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试卷综合.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试卷综合.

来源:九壹网


一、名词解释

1. 声源:凡能产生声音的振动物体统称为声源; 2. 声场:空间中存在声波的区域称为声场。

3. 声线:就是自声源发出的代表能量传播方向的直线,在各向同性的媒质中,声线就是代表波得传播方向且处处

与波阵面垂直的直线。

4. 声能密度:声场中单位体积媒质所含有的声能量称为声能密度。

5. 瞬间声强:声场中某点处,与质点速度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声能。 6. 声压:通常用p来表示压强的起伏变化量,即与静态压强的差p=p-p0,称为声压

7. 声强: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单位是瓦/米2(W/m2)。 8. 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通过某一面积的声能,单位为瓦(W)。

9. 环境噪声污染:指被测试环境的噪声级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噪声标准限值,并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或

学习的声音。

10. 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以反映相应频率处声信号强弱的量(例如,声压、声强、声压级等)为纵坐标,即

可绘出声音的频谱图。

11. 响度:与主观感觉的轻响程度成正比的参量,符号N,单位sone,定义为正常听着判断一个声音比响度级为

40phon参考声强响的倍数,规定响度级为40phon时响度为1sone。

12. 工业噪声: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3. 噪度(Na):在中心频率为1 kHz的倍频带上,声压级为40dB的噪声的噪度为1呐 (noy)。 14. 社会生活噪声: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5. 指向性因数:在离声源中心和同距离处,测量球面上各点的声强,求的所得方向上的平均声强,将某一方向上

的声强与其相比就是该方向的指向性因数。

16. 等响曲线:对各个频率的声音作试听比较,得到达到同样响度级时频率与声压级的关系曲线,通常称为等响曲

线。

17. 噪声掩蔽:由于噪声的存在,减低了人耳对另外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使听阈发生迁移,这种现象叫做噪声

掩蔽。

18. 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和1000Hz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的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待定声

音的响度级。

19. 空气吸收(经典吸收):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因空气的粘滞性和热传导,在压缩和膨胀过程中,使一部分声能

转化为热能而损耗,成为空气吸收。这种吸收称为经典吸收。

20. 弛豫吸收:是指空气分子转动或振动时存在固有频率,当声波的频率接近这些频率时要发生能量交换,能量交

换的过程都有滞后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弛豫吸收。

21. 计权声级:通常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后,再叠加计算可得到噪声的总声压级。 22. 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连续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噪声的A声级(1分),其

符号为LAeq,T或Leq。(1分)

23. 累计百分数声级: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内高于Ln声级所

占的时间为n%。 24. 最大声级:在规定的测量时间段内或对某一噪声事件,测得的A声级最大值,用Lmax表示,单位为dB(A)。 25. 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连续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噪声的A声级,其符号为

LAeq,T或Leq。

26. 机械噪声:是由于机械设备运转时,部件间的摩擦力、撞击力或非平衡力,使机械部件和壳体产生振动而辐射

噪声。

27. 空气动力性噪声:是一种由于气体流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或气流和固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出的噪声。 28. 电磁噪声:是由电磁场交替变化而引起某些机械部件或空间容积真的而产生的。 29. 吸声: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中,声能产生的衰减现象,称为吸声或声吸收。 30. 吸声系数: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 31. 透声(射)系数:材料透射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

32. 材料吸声:当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时,部分声能被材料吸收从而引起声量降低的现象,称为材料吸声。

33. 共振吸声结构:由于共振作用,在系统共振频率附近对入射声能具有较大的吸收作用的结构,称为共振吸声结

构。 34. 声屏障:当声源与接收点之间存在密实材料形成的障碍物时会产生显著的附加衰减,这样的障碍物称为声屏障。 35. 自由声场:当声源放置在空旷的户外时,声源周围只有从声源向外辐射的声能量,而没有从周围空间反射回来

的声能量。

36. 扩散声场:对于一个封闭的房间,如果房间内的声能密度分布处处相等,声能量向各个方向传递的概率相等,

且房间传播的声波是相对无规和不相干的。

37. 混响声场:经过房间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到达受声点的反射声形成的声场。

38. 混响时间:在扩散声场中,当声源停止发生时,声压级衰减60分贝所需时间。

39. 材料的空气流阻:在稳定气流状态下,吸声材料中的压力梯度(材料两面的静压强差)与气流线速度之比。 40. 吻合效应:因声波入射角堵造成的声波作用与隔墙中的弯曲波传播速度相吻合而使隔声量降低的现象,叫做吻

合效应。

41. 隔声量:隔声量的定义为墙或间壁一面的入射声功率级与另一面的透射声功率级之差,隔声量等于透射系数的

倒数取以10为底的对数。

42. 平均隔声量:工程上通常将中心频率为125~2000Hz的五个倍频程频带或100~3150Hz的16个1/3倍频程频带

隔声量的做算术平均值,称为平均隔声量

43. 质量定律:单层墙的隔声量与其单位面积的质量的对数成正比。

44. 空间吸声体:把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悬挂在室内离壁面一定距离的空间中,称为空间吸声体。

45. 吸声量:又称等效吸声面积。与某表面或物体的声吸收能力相同而吸声系数为1的面积。一个表面的等效吸声

面积等于它的吸声系数乘以其实际面积。物体在室内某处的等效吸声面积等于该物体放入室内后,室内总的等效吸声面积的增加量。单位为平方米。

46. 自由程:在室内声场中,声波每相邻两次反射所经过的路程称为自由程。 47. 混响半径:当Q=1时的临界半径称为混响半径。

48. 有源消声器:对于一个待消除的声波,人为地产生一个副值相同而相位相反的声波,使它们在一定的空间区域

内相互干涉而抵消,从而达到在该区域消除噪声的目的,这种消声的装置叫做有源消声器。 49. 消声器:一种既能允许气流顺利通过,又能有效地阻止或减弱声能向外传播的装置。 50.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系统中插入消声器前后在系统外某定点测得的声功率。 51. 消声器的传声损失:消声器进口端声功率级与出口端声功率级之差。

