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我写作文之:景物描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而语文课文是学生最熟悉,老师分析讲解最透彻,学生能深入理解的习作样本。我们用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名段让学生学习写作,学生容易接受,也达到了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我们就选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的两段文字,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黃,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三、景物描写的技法归纳
1、抓住景物的特点。各地的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泰山的雄伟、
华山的险峻、庐山的秀美、黄山的奇峻、雁荡山的幽雅西子湖的妩媚、钱塘江的汹涌、桂林山水的秀丽,各具特色。
不同的视角,会看到景物不同的风貌特征;四季的变化,也会使景物改妆换貌。文段一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展开描写,文段二则抓住济南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展开描写,景物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多感官描写景物。描写景物的特征,可以描述视觉听觉、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两段文字主要从视觉入手展开描写,其中文段一还从嗅觉写出了花儿的甜香。
3、多角度描写景物。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时态。
4、善用各种修辞。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文段一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文段一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巧用比喻把花的绚丽多彩写得形象生动。文段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薄雪在夕阳照射下的娇美情态。
5、发挥想象。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想象的技法。“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差,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6、讲究描写的顺序。两段文字都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景物的层次清晰。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
7、写景还要融入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带感情的景物是乏味的、空洞的,景物描写要蕴藉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要在协警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感融注到作品中去,失独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做着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婉转的低唱,其间传递着作者愉快、喜悦的心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