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来源:九壹网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

20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两种不同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

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第一节 概述

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一)产生背景

时间: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条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不断增加

思想:人的孤独感、幻灭感、荒诞感和悲剧感成为主要内容

非理性主义盛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

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2、在现代主义创作中,人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个人角度全面反抗社会。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种人们彼此隔膜、倾轧、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

(3)在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大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持以全面否定的态度。

(4)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非理性主义出发,抱以不可知论的态度。

(三)艺术特色:

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善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4、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二、主要文学思潮

(一)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产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3、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艾略特。

4、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

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极端真诚的诗人”勃洛克:《十二个》(长诗)

(二)意象派

1、(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主要出现在20世纪英美等国家

2、代表作家:

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三)隐逸派

(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

1、创始人:翁加雷蒂

2、代表作家:夸西莫多和蒙塔莱(分别于1939年和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四)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4、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

5、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

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

《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毛猿》:现代人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面对的困境

(六)超现实主义

1、时间:一战后兴起于法国,二战期间流行于欧美各国,脱胎于达达主义

2、以布勒东为代表的七人从达达主义中出去,以布勒东发表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为代表,提出超现实主义的主张。

3、受弗洛伊德与柏格森的影响,强调梦幻

4、代表作家:安德烈·布勒东《娜佳》,阿拉贡《巴黎的农民》

(七)未来主义

1、时间: 20世纪初主要出现于欧洲,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

2、主张:反映新的社会现实,表现生活的运动感

3、创作上:以类比、想象去取代逻辑,表现作家的内心感受,在语言文字上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4、代表作家:马里内蒂、阿波利奈尔、马雅可夫斯基

(八)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

3、意识流小说艺术特征:“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九)存在主义文学:

1、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流。

2、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

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

3、“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4、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

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5、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

加缪的主要作品:《局外人》、《鼠疫》

(十)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使用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5、作家多具有使命感,多描写拉美人民苦难史,揭露黑暗现实,探索民族的未来,引起人民关注。

(十一)新小说派

1、 50年代兴起于法国,蜚声西欧、美国、日本的文学流派。

2、 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文学主张

3、 主张:以罗伯—格里耶的《橡皮》为标志,认为世界是荒诞虚无不真实的,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人物与情节

4、 代表作家:克洛德·西蒙:新小说之父,《弗兰德公路》

阿兰·罗布—格里耶:《窥视者》

(十二)黑色幽默

1、 时间: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

2、 特征:善于使用喜剧方式表现悲剧内容,揭示许多惊心动魄的悲惨形象,却由于人物本身边缘和局外人的姿态丝毫没有悲剧感。

3、 代表作家: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出事了》

第二节 艾略特

一、概述

1、地位 :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

2、创作分期:

第一个创作阶段:(第一首诗歌到1922年发表《荒原》前):

《一位女士的画像》、《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第二创作阶段:(1922年《荒原》发表至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教前,即“荒原”阶段):《荒原》、《空心人》

第三创作阶段:(即荒原后阶段):《四个四重奏》

二、《荒原》

(一)内容

《荒原》(共五章):

第一章《死者的葬仪》:西方人虽死犹生的荒芜景象。

第二章《对弈》:以女性及其情欲为主体去展示西方文化堕落的景象。

第三章《火诫》:写男性及其情欲。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以象征情欲泛滥与死亡的“水”为主题意象。

第五章《雷霆的话》

(二)象征意义

1、 在“荒原”与“拯救”二者之中,作者侧重于对“荒原”景观痛楚的揭示和表现,以期给浑浑噩噩生活于这一荒原世界中的人们以振聋发聩的冲击和震撼。

2、 诗作从第一章到第四章都是对意旨进一步的具体扩展和深化。到第五章作者才在荒原景象充分揭示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向宗教拯救。

3、 作品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的“荒原”现实和处于“荒原”之中的人们空虚颓废、苦闷绝望的情绪;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企图从宗教中寻求出路、以宗教拯救西方社会的愿望。

(三)思想内容

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1、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

2、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四)艺术特征:

1、作品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一方面继承了前期象征主义以“象征”揭示诗人的内心感受的创作传统,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