52. 消声器减噪量:消声器进口端面测得的平均声压级与出口端测得的平均声压级差。

53. 抗性消声器:不使用吸声材料,仅依靠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登载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

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达到消声的目的。 54. 阻性消声器:是一种吸收性消声器,利用声波在多孔性吸声材料中传播时,因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发掉,

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

1. 1、按噪声产生的机理,可分为:机械噪声、( C )、电磁噪声。

A.振动噪声; B.工业噪声;C.空气动力性噪声; D.褐噪声。

2. 墙角处有一噪声源,距离它2米处测得声强级为Lp,如果噪声源声功率增加到原来的10倍,其它条件不变,

同样位置处测得的声强级为( B )。

A.10Lp; B.10+Lp; C.3+Lp; D.视噪声源声功率具体数值而定。 3. 倍频程中,介于2000Hz和8000Hz之间的频率是( B )。

A.3000Hz; B.4000Hz; C.5000Hz; D.6000Hz

4. 某频率声音的响度级是指,该声音引起人耳的感觉相当于 ( B )Hz纯音的分贝数。

A.500; B.1000; C.3000; D.8000。 5.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缺点是( D )。

A.吸声效果一般; B.吸声频带窄; C.易燃; D.易堵塞。 6. 远离墙体的地面处声源的指向性因数Q=( B )。

A.1; B.2; C.4; D.8。

7. 消声器的性能评价,可分为:( D )、空气动力性能、结构性能、经济性能四个方面。

A.吸声性能; B.隔声性能; C.隔振性能; D.声学性能。 8. 倍频程中,介于250Hz和1000Hz之间的频率是( A )。

A.500Hz; B.400Hz; C.600Hz; D.625Hz 9. 测量厂界噪声时,如果厂界有围墙,测点应位于( A )。

A.厂界外1m,并高于围墙; B.厂界外1m,并与围墙等高; C.厂界内1m,并与围墙等高; D.厂界内1m,并高于围墙。 10. 墙根(远离墙角)处声源的指向性因数Q=( C )。

A.1; B.2; C.4; D.8。

11. 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包括( A )和消声量这两个方面。

A.消声频带宽度; B.消声频率上限; C.消声频率下限; D.共振性能。

12. 目前( A ) 已被大多数管理机构和工业部门的管理条例普遍采用,称为最广泛应用的噪声评价量。

A.A计权网络; B.B计权网络; C.C计权网络; D.D计权网络。 13. 某声音的声压为0.02Pa,其声压级为( C )dB。

A.20 B.40 C.60 D.80

14. 强度为80dB的噪声,其相应的声压为(B )。

A.0.1Pa B.0.2Pa C.0.4Pa D.20Pa 15. 统计噪声声级L10 表示( A )

A. 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B. 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C. 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D. 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16. 等效连续A声级是将一段时间内暴露的不同A声级的变化用( D )计算得到的。

A.算术平均方法 B. 加权平均方法 C. 几何平均方法 D. 能量平均方法 17. 等效连续A声级用符号( C )表示。

A.Ldn B.LWA C.Leq D.WECPNL 18. 在环境噪声评价量中符号“WECPNL” 表示( C )。

A. 计权声功率级 B.声功率级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19. 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位上,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

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 D )。

A. 倍频带声压级 B.昼夜等效声级 C.A声功率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20. 某建设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为I类,昼间环境噪声限值为55 dB(A),夜间环境噪声限值为45 dB(A),

则该区域夜间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 D )。

A.≤45 dB(A) B.≤55 dB(A) C.≤50 dB(A) D.≤60dB(A)

21. 声环境监测布点时,当敏感目标( B )时,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备测点。

A.高于(不含)三层建筑 B.高于(含)三层建筑 C.高于(含)二层建筑 D.高于(含)四层建筑 22. 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应( C )评价范围。

A.大于 B.小于 C.覆盖 D.略大于

23. 对于单条跑道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数量分别布设( B )个飞机噪声测点。

A.1~2 B.3~9 C.9~14 D.12~18

24. 对于二条跑道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数量分别布设( B )个飞机噪声测点。

A.1~3 B.9~14 C.12~18 D.3~9

25. 对于三条跑道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数量分别布设( D )个飞机噪声测点。

A.1~4 B.9~14 C.3~9 D.12~18

26. 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为处于(B )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析。 A.80 dB(A) B.85 dB(A) C.90 dB(A) D.75dB(A) 27. 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C )。

A.极坐标法 B.功能区法 C.网络法 D.等声级线法 28. 公路、铁路等线路型工程,其噪声现状水平调查应重点关注(A)。 A.沿线的环境噪声敏感目标 B.城镇的环境噪声敏感目标 C.施工期声源 D.乡村的环境噪声敏感目标

29. 公路、铁路等线路型工程,其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一般测量( D )。

A.A计权声功率级 B.声功率级 C.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30. 某工厂内有4种机器,声压级分别是84 dB、82 dB、86 dB、 dB,它们同时运行时的声压级是( B )dB。

A.94 B.92 C.95 D.98

31. 室内有两个噪声源,同时工作时总声压级为73 dB,当其中一个声源停止工作时,测得室内声压级为72dB,另

一声源的声压级是( D )dB。

A.62 B.67 C.78 D.66

32. 已知L1=85 dB, L2=85 dB,则合成声压级L1+2是( C )dB。

A.86 B.87 C.88 D.90

33. 任何形状的声源,只要声波波长( D )声源几何尺寸,该声源可视为点声源。

A.远远大于 B.远远小于 C.等于 D.远远小于等于

34.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 D )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

声源。

A.很多 B.1倍 C.3倍 D.2倍

35. 某厂的鼓风机产生噪声,距鼓风机3m处测得噪声为85dB,鼓风机距居民楼30m,该鼓风机噪声在居民楼处产

生的声压级是( C )dB。

A.75 B.68 C.65 D.60

36. 某工程机器噪声源附近测得噪声声压级为67dB,背景值为60dB,机器的噪声是( C )dB。

A.62 B. 60 C.66 D.

