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一五”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与宏观环境

“十一五”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与宏观环境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十一五’’江苏职业教育:一—] L二——●■■—I口袁丽英 摘越育强省建设的客观环境将为江苏职业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要:“十五 期问江苏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一五”职业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十一 五”期问.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套主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江苏人口素质芟化和加快 关键词:L ̄-苏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宏观环境 作者简介:袁丽荚(1963一),女,江苏武进人,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副研宛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 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瓣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l一75l8(2006)07-0054-04 江苏职业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江 苏职业教育“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 题.分析江苏职业教育 十一五 期间将面临的宏 观环境,对于进一步理清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促 进江苏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一大类专业近100所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现代化建 设试点的基础上.X优先确定了数控技术应用、 汽车运用与维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等l0 个专业领域.重点建设300个中职学校示范专业 和3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 到2005年底.此 项任务已全郁完成。(2)实韧1实习基地建设正式 启动。2004年.江苏启动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培训工程.在35所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 培养培训基地院校的基础上.又逮选200所左右 职业院校作为江苏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 基地.联合80o个左右企业开展紧密型校企合 作。全省每年联合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5万人. 、“十一五”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的分析 卜一)“十五”江苏职业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 期间.江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高标 准、高质量实施职业教育。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 速健康发展.为“十一五”职业教育的发展打下了 良好基础。主要成绩有: l_事业规模快速发展 2005年.全省职教招 生达51.6万人(普高招生52.3 Z-A ̄).职教招生比 培训13万人次 在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还 以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目前.全省职业学校共建成了校外窭训基 地2000多个 这些基地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 联系更加密切.也为江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提供 了强劲支撵。(3)骨干学校建设稳中求进。在“九 五~l122”工程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十五” 期问.扭苏继续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和 “十五”初期翻了一番多。创历史新高.职普招生 比也从“十五”初期的不到40%实现了大体相当 2005年.全省有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7l所. 中等职业学校695所(其中含技工学校139所)。 职工培训中心、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和各种社会培 训机构近万个。一个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职 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成人教育相沟通的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 优化整台。省每年都拨出专款并要求地方各 级配套资金.集中建设一批骨干职业学校。 目前.江苏共有市、县职教中心102所(其中省合 格职教中心96所).校均在校生规模3200人:有 2.质量效益_显著提高。(1)示范专业建设顺 利推进,2003年.江苏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启 动了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建设 在”九五”确定的六 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35所f含技工学 —;4l!璺苎兰苎 ! !! 壁鱼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校)。其中国家级重点148所.省重点职业学校招 生总量达到招生总规模的60%以上。职业教育资 源的配置趋于优化.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3.集成发展有新突破 表现为:一是集群式发 展。以常州大学城和苏州国际教育园区为代表。 多所职业院校集聚一地.形成集群,做到资源共 享。共同发展。二是集团化发展。由一批高职院校 牵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企业广泛参与。组 成跨地区的专业集团共同发展 至2005年10 月,全省已成立了商业、农林、现代服务、建筑、旅 游、信息等7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以及一大批 市、县级职业教育集团。三是集合式发展。2003 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运行,全省 各地共19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联合职业技术 学院的组织、管理下集合式发展。 4.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良好 江苏省在全国率 先开展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并通过调整 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把办学条件好、社会信誉高 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 同 时。积极鼓励综合性大学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大 力支持社会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前.高等 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占全省高校在校生的一半以 上。 5.服务功能得到拓展 全省通过组织实施 “5112”富民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强化职 业教育的服务功能。整个“十五”期间.全省教育 系统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其中培训、转移 “两后”毕业生150万人:培训农村致富骨干100 万人,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万人;培训进城务 工农民200万人 6.管理和办学不断创新 逐步形成 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统筹、社会参与的职 业教育管理新:逐年扩大了中高职衔接的招 生规模,打通了高职高专升本的渠道.