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二十四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 序》中,将中药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结合起来进行论述。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炮制依据药物来源属性进行分类。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提出火制、水制、水火共制三类分类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将当时的炮制方法归纳为 雷公炮炙十七法 。
近代的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
一、炒法
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清炒法又根据加热程度不同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加辅料炒法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而分为麦麸炒、米炒、土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
炒法目的:
1.增强疗效:如王不留行、山楂等;
2. 缓和或改变药性:如葶苈子等;
3.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如莱菔子等;
4. 矫臭矫味,利于贮藏和制剂。
火力: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
(1)文火(小火):炒黄多用文火。
(2)武火(大火):炒炭多用武火。
(3)中火:介于文武火之间,炒焦多用中火。
火候: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步骤:预热、投药、翻沙、出锅。
预热 :使药物迅速获得热能缩短药物在锅内时间,防止炒成 僵子 (炒哑)。
翻炒 :快、勤、有规律,要求每次下铲 亮锅底 ,避免少量药材停留于锅底而焦糊。
(一)炒黄: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药物固有的气味。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牛 蒡 子:生品 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可用于风湿初起,痄腮肿痛,痈毒疮疡。
炒牛蒡子 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炒后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
芥 子
生芥子 力猛,辛散作用强;
炒芥子 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同时易于粉碎和煎出药效成分。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
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取出晾凉。完全爆花者占 80%以上为宜。王不留行炒后体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走散力较强。
莱 菔 子
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
莱菔子的炮制是生升熟降的典型例子。
生品 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 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
苍 耳 子
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置热锅内,中火炒至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生品 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病。
炒苍耳子 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苍耳子毒蛋白为其毒性成分之一,经水浸泡或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 (二)炒焦
取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目的:1.增加某些药物的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2.缓和药性,如栀子、山楂等。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山 楂
生山楂 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心腹刺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炒山楂 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
焦山楂 长于消食止泻,用于食积兼脾虚、痢疾。
山楂炭 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山楂中的总黄酮和总有机酸都集中在果肉中,山楂核中含量甚微,而山楂核占整个药材重量的40%左右,故炮制应去核。且加热时间越长两类成分被破坏越多。
栀 子
生品 苦寒降泄,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
炒黄或炒焦 缓和了苦寒之性,避免伤胃。
炒炭 止血作用。
栀子的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栀子仁中,炒栀子和焦栀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焦栀子比炒栀子更明显。
(三)炒炭
取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摊开晾凉。
目的:使其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等作用。
注意事项
1.炒炭时要控制火力
一般质地坚实的根、根茎类药物,宜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质地疏松轻薄的花、花粉、叶、全草类药物,宜用中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或棕黄色。 2.炒炭存性
即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且炒炭的药物应保持其原形。
3.喷淋清水灭火星
4.炭药出锅后必须摊开冷透,或置于密闭容器隔氧冷却,充分冷却后再入库收贮,以免复燃。
大 蓟:生大蓟 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大蓟炭 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用于吐血、呕血等出血较急剧者。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蒲 黄:蒲黄炭:取净蒲黄,置热锅内,中火炒至棕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蒲黄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荆 芥