37. 已知距某点声源10m处测得噪声值为90dB,则30m处得噪声值为( C )dB。

A.72 B. 78 C.80.5 D.84

38. 某工程室外声源有引风机排气口,室内声源有球磨机、水泵,在未采取治理措施前,风机排气、球磨机、水泵

在预测点的噪声贡献值分别为60dB(A)、42dB(A)、42dB(A),要使预测点声级满足55dB(A)标准要求,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为( A )。

A.引风机排气口加消声器 B.引风机加隔声罩 C.球磨机加隔声罩 D.水泵加隔声罩

39. 已知某线声源长10km,在距线声源10m处测得噪声级为90dB,则30m处得噪声值为( D )dB。

A.78 B. 81 C.80.5 D.85.2

40. 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20m处测得声压级为90 dB,距铁路中心线40m处有一居民楼,

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是( A )dB。

A.87 B. 84 C.80 D.78

41. 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600m处测得声压级为70dB,距铁路中心线1200m处有疗养院,

则该疗养院的声压级是( C )dB。

A.67 B. 70 C. D.60 42. 有一列6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250m处测得声压级为65 dB,距铁路中心线500m处有一居民楼,

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是(B)dB。

A.62 B. 60.5 C.59 D.63

43. 距某一线声源r处得声级为50 dB,2r处得声级为47 dB,在r至2r距离范围内该线声源可视作(D)。

A.点声源 B.面声源

C.有限长线声源 D.无限长线声源 44. 某车间一窗户面积为20m2,已知室内靠近窗户处的声压级为90 dB,靠近窗户处得室内和室外声压级差为15dB,

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应为( C )。

A.28 dB B.75 dB C.88 dB D.103 dB

45. 在计算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噪声衰减时,会使用到(),当改声压级难以测量时,将使用( D )计算。 A.A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 B.倍频带声压级 等效连续A声级 C.总声压级 倍频带声压级 D.倍频带声压级 A声级 46. 在声源发生时间内,声源位置不发生移动的声源称( A )。

A.固定声源 B.流动声源 C.点声源 D.线声源 47. 以柱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的平均值(r)成反比,此种声源称为

( D )。

A.面声源 B.流动声源 C.点声源 D.线声源 48.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近似为点声源的条件是(C)。

A. 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2倍时 B. 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3倍时

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时 C.

D. 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3倍时 49. 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 B )

A.昼间等效声级(Ld) B.最大A声级(Lmax)

C.夜间等效声级(Ln) D.等效连续A声级(Leq)

50. 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论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7~11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

环境影响应按( A )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51. 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论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3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B)进行工

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52. 某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论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3~4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

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A )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53. 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3类区,建设前后对评价范围内的商场噪声级增高量为7~9

dB(A),对评价范围内的居住区噪声级增高量为3~4 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应按(B)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54. 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是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B)

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55. 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附近有一疗养院,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A)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56. 某扩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内有一所大学,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B)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57. 某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论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2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 C )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58. 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内有一个工业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C)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59. 某新建工厂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一般情况下,其评价范围为(C)

A.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100m B.以建设项目包络线边界向外200m C.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 D.以建设项目中心点向外200m

60. 二、三级声环境评价范围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A)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

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A.贡献值 B.叠加值 C.背景值 D.预测值

61. 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是(A)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三级

62. 对固定声源评价,一定要绘制等声级线图,是(A)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三级

63. 要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注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是(A)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以上都是

. 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应根据不同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

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这是(A)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和二级 65. 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应(C)评价范围。

A.大于 B.小于 C.覆盖 D.略大于

66. 以商业金融为主的区域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D )。

A.50 dB,35 dB B.50 dB,40 dB C.50 dB,45 dB D.60 dB,50 dB 67. 城市工业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B )。

A.50 dB,45 dB B.65 dB,55 dB C.50 dB,40 dB D.60 dB,50 dB 68. 城市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D )。

A.55 dB,45 dB B.65 dB,55 dB C.50 dB,40 dB D.60 dB,50 dB 69. 城市康复疗养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C )。

A.55 dB,45 dB B.65 dB,55 dB C.50 dB,40 dB D.60 dB,50 dB 70. 铁路干线两侧区域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C )。

A.60 dB,50 dB B.65 dB,55 dB C.70dB,55 dB D.70dB,60dB 71. 城市居住区域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B)。

A.50 dB,40 dB B.55 dB,45 dB C.70dB,55 dB D.70dB,60dB 72. 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A)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A.0类 B.1类 C.2类 D.3类

73. 乡村村庄原则上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B )。

A.65dB,55dB B.55 dB,45 dB C.50dB,40 dB D.60dB,50dB 74. 乡村集镇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D )。

A.65dB,55dB B.55 dB,45 dB C.50dB,40 dB D.60dB,50dB

75. 乡村中,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A )。

A.65dB,55dB B.55 dB,45 dB C.50dB,40 dB D.60dB,50dB 76. 乡村中,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执行(B)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A.3类 B.4类 C.4a类 D.4b类 77. 一般户外、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距地面高度的共同要求是(A)。

A.≥1.2m B.≥1.5m C.≥1m D.以上都不对

78. 一般户外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C)以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A.1.5m B.2.5m C.3.5 m D.4m

