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 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
A. 生产使用价值               B. 创造出劳动力价值   C. 创造出剩余价值             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       ) A.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   B. 商品价值的平均化过程   C.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D. 资本家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8、借贷资本的来源是()
A、还没有用于固定资本更新的折旧费 B、还没有进行实物补偿的流动资本 C、还没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D、暂时闲置的机器、厂房等
E、暂时闲置的用于支付工资的流动资本 二、辨析题(20分) 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超额剩余价值也属于相对剩余价值。 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三、问答题(20分)
1、简述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含义以及二者划分的依据。
2、简述劳动力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4、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四、计算题(第一题13分,第二题15分) 1、工人为资本家工作,每天工作6小时,每小
时创造价值6元,每天工资10元。已知投入生产的固定资本15元,流动资本15元,求: (1)工人工作的日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3)如果资本家将剩余价值都用于扩大再生产,则两天后,工人第三天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多少?
(4)通过(3),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生产规律是什么?
2、假定A社会一年中垫付的产业总资本为9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比为8:1,其中固定资本占600亿,剩余价值率为100%。固定资本经三年转移到产品中区,流动资本一年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去。
(1)社会总产品的年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2)一年周转次数是多少?
(3)假定为了销售这些商品,投入商品资本100亿元,社会总资本也相应增加,则这个时候平均利润率变为多少?假如商品总量为1亿件,则平均出厂价格是多少?
参
一
1 A 2B 3B 4B 5D 6C 7A 8A 9A 10B  二
1AC 2ABCDE 3ABD 4BCEF 5DB 6AD 7ACD 8ABCE   三
1、正确。商品经济关系下,人们要在交换中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计量和比较各自的劳动,为此,就要将有差别的劳动转化为无差别的价值。所以价值总是与商品经济关系相联系,它体现商品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正确。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用来交换的属性。商品能否用来交换,是否具有交换价值,只能通过商品的交换过程加以证明。只有交换成功了,才能证明该商品拥有交换价值,所以,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向交换的量的比例和关系。
3、正确。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价值,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根本途径。对个别资本家来
说,超额剩余价值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4、正确。由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周转速度不一样,因此,包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内的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只能用它们的平均周转速度来衡量。  四
1、[解析](1)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中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而且还包含了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价值是一个可变的量,叫做可变资本。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2、[解析](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
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2)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目的,就是要使雇佣劳动者为他生产出高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3、[解析]第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周转时间与周转速度成反比,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第二,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4、[解析]第一,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预付流动资本。第二,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大,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五
1、(1)50% (2)2:1 (3)10.368 (4)剩余价值规律
2、(1)20% (2)5/9 (3)16.6%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