架设了沟 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民办职业教育 在一些地区发展运行态势良好.多种形式的国际 合作办学方兴未艾 7.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02年全省启动 了“四新”培训。到2005年.已累计培训职校教师 ll6o7人。同时启动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到 2005年共培训1200多人 2003—2005年组织职 业学校教师出国培训647名 为了培养有职业教 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江苏启动了职业学校教 师企业实践.到2005年.已有5500名教师参加了 企业顶岗锻炼。到“十五”期末,全省中等职业学 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从1996年的29.4%提高到 2005年的75.4%。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8.社区教育向纵深推进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 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江苏 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 步推进。全省共创建社区教育实验区45个。其中 申报创建国家级示范区4个。实验区6个;成立 社区培训学院7个 社区教育理念逐步深入.社 区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组织网络基本形 成。 9.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加大 为了加强职业教 育的内涵建设。全省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2004-2007年.省安排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补 助资金每年1亿元 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从2002 年的2Oo0万元起逐年提高到2005年的6o00万 元 明确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 低于20%.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从年人均0.25 元提高到0.5元以上.由县、市、区筹措和统 筹安排。同时.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 的2%提取职业教育和培训费,并列入成本开支。 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 公用经费逐年提高 10.职业教育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实施了职业 教育扶贫助学工程.2004年省财政安排200lo万 元.以助学券的形式.支持1万名农村家庭贫困 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005年达到4000万 元.资助2万名左右的贫困学生。到2006年将达 到6o00万元.资助3万名左右的贫困学生。中等 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成效显 著.全省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5%左右。2005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更达97%。 (二)“十五”江苏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优质职教资源不足 一是优质职业教育培 养人才的规模、速度不能满足江苏新型工业化和 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 切需求 二是优质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 群众接受优质职教的强烈需求。2005年。全省初 中毕业生人数处于高峰期 一些社会声誉高的职 校已“生满为患”。据预测.2006-2007年。全省每 ! 苎 堡 !!旦竺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年初中毕业生人数依然处于相对高峰期 随着生 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希望接受优质职业教 育,而2007年以后初中生源将逐渐回落.也只有 优质职业教育才更有利于启动人民群众的职业 教育需求。才有更强的生命力。 2.内涵建设不够 一是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 对接不够 盲目设置专业与固守陈旧狭窄专业的 现象依然较为普遍.致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 二是职业学校教学水平不 高、教学模式普通教育化.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不 合理.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缺乏.实习实训设备 陈旧、匮乏与利用率不高.实践技能训练低水平 重复的倾向依然严重 三是职业教育特色有待进 一步彰显。“对口单招”应试化倾向依然存在。 3.发展不均衡。表现在:一是南北不平衡。与 全省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苏南地区职业教育从 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素质、招生就业等方面都好 于苏北地区。二是城乡不平衡。城市职业教育发 展的各项指标明显强于农村职业教育.特别是面 向一产的农业职业教育大量萎缩、农村成人教育 资源流失情况严重。三是校际之间不平衡。既出 现了一批办学管理水平较高的职业学校.也还存 在着较多薄弱职业学校 4.制度尚不完善 现行职业教育制度尚未形 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满足人民群众终 身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尚未形 成与我国新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与管理改 革相协调,符合经济、社会、教育特点的新的办学 、管理和投资;尚未形成有序高效 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职业教 育体系较为封闭.不能适应社会各类人群多样 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需求。二是办学改革 缺乏实质性突破.与我国所有制改革相适应的多 元办学格局尚未形成 三是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不 健全 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外障碍一一社会用工 制度与教育培训制度相脱节的状况依然严重。四 是职业教育管理中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 能不明的状况依然未有大的改观。 5.经费投入依然不足 江苏职业教育经费投 入不足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总量不足,经费 供给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二是生均预算内公用 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缓慢甚至负 增长 2003年江苏省职教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和公用经费分别同比下降了4.46和2.54个百分 点。2004年,全省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 费2140元.而全省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 业费只有1960元 全省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公 用经费192元.比上年160元增长32元.增长 20%。但与全省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196元相比.明显不足。三是预算内教育经费中职 业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不高 四是经费使用效益不 高。目前,国家、企业、个人三大投资主体责、权、 利不明确.各教育主体成本分担不合理,行业企 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十一五”期间江苏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 宏观环境 “十一五”期间.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加快富民强省、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 也是江苏加快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的重 要时期。“十一五”期间.