79. 在铁路干线两侧,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夜间不超过(B)。

A.85 dB B.83 dB C.75 dB D.78 dB

80.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执行的城市区域铅垂向Z振级昼夜标准值分别是(B)。

A.75dB,65dB B.75 dB,72 dB C.80dB,80 dB D.70dB,67dB 81. 铁路干线两侧执行的城市区域铅垂向Z振级昼夜标准值分别是(C)。

A.70dB,70dB B.75 dB,72 dB C.80dB,80 dB D.70dB,67dB 82. 居民、文教区执行的城市区域铅垂向Z振级昼夜标准值分别是(D)。

A.65dB,65dB B.75 dB,72 dB C.70dB,65 dB D.70dB,67dB 83. 商业与居民混合区执行的城市区域铅垂向Z振级昼夜标准值分别是(B)。

A.75dB,65dB B.75 dB,72 dB C.80dB,80 dB D.70dB,67dB 84. 在一城市建筑工地,推土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同时工作,其噪声昼间限值是(B)。

A.75 dB B.85dB C.65 dB D.70 dB

85. 某商场拟建在城市快速路附近,则该商场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D)。

A.50dB,40dB B.55 dB,45 dB C.65dB,55 dB D.70dB,55dB

86. 室内吊扇工作时,测得噪声声压P=0.002Pa;电冰箱单位开动时声压级是46 dB,两者同时开动时的合成声压级

是( B)dB。

A.41 B.61 C.47 D.48

87.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是指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C)的设备。

A.发生小的 B.不发生 C.发生小的或不发生 D.发生很小

88.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用发生小的材料来制造机件,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以及选用自己的低噪

声设备等降低声源噪声方法是指(B)

A.合理布局降低噪声 B.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 C.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D.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 . 下面哪些方法或措施不是从声源上降低噪声?(A)

A.利用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 B.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

C.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D.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 90. 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手段中,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属于(D )。

A.吸声 B.隔声 C.消声 D.减振降噪

91. 对于人口稠密地区,严格控制作业时间,禁止在晚10点到次日早6点时间施工的手段属于(A )。

A.控制强噪声作业的时间 B.传播途径控制 C.接收者防护 D.严格控制人为噪声 92. 噪声的测量方法: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A )。

A.网格测量法 B.定点测量法 C.混响室法 D.消声室法

93. 按现有工业企业噪声标准的规定,在8小时工作期间,车间内部容许噪声级为(C ) dB(A)。

A.115 B.100 C.90 D.85 94. 某工厂有两台同样的机器,一台连续工作,另一台间断性地工作。针对这种声波起伏或不连续的评价参量为(A)。

A.等效连续A声级 B.累积百分数声级 C.昼夜等效声级 D.感觉噪声级

95. 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测点布设时,室内噪声测量点位置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高度

处,在(C)测量。

A.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 B.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状态下 C.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 D.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状态下

96. 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的固定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距任一

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高度处,距外窗1m以上,在(A)测量。 A.窗户关闭状态下 B.窗户半开启状态下 C.窗户开启状态下 D.窗户外

97. 对于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的测量结果,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测量值相差(A)时,噪声测量值应做修正。

A.3~10dB(A) B.2~10dB(A) C.5~10dB(A) D.6~10dB(A)

98. 某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测量值为53.6dB(A),背景噪声值为50.1dB(A),则噪声测量值修正后为(C)

A.53.6dB(A) B.51.6dB(A) C.50.6dB(A) D.52.6dB(A)

99. 某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测量值为60.1dB(A),背景噪声值为55.1dB(A),则噪声测量值修正后为(A)

A.58.1dB(A) B.60.1dB(A) C.55.1dB(A) D.591.dB(A)

100. 某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测量值为65.4dB(A),背景噪声值为57.1dB(A),则噪声测量值修正后为(D)

A.62.4dB(A) B.dB(A) C.63.4dB(A) D..4dB(A) 三、填空题:

1. 描述声波基本的物理量有 波长 、 周期 和 频率 。

2.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各种声源发出的声波简化为 平面声波 、 球面声波 和 柱面声波 三种理想情况。 3. 环境噪声标准可以分为 产品噪声标准 、 噪声排放标准 和 环境质量标准 三大类,《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属于其中的 噪声排放标准 。 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了 5 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5. 在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中,测量仪器必须使用 Ⅱ 型或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或噪声统计分析仪。在测量前后须校准,要求前后校准偏差不大于 0.5 dB。

6. 根据噪声源的发声机理,噪声可分为 机械噪声 、 空气动力性噪声 和 电磁噪声 三种。

7. 城市环境噪声按声源的特点可以分为 工业生产噪声 、 建筑施工噪声 、 交通运输噪声 和 社会生活噪声 四

种。

8. 常见的吸声材料有 多孔性吸声材料 和 共振吸声结构 两种。

9. 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孔隙率 、空气流阻 和 结构因素 三种。 10.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空间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各点的轨迹曲线称为 等响曲线 。 11. 常见的隔声设施有 隔声间 、隔声罩 、声屏障 等。

12.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两种声学监测仪器来监测噪声,这两种仪器是 积分式声级计和噪声统计分析仪 。 13. 计权网络一共有四种,分别是A计权网络 、B计权网络 、 C计权网络 和 D计权网络 。 14. 计权网络中D计权 常用于机场噪声的评价。

15. 声级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传声器 、 放大器、 衰减器 和 滤波器 四部分。 16. 常见的吸声材料有多孔性吸声材料 和共振吸声结构 两种

17.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基本声学现象,如反射 、 投射和折射、衍射。 18.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声源简化为点声源、面声源 和线声源三种。 19. 常见的隔声装置有 隔声墙 和 隔声罩 。

20. 测定声功率有混响室法、消声室法和现场监测法三种方法。

21. 频谱分析仪一般具有三种选择功能,可以把噪声分为倍频程、1/2倍频程_和1/3倍频程。 22. 在声学实验中,有两种特殊的实验室,分别为 混响室 和 隔声室 。