荆芥 解表散风,用于感冒,风疹,咽喉不利等。
炒荆芥 祛风理血,可用于妇人产后血晕。
荆芥炭 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可用于便血、崩漏等证。
荆芥主要含挥发油,荆芥炒炭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油中所含成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荆芥炭的止血活性部位为脂溶性提取物。
(四)麸炒法:
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如僵蚕。
麦麸用量为:每1OOkg药物,用麦麸10~15kg。
火力适当。一般中火,以 麸下烟起 为度。
枳 壳
1.枳壳:去瓤,切薄片,干燥,筛去碎落的瓤核。
2.麸炒枳壳:每100kg枳壳片,用麦麸1Okg。 枳壳生用辛燥,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除胀。
麸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苍 术
生苍术 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
麸炒品 辛味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
焦苍术 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等。苍术经炮制后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均明显减少,炮制后的苍术能增强健脾燥湿和固肠止泻的作用。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五)米炒法: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
目的: 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每1OOkg药物,用米20kg。
注意事项:
炮制昆虫类药物时,一般以米的色泽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炮制植物类药物时,观察药物
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
斑 蝥
生斑蝥毒性较大,多外用。
米炒后,毒性降低,矫臭矫味,可内服。
斑蝥中的有毒物质为斑蝥素,有强烈的刺激性,只能作外用,口服需经炮制。通过米炒和其他加热处理,加速斑蝥的升华,毒性降低。
(六)土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亦有用黄土、赤石脂炒者。 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如山药。
白 术
生白术 用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
土炒白术 补脾止泻力胜;
麸炒白术 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白术主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等;白术的内酯类化合物为白术活性成分之一。炒制品可缓和其燥性,麸炒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含量高于白术生品。
山 药
山药生用长于补肾生精,益肺阴;
土炒山药长于补脾止泻;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麸炒山药长于补脾健胃。
(七)砂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砂炒法。亦称砂烫法。沙作为中间传热体。
目的 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如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如鸡内金、脐带等。
马 钱 子
生马钱子 毒性剧烈,且质地坚硬,仅供外用。
制马钱子 毒性降低,酥脆易粉碎,可供内服。
马钱子主含生物碱,其中以番木鳖碱(即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为多。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是马钱子中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马钱子炮制后,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以士的宁下降较少,马钱子碱下降明显。马钱子碱的药理强度仅为士的宁的1/40,通过炮制可除去疗效较差而毒性较大的马钱子碱。
骨 碎 补
1.骨碎补:筛去碎屑。
2.砂炒骨碎补:撞去毛。
砂炒骨碎补,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
骨碎补主含柚皮苷、二氢黄酮苷等。骨碎补经去毛净制后,可提高总黄酮及柚皮苷的含量;砂烫、砂烫酒制及砂烫盐制后,不影响总黄酮及柚皮苷含量,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鳖 甲:砂炒醋淬 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矫臭矫味。醋制还能增强药物入肝消积、软坚散结
作用。鳖甲炮制前后蛋白质含量基本相近,但炮制后煎出率显著提高。炮制后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增高。
鸡内金
河砂用中火加热至滑利状态,
鸡内金 长于攻积,通淋化石。
炒鸡内金 质地酥脆,便于粉碎,矫正不良气味,并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
醋鸡内金 质酥易脆,矫正了不良气味,有疏肝助脾的作用。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鸡内金炮制后微量元素的溶出量与生品比较都有显著地增加。鸡内金炮制后,淀粉酶的活性下降,蛋白酶活性增高。原因是淀粉酶对温度敏感,而蛋白酶对温度不敏感,而且在酸性环境中活力强,故醋制鸡内金的活力高于鸡内金。
(八)滑石粉炒: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滑石粉炒或滑石粉烫。
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水蛭等。
操作方法
滑石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不断翻动,至药物质酥或鼓起或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每100kg药物,用滑石粉40~50kg。
注意事项:滑石粉炒一般用中火,操作时适当调节火力,防止药物生疏不均或焦化。如温度过高时,可酌加
冷滑石粉调节。
水 蛭
生品 有毒,多入煎剂,以破血逐瘀为主。
烫水蛭 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多入丸散。
新鲜水蛭唾液腺中含水蛭素、伪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滑石粉炒后其氨基酸总量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都有所增高。
