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讲演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决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局部?每个局部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局部。
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
第一局部(第1—3段):痛斥反动派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
不仅暗杀,而且诬陷李公朴先生的卑劣行径,
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
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荣耀。
第二局部(第4—5段):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局部(第6—12段):鼓舞群众发扬荣耀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目标导学二:解读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每个局部运用了哪些褒贬清楚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分组讨论)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
直指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地地道道的黑暗动物。
闻先生情绪冲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慨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荣耀〞,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
两个“献出了最珍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荣耀。
第二局部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陋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局部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
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这些话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
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消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第三局部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三个局部贯穿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鼓励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哀至愤怒到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慨,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比照、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明确:揭露虚弱本质:敌人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来临:敌人完了,快完了。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
被人民消灭的!
三、板书设计
最后一
次讲演
〔一〕揭露,痛斥敌人,
  颂扬烈士
〔二〕剖析反动派虚弱本质,  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恒  〔三〕号召昆明青年继承传统,  英勇斗争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那么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 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清楚,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①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清楚。
产生共鸣。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
②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
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慨句。
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③感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时代青年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荣耀献身的先烈。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先生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并在朗读的根底上,进行全篇或者某局部的讲演练习。 2.创设一种近似于现场的气氛,使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感悟讲演者的情感,学习讲演者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   没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局部学生的预习准备不够充分,朗读稍显吃力,情感体验缺乏。 缺乏之处
综合性学习
1.能够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 2.学习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描写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活动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导入活动。)
听着这些熟悉而又激荡人心的旋律,同学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回到历史的洪流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那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定使你永远难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几首歌都与哪些小说有关?
二、教学新课 (一)难忘的小说世界 【活动一:故事荟萃】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每个人读过的小说都不少,大家一定有自己最难忘的小说故事和最喜欢的小说人物,而且这些故事和人物也一定会有让你难忘和喜欢的原因,那么就请同学来谈谈你们读小说的有趣经历和独特感受吧。
例如:
1.出示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聊斋志异》蒲松龄) 《青凤》:荒芜的耿家大院里常出怪事,不信鬼神的耿去病决意去探个究竟。去病与异类的青凤同坠爱河,却被青凤的叔叔——黑狐活活拆散。一天,去病在上坟的路上救起一只被狗追逐的小狐,原来这只小狐就是他朝思暮想的青凤,自此二人恩爱相处。又有一天,青凤的叔叔遇险,他的儿子向耿去病求助。去病不计前嫌,慨然相助。青凤的叔叔得救后,感谢去病的搭救之恩,成全了他与青凤的姻缘,并成认了自己的错误。
2.《童年》高尔基(俄)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而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心怀。
3.《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
出身于商人之家的主人公,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把船只打翻,他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
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
4.《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
主人公是个孤女,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她身份卑微,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枝节,使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二)缤纷的人物画廊
【活动二:人物经历猜人物】
小说家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借助超凡的想象力,用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下面我来给几个人物画像,同学们猜猜他(她)是谁。
例如:第一个人物:他家穷得几乎什么东西都没有,他的妻子自从嫁给他以后,一年连猪油都难得吃上两三回,想去参加考试连盘缠都要向别人借,可是他还是死心塌地地热衷于科举考试,当得知自己金榜题名以后,他竟然欢喜至极而导致发疯。
第二个人物:他,排行第二,人称二郎。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勇猛过人,胆大心细,景阳冈打死猛虎,为报仇斗杀西门庆;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他是梁山泊一名勇猛的虎将。
学生看大屏幕,教师读文字,学生以“他是________,是小说家________的《__________》中的人物,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为句式答复。
【活动三:描写方法塑人物】
小说描写人物形象,经常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请学生们将自己收集到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的句子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围绕同学提供的语句,可以竞猜、可以赏析、可以分析人物性格。
1.学生读下面的语句:
例如: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头儿。
根据文章描写的内容,可以知道,文章对人物形象进行描写的主要手法是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请猜想,此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是怎样的?从这段描写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个性?
2.学生听读下面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例如: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向严监生时,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活动四:社会背景评人物】
1.首先由教师举出例子,学生依据例子完成其他的相关活动。 教师举例:
孔乙己——科举制度造就的可有可无的边缘人。
闰土——三座大山压迫而成的木头人。
教师推荐以下人物:鲁达、林黛玉、香菱、猪八戒、曹操、何大学问、奥楚蔑洛夫等。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另外选择自己评价的人物。
2.全班集中展示,注意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评价的理由。 【活动五:梦想剧场展风采】
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我们读小说,实际上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其实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来获得,让我们都来试一试!
人物命运类:
(1)假设孔乙己中了举人,他的命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咸亨酒店的人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2)假设鲁滨孙没有获救,就呆在荒岛上,后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呢? 续写结尾类:
(1)《心声》中的李京京后来给他爷爷写信了没有?信是怎么写的?爷爷收到了没有?结果怎么样了?
(2)《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后来怎么样了?姐夫有没有因为家里贫穷和姐姐离婚呢?菲利普夫妇的发财梦实现了没有?
穿越时空对话:
假设范进、孔乙己、闰土这些人物就出现在你面前,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聆听了精彩的故事,感受了典型的人物,明白了读小说的好处,掌握了读小说的方法,但是中国古典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用一节课是不能完全领会它博大精深的内涵的。老师期望大家都能品味那韵味隽永的经典名著,因为阅读名著,会让我们体味到美的震撼,爱的温馨,情的涌动,会引领我们走进更高的人生境界。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挤时间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