23. 对同一种吸声材料来说,有两种测吸声系数的方法,分别为垂直入射吸声系数和斜入射的吸声系数。 24. 用以描述房间声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混响时间。

25. 在进行近距离预测时,繁忙的高速公路可以视为 线声源 。 26. 在城市高架路上用到的隔声装置是 声屏障 。

27. 声学系统一般是由 声源 、 传播途径 和 接收器 三个环节组成。

LI10lg28. 声强级表达式:

I(dB)I0 p(dB)p0 W(dB)W0 Lp20lg29. 声压级表达式:

LW10lg30. 声功率级表达式: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的单位都为 分贝(dB)。

基准声强I0 、基准声压平p0 和基准声功率W0分别取10-12 W/m2 、2×10-5 Pa 和10-12 W 声波的频谱包括 离散谱(线谱)和 连续谱 ,噪声信号一般是 连续谱 。

按声场的性质可以将声场分为 自由声场 、 扩散声场 和 半自由声场 。 频率分析仪的核心 滤波器

累计百分数声级:L10 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L50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L90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声学测量最常用的基本仪器是 声级计 。

在航空评价中,对在一段监测时间内飞行事件噪声的评价采用 计权等效感觉噪声级 LWECPN 。 噪声污染级 既包含了对噪声能量的评价,同时也包含了噪声涨落的影响。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2525-90)规定了在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即铁路边界)的小时等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效A声级不得超过70dB。

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 夜间偶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社会生活:非稳态噪声(电梯噪声等)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 。

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1m时,应在室内测量相应的限值,并减10dB(A)作为评价依据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3dB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环境噪声监测分为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两种类型。

单层均匀壁的隔声量随着频率而改变,其隔声量随频率改变的特性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Ⅰ区劲度和阻尼控制区,Ⅱ区质量控制区,Ⅲ区吻合效应区。

累积百分声级L70=55dB,表示有30%的测量时间噪声级低于55dB,另外70%的测量时间内噪声高于55dB。 由单层壁的质量定律可以看出,单位面积重量增加1倍,隔声量增加6dB。 当受声点与声源的距离大大超过临界半径时,吸声处理才有明显的效果。 根据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的方向,可分为正入射、斜入射和无规入射。

垂直入社吸声系数通常采用阻抗管法进行测量,无规入射吸声系数采用混响室法测量。

经常采用吸声系数的单值评价量来表示材料的吸声性能参数。常用的单值评价量有平均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两种。

与多孔性吸声材料为主的特性不同,共振吸声结构以结构为主。

共振吸声机构主要对中、低频噪声有很好的吸声性能,而多孔性吸声材料的吸声频率范围主要在中、高频。 房间内的总声场由直达声场和混响声场两部分组成。在离声源很近的位置,室内声场以直达声为主,混响声可以忽略;在离声源很远的位置,室内声场以混响声为主,直达声可以忽略。

吸声降噪两随离声源的距离而变化,靠近声源的吸声降噪量小,远离声源的吸声降噪量大 。 根据声波传播方式的不同,通常把隔声分为固体声隔声和空气声隔声。

吻合效应与受迫振动过程中的共振现象类似,共振时振动随时间不断增强的,而吻合效应时振动是随空间不断增强的。

双层结构提高隔声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层的作用。

当入射声波频率低于共振频率时,双层墙的隔声效果相当于把两个单层墙合并在一起,与中间没有空气层时的声效果一样。

当入射声波频率高于共振频率时,相当于两个隔墙单独的隔声量之和再加上一个值。 穿透声屏障的声能量取决于声屏障的面密度、声波的入射角和频率。

描述声屏障屏体吸声性能的量采用平均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NRC两个参量。 描述声屏障隔声性能的量采用传声损失和计权隔声量两个参量。 评价安装声屏障后降噪效果的量为声屏障的插入损失IL。

采用插入损失来描述声屏障的降噪性能时,必须注明对应的频带宽度、频率计权和时间计权特性。 声屏障的选择主要依据插入损失和现场的条件决定

评价声屏障声学性能的量主要为声屏障的插入损失IL、降噪系数NRC、以及屏体的计权隔声量RW三个参量。 声屏障的几何形状主要包括直立型、折板型、弯曲型、半封闭或全封闭型。

根据消声原理和结构的不同,消声器大致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扩散消声器和有源消声器五类。

消声器的消声能力用消声量来表示。

由于插入损失能够直观反映安装消声器后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噪声控制工程中应用较多。 插入损失、传递损失、传递声压级差和插入声压级差应按1/3倍频程或倍频程来表述。 扩散消声器主要应用于降低排气放空噪声。 共振消声器是一种抗性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是一种吸收型消声器。

消声器性能的测量应包括声学性能的测量、空气动力性能的测量和气流再生噪声的测量三个内容。 消声器声学性能的测量又可分为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种方法,现场测量和实验室测量两种条件。 声屏障将 声源 和保护目标隔开,使保护目标落在屏障的 声影区 内。

四、简答题

4.解释消声器“高频失效”问题?

答:基于高频率声音的方向性强,与管壁的吸声材料接触减少,不能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不能降低声能。 5.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主要包括那几方面?

答:通常包括声能随距离的发散传播引起的衰减Ad; 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Aa; 地面吸收引起的衰减Ag;

声屏障引起的衰减Ab;

气象条件引起的衰减Am等。 6.单腔共振吸声结构吸声原理? 答:该吸声结构中间封闭有一定体积的空腔,并通过有一定深度的小孔和声场相连。孔中的空气柱的弹性形变很小,可看作无形变的质量块(质点),封闭空腔随声波作弹性振动,起空气弹簧的作用。由于共振而产生剧烈运动,摩擦产热,降低声能。

7.消声器根据其消声结构和原理可分为哪几类? 答:大致可分为六类:一是阻性消声器; 二是抗性消声器;

三是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四是微穿孔板消声器; 五是扩散式消声器; 六是有源消声器。

8. 试简介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适用区域。

答: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

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

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

4a和4b两种类型;(1分)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9.按照发声机理的噪声源可分为哪三类,并对这三类噪声进行解释?