2、独特的意象系列。作者极力倡导以“客观对应物: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而在《荒原》中,成功承担”客观对应物“作用的便是作者以大量的鲜明、新颖、奇特的意象组成的意象系列。

3、作品广征博引,大量用典。用了7种不同的文字,35个作家,56部古今作品的典故。

4、作品在语言上进行创新,大量采用悖论的修辞手法,以造成强烈而奇特的艺术效果。

第三节 卡夫卡

一、概述

卡夫卡(奥地利):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现代主义小说的鼻祖。他的创作对许多不同的现代文学流派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而,被尊称为现代文学之父。

卡夫卡创作的小说主要有3部分:

一:生前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饥饿艺术家》、《变形记》:

二: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地洞》整篇小说都是写一只人化了的动物的内心感受,它表现了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和生存环境的非理性。

三:生前未发表过的3篇小说:(被称为“孤独三部曲”)

《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小说在形式上受流浪汉小说的影响,用狄更斯的传统叙述手法,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生存状态。主人公卡尔。

《诉讼》:主人公银行襄理K

《城堡》:表现了“卡夫卡式”小说的典型特征。

二、卡夫卡式小说

1、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

3、“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自传色彩。

三、《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四、《变形记》

《变形记》的异化主题小说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做出深刻揭示。

卡夫卡基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体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也做出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最早以文学的形式进行了成功的艺术表现

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即外在的物的世界和异己的环境对人的挤压,如何使人失去自我,

沦为“非人”。

艺术特色

1、《变形记》具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融的特色。这主要体现为小说创作中现实与虚幻的有机结合、总体荒诞与细节 真实的有机结合。

2、作者把荒诞的故事和真实的细节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荒诞的手法构建故事,表现人的异化主题。

3、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融还体现在小说一方面采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体悟,构建作品的意义世界。

第四节 萨特

一、概述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的领袖,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

理论著作:《存在与虚无》

存在主义小说:《恶心》《墙》

三部曲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时代》、《延缓》、《心灵之死》

二、境遇剧

1、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2、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之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

萨特的境遇剧共有11部:《苍蝇》苍蝇象征。《毕恭毕敬的妓女》《禁闭》

三、《禁闭》

主题:“他人即地狱”,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地狱般的关系”。

主要思想内容

1、该剧描写的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作奸犯科。死后在地狱里继续为非作歹,不得安宁。他们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

2、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苦境地,每个人都成了对方的地狱。

3、地狱实际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资本主义社会,地狱中鬼魂与鬼魂的争斗和利害冲突,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畸形关系。

艺术特色

1、构思奇特

2、成功地渲染了地狱境遇的极端特点。室内没有一样刑具,“只看见一尊铜像,不灭的灯,没有床,这里无所谓睡眠”。

3、戏剧的象征性。从舞台设计、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甚至人物台词。

第五章 贝克特

一、概述

爱尔兰人,20世纪50年代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

被评论家誉为20世纪的杰作的是:

长篇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不可命名的》

成名作:《等待戈多》荒诞派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二、《等待戈多》

象征意义

整部戏剧富有极强的象征意味,这一切都真确地概况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即世界的荒

诞与人生的痛苦,象征了现代西方人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的心理。

至于戈多是什么,有没有戈多,这也向来是研究者们热衷谈论的话题。也许可以猜测他是上帝,是真理,是意义。

主题

1、《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呈现的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2、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三、以《等待戈多》为例说明荒诞剧的主要特色

1、荒诞剧的主要特征有: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2、《等待戈多》中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作者采用的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3、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利用各种舞台手段让舞台形象、灯光、道具“说话”,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第六节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概述

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

《枯枝败叶》:有人把这部小说看成是《百年孤独》的前身。

《恶时辰》:写一个城镇由于出现揭人隐私和诽谤别人的匿名帖子而酿成的悲剧。

第一篇小说《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品写了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与马孔多由开拓到繁荣、再次毁灭的历史。

第二篇小说:《家长的没落》

第三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二、《百年孤独》

(一)思想内容

1、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

2、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

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二)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的情节 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蜮的界限。

2、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

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