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过去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现在越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由于上级领导和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实践越来越感觉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脆弱,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冲动,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嫉妒心强,有的学生娇生惯养,经受不起一点挫折,更有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下面就谈谈我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点体会:
1、 我们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能知识传授知识,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技能还要处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平时要宽容、乐观,用心去思索学生,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要采取正面的教育。
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平时在各方面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例如:在实践中,我对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
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如哪个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惊喜,我都在下午下班后发给家长让家长跟我一起分享孩子的成长快乐。另外就是每个单元检测完后会向家长报喜。这个喜不光是考的成绩好同学的还包括进步的同学。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肯定。又如这学期杜萌恩同学迷恋玩电脑,学米积极性没上学期高,我没有用批评的语气说过他一次,多次表扬他上学期数学课上的表现,并老鼓励他“今天开始好好学还不晚”,后半学期他比前半学期有了好的起色。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 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教育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战场。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在课堂上,胆小内向的学生很少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很小声,生怕自己说错了会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对待这些学生,我会事先跟他商量好,假如你上课能大胆举手发言,我会保护你的。在你认为回答有把握的,你的手就举高一点,在你认为回答把握不大的,你的手就举低一点。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让同学送他掌声,当他回答不全面的时候,也要比值于肯定,鼓励他大胆发言。
(2)珍惜副班主任工作
担任了三(3)班的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不管多么小的事,我都认真对待。只有多跟学生接触,才能多了解他们的性格品行,才能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心里所想,还有性格特点。他们之
间在数学课上或课间发生矛盾摩擦时,老师才能得手应心的处理好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