答:噪声源发出的噪声按发声机理可分为机械噪声、气流噪声和电磁噪声三类。

机械噪声:主要是由于固体振动而产生的,在机械设备运转中,由于机械撞击、磨擦、交变的机械应力以及运转中因动力不平均等原因,使机械的部件和壳体产生振动而辐射的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当气体与气体、气体与其它物体(固体或液体)之间做高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滞作用引起了气体扰动,就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

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动、磁致伸缩引起电磁部件振动而发生的噪声,如变压器产生的噪声。对电动机来说,电源不稳定也可以激励定子振动而产生噪声。 10. 试简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中的网格测量法

答:将要普查测量的城市某一区域或整个城市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网格要完全覆盖被普查的区域或城市。每一网格中的工厂、道路及非建成区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网格面积的50%,否则视为该网格无效。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100个。

测点布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若网格中心点不宜测量(如为建筑物、厂区内等),应将测点移动到距离中心点最近的可测量位置上进行测量。 分别在昼间和夜间进行测量。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每次每个测点10Min的连续等效A声级(LAEQ)。将全部网格中心测点测得的10Min的连续等效A声级做算术平均运算,所得到的平均值代表某一区域或全市的噪声水平。 如所测量的区域仅执行某一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那么该平均值可用该区域适用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进行评价。

将测量到的连续等效A声级按5分贝一档分级(如60~65,65~70,70~75)。用不同的颜色或阴影线表示每一档等效A声级,绘制在覆盖某一区域或城市的网格上,用于表示区域或城市的噪声污染分布情况。 11.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1)减少振动源的扰动(减少非平衡力、改进工艺) 2)防止振动(改变外扰频率或系统振动频率)

3)采用隔振技术(控制振动传递,如防振沟、隔振器等) 12. 获得噪声源数据的途径有哪些?

答:有两种途径:类比测量法;引用已有的数据。

在一般情况下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必须采用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二级、三级,可引用已有的噪声源数据。 13. 微穿孔板消声器消声原理?

答:微穿孔板消声器是一种高声阻、低声质量的吸声元件。

声阻与穿孔板的孔径成反比,微穿孔板孔径很小,声阻就很大,提高了结构的吸声系数;

低穿孔率降低了其声质量,使依赖于声阻与声质量比值得吸声频带宽度得到展宽,同时微穿孔板后面的空腔能够有效地控制其振吸收峰的位置,保证在宽频带上有较高的吸声系数。

五、计算题

1在车间内测量某机器的噪声,在机器运转时测得声压级为87dB,该机器停止运转时的背景噪声为79dB,求被测机器的噪声级。

解:根据声级相减公式:

LPS10lg[1086.25dB0.1LPT100.1LPB]

10lg[100.187100.179] 0 .1 L P 0 .1 L P

TBL10lg[1010]PS

答:被测机器的噪声级为86.25dB。

2. 某隔声间对噪声源一侧用一堵22m2的隔声墙相隔,该的传声损失为50dB,在墙上开一个面积为2m2的门,该门的传声损失为20dB,又开了一个面积为4m2的窗户,该窗户的传声损失为30dB。求开了门窗之后使墙体的隔声量下降了多少?

解:由传声损失可知,墙、门和窗的透射系数分别为10-5、10-2和10-3,所以隔声墙组合体的平均透射系数为:

墙S墙+门S门+窗S窗S总

10516+1022+1034=0.00110122 TL10lg110lg129.6dB 0.001101则组合体的隔声量比原墙的隔声量下降为:

TL墙-TL5029.621.4dB

答:开了门窗之后使墙体的隔声量下降了21.4dB。

3、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dB、75dB和65dB,求该点的总声压级。

LpT10lg(10i1n0.1Lpi)

0.1Lp210lg(100.1Lp110100.1Lp3)10lg(100.170100.175100.165) 77dB4、在半自由声场空间中离点声源2m处测得声压级的平均值为85dB。(1)求其声功率级和声功率;(2)求距声源10m远处的声压级。

解:(1)已知在半自由声场空间中,所以Lp=Lw-20lgr-8

则Lw=Lp+20lgr+8=85+20lg2+8=99dB 声功率Lw=10lgW/W0,则W=W0×10 0.1Lw =10-12×10 0.1×99 =8×10-3W (2)对于确定声源,声功率级是不变的,所以 L′p=Lw-20lgr′-8 =99-20lg10-8 =71dB

5、某房间大小为6×7×3m,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在1kHz的吸声系数分别为0.06、0.07、0.07,若在天花板上安装一种1kHz吸声系数为0.8的吸声贴面天花板,求该频带在吸声处理前后的混响时间及处理后的吸声降噪量。 解:房间的体积V=6×7×3=126m3。

SiiA 房间各壁面的平均吸声系数i ,则 SiS处理前1

处理后23

(632732)0.06670.07210.56=0.065 672632732162(632732)0.06670.07670.841.22=0.25 672632732162因频率f=1kHz<2kHz,10.0650.2且,则处理前的混响时间为:

0.161V0.161126T601.92s

A10.56因频率f=1kHz<2kHz,20.250.2且,则处理后的混响时间为:

0.161V0.161126T600.44s

Sln(12)162ln(10.25)处理后的吸声降噪量Lp10lg6、某车间几何尺寸为25×10×4m3,室内有一无指向性声源,测得1000Hz时室内混响时间2s,距声源10m的接收点处该频率的声压级为87dB,现拟采用吸声处理,使该噪声降为81dB,试问该车间1000Hz的混响时间应降为多少?并计算室内应达到的平均吸声系数。 解:由题可知:车间面积为 S=25×10×2+10×4×2+25×4×2=780m2 车间体积为V=25×10×4=103m3 设10.2,f1000Hz2000Hz,则(11)2(10.065)0.25=6.8dB 10lg(10.25)0.065(12)1T10.161VSln(11)

110.161VST1 10.0980.2,与所设条件不符。设10.2,f1000Hz2000Hz,则 T10.161VS10.161VST1

110.1030.2,与所设条件相符,所以取10.103

(11)2Lp10lg,其中LpLpLp87816dB(12)112610lg(10.103)2,则(12)0.10320.314

20.3140.20.161VSln(12)T20.1611030.548s 780(10.314)7、某隔声间有一面积为20m2的墙与噪声源相隔,该墙透射系数为10-5,在该墙上开一面积为2m2的门,其透射系数为10-3,并开一面积为3m2的窗,透射系数也为10-3,求该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 解:隔声量TL=10lg1/τ,则

墙的隔声量为:TL1=10lg1/τ1=10lg1/10-5=50dB 门的隔声量为:TL2=10lg1/τ2=10lg1/10-3=30dB 窗的隔声量为:TL3=10lg1/τ3=10lg1/10-3=30dB 所以,该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为:

S10lgS1100.1TL1S2100.1TL2S1100.1TL320 0.1500.1300.130(2023)1021031036dB

8、要求某隔声罩在2000Hz时具有36dB的插入损失,罩壳材料在该频带的透射系数为0.0002,求隔声罩内壁所需的平均吸声系数。 解:

隔声罩的插入损失IL10lg(1100.1TL)1其中隔声量TL10lg110lg37dB,已知IL36dB0.0002

隔声罩内壁所需的平均吸声系数为:10lg1100.1IL100.1TL1100.1360.79100.1379、穿孔板厚4mm,孔径8mm,穿孔按正方形排列,孔距20mm,穿孔板后留有10cm厚的空气层,试求穿孔率和共振频率。

22解:正方形排列的孔的穿孔率为:Pd812.56%

4B24202δ=0.8d,则共振频率为:

f0c2PL(t)34012.56%

23321010(4100.8810)595Hz10、

一、名词解释

1、噪声:振幅和频率紊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振荡所产生的不需要的声音 2、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声源向周围发出的总能量称之为声功率,其与声强 成反比

3、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计权声级。 4、透声系数:将透射声强与入射声强之比

5、消声器的插入损失:系统中插入消声器前后在系统外某定点测得的声功率。

6、吸声量:又称等效吸声面积。与某表面或物体的声吸收能力相同而吸声系数为1的面积。一个表面的等效吸声面积等于它的吸声系数乘以其实际面积。物体在室内某处的等效吸声面积等于该物体放入室内后,室内总的等效吸声面积的增加量。单位为平方米。

7、白噪声: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

8、响度: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 ( 如声压级 ) ,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

9、昼夜等效声级:用来表达社会噪声昼夜间的变化情况。

10、透声损失:墙或间壁一面的入射声能与另一面的透射声能相差的分贝数。 11、再生噪声:通常指气流在消声器内产生的附加噪声。

12、混响声场:经过房间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达到受声点的反射声形成的声场。 二、单项选择题

1、按噪声产生的机理,可分为:机械噪声、 C 、电磁噪声。

(A)振动噪声;(B)工业噪声;(C)空气动力性噪声;(D)褐噪声。 2、声波传播的运动方程把 B 联系起来。

(A)质点振动速度与流体密度;(B)声压与质点振动速度;(C)声压与流体密度;(D)以上都不对。 3、当声波由媒质1垂直入射到媒质2时,如果ρ2c2>>ρ1c1,则在入射界面上发生 C 。 (A)全反射;(B)全透射;(C)折射;(D)以上都不对。

4、墙角处有一噪声源,距离它2米处测得声强级为Lp,如果噪声源声功率增加到原来的10倍,其它条件不变,同样位置处测得的声强级为 B 。

(A)10Lp;(B)10+Lp;(C)3+Lp;(D)视噪声源声功率具体数值而定。 5、倍频程中,介于2000Hz和8000Hz之间的频率是 B 。 (A)3000Hz;(B)4000Hz;(C)5000Hz;(D)6000Hz

6、某频率声音的响度级是指,该声音引起人耳的感觉相当于 B Hz纯音的分贝数。 (A)500;(B)1000;(C)3000;(D)8000。

7、测量道路交通噪声时,测量前后必须对声级计进行校准。要求测量前后校准偏差不大于 D ,否则测量无效。 (A)0.5dB;(B)1.0dB;(C)1.5dB;(D)2.0dB。 8、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缺点是 D 。

(A)吸声效果一般;(B)吸声频带窄;(C)易燃;(D)易堵塞。 9、远离墙体的地面处声源的指向性因数Q= B 。 (A)1;(B)2;(C)4;(D)8。

10、消声器的性能评价,可分为: D 、空气动力性能、结构性能、经济性能四个方面。 (A)吸声性能;(B)隔声性能;(C)隔振性能;(D)声学性能。 11、白噪声具备的哪个特征是错误的 C 。

(A)广谱;(B)类似电视机无节目信号时发出的声音;(C)声能在各频率均匀分布;(D)随机非稳态。 12、声波传播的物态方程方程把 C 联系起来。

(A)质点振动速度与流体密度;(B)声压与质点振动速度;(C)声压与流体密度;(D)以上都不对。 13、当声波由媒质1垂直入射到媒质2时,如果ρ2c2=ρ1c1,则在入射界面上发生 B 。 (A)全反射;(B)全透射;(C)折射;(D)以上都不对。