(九)蛤粉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蛤粉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蛤粉炒或蛤粉烫。适于炒制胶类动物。
目的:
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操作方法:蛤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翻动时减小火力,投入药物,轻翻埋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每100kg药物,用蛤粉30~50kg。 注意事项
1.胶块切成立方丁,大小分档,分别炒制。
2.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以防药物焦糊或 烫僵 。
3.胶丁下锅翻炒要速度快均匀,避免互相粘连。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阿 胶
蛤粉炒益肺润燥;蒲黄炒止血安络。
二、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法称为炙法。
(一)酒炙
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黄连、大黄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白芍等。
3.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大 黄
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直达下焦。
酒炙大黄缓和苦寒泻下,引药上行。
熟大黄缓和泻下,减轻腹痛,增强活血祛瘀。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增强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醋大黄减弱泻下作用,凸显消积化瘀作用。
清宁片泻下作用极缓,适用于老年便秘、体弱者及久病患者。
大黄中含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类衍生物,大黄经炮制后其结合型蒽醌类衍生物减少,炒炭后,其结合型大黄酸被大量破坏,番泻苷已不存在。
黄 连
生黄连 苦寒之性较强;
酒黄连 引药上行,缓和寒性;
姜黄连 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
萸黄连 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
黄连中含有小檗碱等,经炮制后,主要成分无明显变化,但可提高小檗碱溶出率。
当 归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当 归
当归头止血,当归尾破血,当归身补血,全当归补血活血。
当归 长于补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酒炙 可增强活血通经的作用;
土炒 可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能缓和油润之性而不致滑肠;
炒炭 止血和血为主。 蕲 蛇
每100kg蕲蛇段,用黄酒20kg。
生品 气腥,不利于服用和粉碎,较少应用。
酒蕲蛇 增强祛风、通络、止痉的作用,并可矫味,减少腥气,便于粉碎和制剂。
蕲蛇含3种毒蛋白,并含透明质酸酶、出血毒素,还含出血因子。蕲蛇毒腺在头部,去头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毒性。
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十四
三、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一)苦参 (联想: 苦 大 稠 深)
1.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主要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中国药典》以其为指标成分。此外还有羟基苦参碱、去氢苦参碱等,都属于双稠哌啶类生物碱,是喹喏里西啶类衍生物。
联想:苦下面一个口,参下面三撇,可以想象为,三个口,双稠哌啶和喹喏里西啶里均有三个口字偏旁。
2、性状:苦参碱有 -、 -、 -, -四种,除 -苦参碱为液体,其他均为结晶,常见 -苦参碱。
3、碱性:含两氮原子,一个为叔胺氮,另一个为酰胺氮,几乎不显碱性。
4、溶解性:苦参碱可溶于水和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溶剂,氧化苦参碱具配位键,亲水性更强,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醚,可利用二者溶解性差异将其分离。
极性:氧化苦参碱 羟基苦参碱 苦参碱。
5、生物活性:苦参总生物碱具有利尿消肿抗肿瘤、抗病原体、抗心律失常、抗缺氧等作用。 6.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苦参碱可导致胆碱酯酶活性下降,产生倦怠、乏力等不良反应;苦参栓可致外阴过敏;苦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并导致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恶心、呕吐等。
(二)山豆根 大多属于喹喏里西啶类。《药典》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山豆根有抗癌、抗溃疡、抗菌作用;此外,山豆根还有升高白细胞、抗心律失常、抗炎及保肝作用。山豆根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超剂量用药(大于10g)。
(三)麻黄:所含生物碱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中国药典》以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此外还含有少量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联想:麻将机(谐音=甲基),知道麻黄碱有甲基。
麻黄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均在侧链上,为有机胺类生物碱。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属仲胺衍生物,且互为立体异构体。
2.理化性质
(1)性状: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为无色结晶,有旋光性和挥发性。
(2)碱性:氮原子在侧链上,碱性较强(有机胺类)。伪麻黄碱的共轭酸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大于麻黄碱,所以伪麻黄碱的碱性稍强于麻黄碱。
(3)溶解性:游离麻黄生物碱可溶于水,伪麻黄碱在水中溶解度较麻黄碱小;二者都溶于三氯甲烷。
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
联想:草你妈(麻),知道有草酸麻黄碱。
3.鉴别反应 :由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不能和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所以采用Cu2+ 鉴别。
(1)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2)铜络盐反应