江苏职业教育机遇与挑 战并存.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对江苏职业教育提出 新要求 2004年,江苏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 GDP的8.5%、56.5%和35%。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是江苏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一五”期间, 江苏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强第一产业 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 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 产业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实现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 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这必然对职业 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 的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对江苏职业教育 发出新呼唤 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实现农村劳动 力的有序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 五”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目前,江苏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4% 农村2600多万劳动 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仅8年,其中文盲、半文盲 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6%左右.大专以上的仅 占l%。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 数也缺少就业必需的技术、技能,近几年转移出 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率仅为21%。农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团圆圆圆圆 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低.是制约农业生产率提高 和非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农民致 1.5%,2009—2010年为1%,按照2004年江苏省 教育事业统计资料的有关数据推测(不考虑全省 人口流进与流出的变化状况),2006—2010年江苏 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如果到 2010年江苏城市化水平达55%.那么平均每年需 要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50—70万 省高中阶段教育可招生人数如下表: 2006—2010年江苏省高中阶段教育可招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 初中毕业生 义务教育阶 初中升学率 高中可招生 数(万人) 段巩固率 数(万人) 3.和谐社会建设.将对江苏职业教育提出新 目标 江苏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密集度居全国首 位,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稳定、建 设和谐江苏的一个大问题。当前全省有城镇下岗 失业人口l30万。城市中每年还有大量的新生劳 动力需要就业。就业难既有总量的问题.也有结 构的问题.一方面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 员,另一方面,新兴行业、产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 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因此,依靠职业教育。加大 培训力度和针对性.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是建设 和谐江苏的重要举措 4.人口素质变化.将对江苏职业教育提出新 挑战 (1)人口素质状况分析 2005年江苏人口总数为7400万 “十一五” 期间.江苏总人口将继续稳定在较低的增长水 平。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江苏人 口文化素质稳步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偏低。主要 表现在:接受高层次教育人口比例不高.平均受 教育年限偏低。2004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表明: 江苏省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构成为:大学占 5.57%、高中占l5.65%、初中占44.8%、小学占 33.98%。初中及以下人口仍是主体。2004年.全省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44年。随着知识经济的 到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人口受教育程 度.尤其是对劳动力资源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小学和初中受教育程度.远不能满足现代经 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2oo6—2010年职业学校可招生人数分析 未来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年招生规模.主 要取决于每年的初中毕业生人数、初中毕业生升 学率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所占的比例三个主要 因素 2005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达 89.6%。假定“十一五”期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 生巩固率保持在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年均增 长率(基数越大,增长会越困难)2006—2008年为 2006 l05,8573 99% 91.1% 95.47 2007 99.1022 99% 92,6% 90.85 2oo8 94.0572 99% 49.1% 87.62 20o9 85.7564 99% 95.1% 80.74 2OlO 75.1197 99% 96,l% 71.47 2005年.江苏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 教育比例达49.7%。假定从2006年开始.普通高 中保持现有规模基本不变(年招生50万人),2007 年以后,随着初中毕业生源的大量减少.职普比要 达到大体相当就不可能做到。所以.“十一五”期 间.为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保持大体 相当的比例.必须继续坚持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 构。 5.打造教育强省.将使江苏职业教育迎来新 机遇 2005年,江苏、省作出了《关于加快 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 定》。江苏整体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浪潮汹涌。(1)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更加坚实。由此带来的高 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将使职业教育的进路更完 善。(2)教育管理改革更加深化。“十一五”期 间.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是:在管理职 业教育的方式上.一方面将继续做好宏观调 控与统筹工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的环 境.另一方面将更多地让权于学校.职业学校办 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在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上,职业学校办学主体多元化问题将会有较大突 破。教育管理改革的深化,必将给职业教育 发展带来更多动力与活力。(3)基础教育质量更 加提高,各级教育升学率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 江苏职业教育必将在“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引领下.迎来发展新机遇 ! 墼 堡 !! 竺鱼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