14、空旷的地面上有一噪声源,距离它10米处测得声压级为Lp,如果噪声源声功率增加一倍,其它条件不变,同样位置处测得的声压级为 C 。

(A)2Lp;(B)10Lp;(C)3+Lp;(D)视噪声源声功率具体数值而定。 15、倍频程中,介于250Hz和1000Hz之间的频率是 A 。 (A)500Hz;(B)400Hz;(C)600Hz;(D)625Hz 6、测量厂界噪声时,如果厂界有围墙,测点应位于 A 。

(A)厂界外1m,并高于围墙;(B)厂界外1m,并与围墙等高;(C)厂界内1m,并与围墙等高;(D)厂界内1m,并高于围墙。

7、墙根(远离墙角)处声源的指向性因数Q= C 。 (A)1;(B)2;(C)4;(D)8。

8、对隔声罩来说,哪条叙述是正确的 B ?

(A)隔声罩体的平均隔声量越小,插入损失越大;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越高,插入损失越大; (B)隔声罩体的平均隔声量越大,插入损失越大;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越高,插入损失越大; (C)隔声罩体的平均隔声量越小,插入损失越大;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越低,插入损失越大; (D)隔声罩体的平均隔声量越大,插入损失越大;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越低,插入损失越大。 9、与自由阻尼层结构相比,约束阻尼层结构减震效果更好,其原理是因为增加了 B 。 (A)压缩与拉伸变形;(B)弯曲变形;(C)扭曲变形;(D)剪切变形。 10、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包括 A 和消声量这两个方面。

(A)消声频带宽度;(B)消声频率上限;(C)消声频率下限;(D)共振性能。 三、简答题

1、试述多孔性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和构造特征。

答:构造特征是:材料从表到里具有大量的、互相贯通的微孔,并有适当的透气性。当声波入射到这种材料表面时,一部分会透入材料内部,一部分声波在材料表面反射。但是有些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闭孔聚氨酯泡沫塑料、火烧花岗石等,虽然材料内部具有大量孔洞的材料,但是由于内部孔洞没有连通性,声波不能深入材料内部振动摩擦,因此吸声系数很小。

吸声原理:透入材料内部的声波能顺着微孔进入材料内部,引起微孔中空气分子的振动。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和空气分子与孔隙壁的摩擦,使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损耗。而这种能量的转换是不可逆的,因此材料就产生了吸声作用。所以,多孔材料吸声的必要条件是 :材料有大量微孔,微孔之间互相贯通,并且微孔是深入材料内部的。

2、车辆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人们有时会有这样的感受,速度较快时产生的振动比速度较慢时轻,试利用振动力传递率曲线分析其原因。

答:在研究振动隔离问题时,人们最感兴趣的并不是振动位移的大小,而是传递给基础的振动力的大小。隔振效果的好坏通常用力传递率Tf表示,它定义为通过隔振装置传递到基础上的力Ff的幅值Ffo与作用在振动系统上的激励力的幅值F0之比。有附件6中的图可知:

ü AB段,激振频率f远低于共振频率f0, Tf≈1,不起隔振作用 ü BC段,激振频率接近共振频率f0,Tf>1 ,发生共振,力放大

ü CD段,激振频率f高于共振频率1.4*f0,Tfü 在CD段,ξ(阻尼比)值越小,Tf值就越小,这说明阻尼比小对控制振动有利,但在共振频率处力传递率较高。工程中ξ值一般选用0.02~0.1范围。

汽车速度从慢变快时,由于使得工作点从AB向CD过渡,所以减振效果好 3、根据下面给出的隔声墙结构图,简述其相应的隔声原理。

答:双层结构能提高隔声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层的作用。空气层可以看做与两层墙板相连的“弹簧”。如图,声波入射到界面1时,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在墙上损耗,一部分透射到所夹空气层中,经空气衰减后又射到界面3上。同样,投射到此墙的声波又被反射,部分在墙中损耗,余下部分投射到夹层之外的空气中。由于经过多次反射和损耗,隔声性能得以提高。另外从振动能量传递的角度来看,由于两墙没有刚性连接,空气层的弹性变形具有减振作用,传递给第二层墙的振动大为减弱,从而提高了墙体的总隔声量。

4、刚出厂的新汽车颠簸较严重,开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明显好转。试运用振动传递率解释这一现象。

答:在研究振动隔离问题时,人们最感兴趣的并不是振动位移的大小,而是传递给基础的振动力的大小。隔振效果的好坏通常用力传递率Tf表示,它定义为通过隔振装置传递到基础上的力Ff的幅值Ffo与作用在振动系统上的激励力的幅值F0之比。有附件6中的图可知:

ü AB段,激振频率f远低于共振频率f0, Tf≈1,不起隔振作用 ü BC段,激振频率接近共振频率f0,Tf>1 ,发生共振,力放大

ü CD段,激振频率f高于共振频率1.4*f0,Tfü 在CD段,ξ(阻尼比)值越小,Tf值就越小,这说明阻尼比小对控制振动有利,但在共振频率处力传递率较高。工程中ξ值一般选用0.02~0.1范围。

汽车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使得工作点从AB向CD过渡,所以减振效果好 四、计算题

1、若在某点测得机器1、机器2、机器3分别单独运转时的声压级为98dB,96dB,100dB,三台机器都停止时测得声压级为93dB。求三台机器全开时该点的总声压级。

2、某车间(发声室)与控制室(接收室)的隔墙面积为30m2,接收室内表面积150m2,平均吸声系数0.04。隔墙上有一观察窗,此组合墙隔声量为30dB。(1)求隔墙的噪声衰减。(2)如对接收室进行吸声处理后,平均吸声系数0.4,求此时的噪声衰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