4.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兴奋大脑和呼吸,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伪麻黄碱有升压、利尿作用;甲基麻黄碱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5. 用量过大可引起头痛、心悸、大汗不止、体温及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甚至昏迷、惊厥呼吸及排尿困难,心肌梗死或死亡。
(四)黄连 火烧 连 营,功归 异喹
1.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黄连有效成分主要为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木兰碱等,以小檗碱含量最高(10%),《药典》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这些生物碱都属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除木兰碱为阿朴菲型外都属于原小檗碱型,且都是季铵型生物碱。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小檗碱的理化性质
(1)性状 小檗碱为黄色针晶,
(2)碱性 水溶液呈强碱性(季铵碱:四季有水)
(3)溶解性 小檗碱可溶于水。
3.小檗碱的鉴别反应
小檗碱除了能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外,还具有以下特征性鉴别反应:
1.在碱性条件下与丙酮加成,生成黄色结晶型加成物;
2.酸水液加漂白粉(或通入氯气),溶液即变樱红色。
联想:檗=薄,丙=冰,漂=漂流(薄冰漂流)
小檗碱本身是黄色的,加成或更是黄色咯
漂白变漂亮了,樱红色更漂亮
4.黄连其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还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溃疡、免疫调节及抗癌等作用。
(五)延胡索(元胡) 延胡索含有多种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药典》以延胡索乙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延胡索生物总碱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延胡索乙素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对慢性持续性疼痛及内脏钝痛的效果较好。 临床应用延胡索乙素,过量可出现呼吸抑制、帕金森综合征等表现。
(六)防己 防己 苄 心
防己有效成分主要是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和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中国药典》以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为指标成分。前者结构中7位取代基为甲氧基,极性小;后者为酚羟基,极性较大。
汉防己甲素具有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溃疡、保肝等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免疫力和耐缺氧作用等;汉防己乙素具有抗炎镇痛、降压、抗肿瘤作用等。趣味: 甲 肝 已 降(降压)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见考点汇总
★1. 有凉血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特性的是(牡丹皮) ★2. 安息香的功效是(开窍辟秽,行气活血,止痛) ★3. 栀子金花丸主治(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4. 黄氏响声丸功效(疏风清热,利咽开音) ★5. 柴胡的功效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6. 天花粉的功效是(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7. 主治嗳气,呃逆,呕吐,喘息的是(赭石) ★8. 具有滋阴润肺,补脾益气作用的是(黄精) ★9.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是(滋阴降火)
★10. 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脾肺郁结所致的黄疸的是(茵陈五苓丸)
★11. 玉屏风胶囊的主治病证是(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症见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12. 正天丸主治(颈椎病型头痛;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经前头痛;神经性头痛) ★13. 参苓白术颗粒的功能是(补脾胃,益肺气) ★14. 能透疹止痒,为解表散风通用药的是(荆芥)
★15. 大黄的主治病证有(热毒疮肿、水火烫伤;血热吐衄便血;湿热黄疸;瘀血经闭) ★16. 槟榔的主治病证有(绦虫病;疟疾;虫积腹胀;水肿)
★17. 郁金的主治病证有(胸腹刺痛、癥瘕痞块;热病神昏癫狂;血热吐衄出血;湿热黄疸) ★18. 羚羊角入煎剂,成人内服一日用量是(1~3g)
★19. 补骨脂具有的功效是(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补肾壮阳) ★20. 济生肾气丸既能温肾化气,又可(利水消肿)
★21. 独活寄生合剂既能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又能(养血舒筋)
★22. 清热散风、明目止痛,主治外感风热之暴发火眼的药是(明目上清片)
★23. 某男,35岁,胸闷而痛,痛彻背部,气短喘促,舌苔白腻。证属痰浊阻闭胸阳之胸痹。治当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宜选用(薤白)
★24. 某女,26岁,3月来情志不舒,胸胁、脘腹胀痛,嗳气食少,月经紊乱,痛经,证属肝郁气滞,治当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宜选用(香附)
★25. 仙鹤草除能收敛止血,解毒杀虫外,又能(止痢、截疟、补虚) ★26. 既破气行血,又消积止痛的药是(莪术) ★27. 竹茹除清热化痰外,又能(除烦止呕,安胎) ★28. 麦冬的功效是(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29. 某男,45岁。心胸烦热5天,兼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证属火热内盛。宜用(导赤丸) ★30. 清肺抑火丸的功能是(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31. 苏合香丸的主治是(痰迷心窍之痰厥昏迷) ★32. 补中益气丸的主治是(中气下陷之泄泻脱肛) ★33. 辛芩颗粒的功能是(益气固表)
