诗句切合主题即可。每空有一个
错别字,给0.5分,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错别字,不给分;漏字、加字该空均不给分)
5.⑴c d(2分,每空1分)⑵ a(2分)
6.活动一:例: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的只是物质的流通吗?例: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吗?(2分,内容1分,符合对话情景1分)
活动二:如:宁波地理条件优越,人们勤劳、勇敢,富有创新精神,宁波港的历史非常悠久。
(2分,每点1分,三点中答出两点,意思符合即可)
活动三:此题为开放题。例:选择a项,理由是这副对联选取了“河姆渡的骨哨”、“四明山的云茶”,突出了宁波的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的特色。选择b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三江竞帆”“东海涌浪”的壮美景象,而“招揽九天日月”“吞吐五洲风云”也紧扣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意蕴深厚,意味深长。(2分,选择b项并合理阐述得2分,选择a项并合理阐述得1分,选择c项不给分)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13分)
7.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⑥替儿子回答问题
(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8.⑴“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2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 “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
9.选择a项,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着手,也可以从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选择b
【篇二:2011宁波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txt>宁波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⑴ ⑵ ⑶ ⑷
2.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我们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我们登上山巅, ⑴ 旖旎壮丽的山川,留存美丽的风景;我们细数历史, ⑵ 名垂千古的先贤,接受灵魂的洗礼;我们畅想前景, ⑶ 灿烂美好的未来,获取希望的动力。
a.展望 b.眺望 c.仰望
⑴ ⑵ ⑶
3.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①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②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只要有 (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前行)的勇气。③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它就像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靡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它也是向前奔腾的激流,推动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
⑴句①的“□”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1分)
⑵如用格言警句来替换句②括号中的内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舍生取义,杀身成仁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⑶修改习作片段中的画线部分,使句③结构整齐,表达简洁流畅。(2分)
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 , ; , 。
4.古诗文名句默写。(⑴—⑶题必做,⑷⑸两题选做一题)(6分)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⑶《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
, 。
⑷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⑸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爱国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5.名著阅读。(4分)
根据一位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等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请你按要求填空。
【读书笔记一】情节概括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
⑴上述情节中,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 )( )。(只填序号)
【读书笔记二】人物点评
a.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
b.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⑵上述点评中,点评尼摩船长的一项是( )
6.综合性学习。(6分)
近日,学校开展“走近‘海上丝绸之路’”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下面是陈教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2分)
学 生:陈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想请您介绍一下“海上丝绸之路”。
陈教授:好的!“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古代海上的重要贸易通道。当时我国的商人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将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物产通过船只运往海外,又带回了香料、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学 生:
陈教授:这个问题提得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对当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农业商品化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宁波当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活动二:下列材料是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部分有利条件,请简要概括。(2分) 材料一: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与朝鲜半岛遥遥相望。
材料二:宁波人历来活跃在国际商贸舞台,他们走南闯北,开拓新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3000多宁波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宁波港已成为我国著名九大港口之一;唐朝时期,跻身四大名港行列;宋元年间,又是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朝时,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宁波港拥有了“洋洋东方大港”的美誉。
有利条件:
活动三: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请从下列三副对联中,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宁波“海 上丝绸之路”特色的一项,并简述理由。(2分)
a.七千年河姆渡骨哨鸣响 八百里四明山云茶飘香
b.三江竞帆,招揽九天日月 东海涌浪,吞吐五洲风云
c.香樟如盖,郁郁兮摇翠 山茶似焰,灼灼兮飞红
我选择 ,简述理由: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应聘(13分)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7.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8.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⑴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⑵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9.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3分)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10.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3分)
(二)“绿色”浅层地温能(11分)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
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三)狼(8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 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四)(8分)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四、写作(5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请以“ ,不普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处,使题目完整。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宁波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运用(26分)
1.⑴淌 ⑵瘠 ⑶萌 ⑷谛 (2分,每空0.5分)
2.⑴b ⑵c ⑶a (3分,每空1分)
3. ⑴ ;(1分) ⑵a(2分) ⑶勇气是强心剂,让精神萎靡的人焕发活力;勇气是激流,
让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2分,结构整齐1分,表达简洁流畅1分)
【篇三:2014届湖北武汉市高三2月调研测试文科语文试卷h】
③辛弃疾《破阵子》从视觉和听觉表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语句是__________,。
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作者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出师表》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按课文原句或理解填空nbsp; 8分。(以回答正确的8个空格计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送友人*李白》
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秋词*刘禹锡》
3、故__________,__________,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大道之行也》
4、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香远益清,??《爱莲说》
5、《望岳》中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近望角度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6、《春望》中,运用了反衬手法,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愈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这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8分)
“绿色”浅层地温能
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
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小题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小题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小题3】请说出第二段文字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3分)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13分)
给女儿的一封信(刘墉)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尔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 。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
受到什么戏剧性__________,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平,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
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__________,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 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你记不记得去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不过七十几下。养精蓄锐,临危不乱.他才能成功啊。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
【小题1】第二段中的“戏剧性”在文中指什么?第四段中“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什
么?(4分)
“戏剧性”指 :(不超过10个字)。 “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 :(不超过15个字)
【小题2】下列名言中,与文中“女学生”一例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才能是长期努力的报酬。一一福楼拜b.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孙子 c.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 d.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小题3】信中作者希望女儿记住的“这番道理”是什么?(4分)
【小题4】向年轻人讲道理的文章不少,本文却耐读易接受,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题目(17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
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⑵名之者谁?()
⑶行者休于树()⑷觥筹交错()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4】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⑴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⑵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小题5】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3分)
2.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后面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
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句子:①___________感悟:②________
1.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小题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争的严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小题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描写雪后军营将士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小题2】指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愁”的含义。
【小题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从情感和写作手法两方面简要说明。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在“知北京、爱北京”的主题实践活动中,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以首都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同学说几句话。
【链接材料】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
要求:(1)不得照抄链接材料。
(2)字数在150 -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二:请你根据下面首都博物馆一层平面图,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给初次来博物馆的人介绍平面布局,便于来者参观。
要求:(1)层次清晰,内容全面。
(2)字数在150 -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