★34. 知母配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能(清热化痰) ★35. 天花粉的功能是(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36. 巴豆的功效是(祛痰利咽,逐水退肿,泻下冷积) ★37. 天麻的功效是(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38. 九味羌活丸的功能是(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39. 平和不燥、兼利二便,又能退虚热、透表邪,为治痹症通用药的是(秦艽) ★40. 徐长卿的功能是(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 ★41. 吴茱萸具有的功效是(散寒止痛,燥湿止泻,疏肝下气) ★42. 桔梗除能宣肺利咽外,又能(祛痰排脓) ★43. 赭石除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外,又能(凉血止血)
★44. 黄芪具有的功效是(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益卫固表) ★45. 桑菊感冒片既能疏风清热,又能(宣肺止咳) ★46. 既清热泻火解毒,又化瘀凉血止血的药是(一清颗粒)
★47. 某女,60岁。因外感风寒发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宜选用(小青龙胶囊) ★48. 龟鹿二仙膏除温肾补精外,又能(补气养血)
★49. 既能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又能固精止带的药是(山药) ★50. 既清热解毒,又通利关节的药是(土茯苓) ★51. 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药是(乳香) ★52. 百合的功效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53. 某女,50岁,头痛眩晕1周,兼见目赤耳鸣牙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燥结。证属热毒内盛,风火上攻,宜选用(牛黄上清胶囊)
★54. 既降气化痰,又温肾纳气的药是(苏子降气丸)
★55. 清开灵口服液的主治病证是(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
★56. 某女,36岁,1周来,因外感病邪犯少阳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医师处以小柴胡颗粒,是因其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57. 冠心苏合滴丸的功能是(理气,宽胸,止痛)
★58. 某女,28岁,平素情志不畅,3月来胸胁胀满、经行量少、行经小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证属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治当舒肝理气,养血调经,宜选用(七制香附丸)
★59. 某男,8岁,1周来出现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胸腹胀满、大便干燥,证属食滞化热之积滞,治当消食化滞,泻火通便,宜选用(小儿化食丸) ★60. 生脉饮的功能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61. 牡蛎的功效是(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62. 人参的功效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 ★63. 瓜蒂的功效是(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 藜芦的功效是(涌吐风痰,杀虫疗癣) ★65. 黄连上清丸的功效是(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66. 血热便血宜用(槐角丸)
★67. 射干除能清热利咽外,又能(祛痰) ★68. 肉桂的功效是(引火归原)
★69. 具有清热除湿、益气化瘀功效的中成药是(妇科千金片)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70. 车前子具有的功效是(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71. 木通具有的功效是(泄热、下乳) ★72. 柴胡与升麻均有的功效是(升阳)
★73. 牛黄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74. 既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又治肝气郁结,胸胁不舒的药物是(刺蒺藜) ★75. 能够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冒的是(参苏丸) ★76. 薄荷除宣散风热外,又能(疏肝) ★77. 大血藤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78. 丁香的功效是(温中降逆)
★79. 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敛疮的药物是(地榆) ★80.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枇杷叶)
★81. 石斛的功效是(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82. 用于肝胆火旺便秘(当归龙荟丸)
★83. 玄麦甘结含片的功效(清热生津,祛痰利咽) ★84. 用于阴虚血热引起的月经不调的是(固经丸) ★85. 耳聋左慈丸的功能是(滋肾平肝) ★86. 四逆散的功能是(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87. 地骨皮配桑白皮用于(肺热咳嗽) 88. 红花的功效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作用的是(板蓝根颗粒)
90. 益心舒胶囊主治(气阴两虚;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脉结代;瘀血阻脉所致的心悸) 91. 艾叶的主治病证有(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虚寒性腹痛;妇女带下及湿疹,疥癣) 92. 人参再造丸的功能是(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93. 舒筋活血片的注意事项是(孕妇忌服;妇女月经期慎用;不可过量久服;禁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 94. 与热茶同服,可引起呃逆,服用时忌饮茶的药物是(使君子) 95. 治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之要药是(厚朴) 96. 天王补心丹中的“三参”是指(党参、丹参、玄参) 97. 尿毒清颗粒的功效有(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98.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的中药是(硼砂)
99. 滋阴养肝明目的常用中成药有(明目地黄丸、障眼明片、石斛夜光颗粒) 100. 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的药是(独活)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