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新时期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九壹网
关于新时期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雅平解国振广西大学政治学院

【摘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发展党内民主关系到党的发展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校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阵线,新时期,在高校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有助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进而促进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民主建设新时期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重要地方,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思想核心、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实施科学决策上。高校党内民主的充分发展,可以保证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避免或减少探索过程中因决策上的重大失误给事业带来损失,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一、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1.加强高校党内民主是社会的深刻转型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我国正经历由一个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由“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复杂形势向“和谐社会”的转变。这场转型广泛、深入地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起了根本上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高校

党内民主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许多高校在经过规模扩张和局部质变之后,都面临着党的建设的转型问题,这其中,高校党内民主建设事关全局,是巩固和完善高校建设成果,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高校的关键环节。

2.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拥有较为浓厚的学术自由氛围,高校师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时候,往往不完全听命于“长官”,因而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实现党内民主,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愿望较为强烈。而这其中的学术骨干又恰好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稳步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才能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取得营造宽松和谐的软环境;只有不断践行高校党内民主,才能以党内民主带动师生民主,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3.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是由大学生的极端重要性决定的。高校党员队伍在党的整个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国高校每年发展党员数量超过发展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青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党组织肩负的重要使命。而只有积极探索党内民主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将党内民主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保护、激发、引导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

二、当前在党内民主建设上所面临的问题当前,广大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保障党员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的建设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高校党内民主还存在诸多问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具体而言,高校党内民主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民主氛围还不够浓,党员的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高校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常常“集中讲得多,民主讲得少”,客观上给党内“家长制”和“一言堂”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致使个别领导干部对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不理不睬,对党员的要求和呼声不闻不问。同时。

也有一些党员缺乏主人翁思想,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在党内生活中不讲意见,只讲服从,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反对,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只等领导做决定。

2.民主程序还不够规范,党员的民主权利有待进一步保障。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基础性课题,党章及党内文件都对此做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过程中,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往往重视不够,在执行上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尽管也采取听取党员意见的许多形式,但往往比较随意,没有完备的党员意志表达形式。

3.民主制度还有待完善,党内的民主建设需要制度的保证。制

度是民主的保障。同时,只有在制度的规范范围内,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才能在健康的轨道上顺利进行。当前,高校党内的一些民主制度,或失之于宽泛,或失之于柔软,或失之于“人治”的色彩过浓等等。这样,在民主制度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打折扣。民主建设归根到底是要靠制度来保障的,新时期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更是如此。同志早年就曾深刻地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待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个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党内民主建设。

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途径1.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首先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重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志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这是我们不断推荐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基础。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是通过党员的民主权利来实现的。要充分尊重高校党员对党内政治事务的参与权,对党的决策的讨论权,对党的工作的建议权,对党内事务的表决权,对党的干部的评议权、监督权和罢免权,选举和被选举权、申诉权、批评权、辩护权和监督权等等,引导广大党员树立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增强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

2.努力拓宽高校党员参与和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尤其是通过加强高校党务公开来提高党员对党的事务的关心度和参与度,包括保证和提高学生党员对党的工作及学校发展、育人等中心工作的参与程

度。

激发党员对自己角色的自我认同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疏通高校党内民主渠道,拓宽高校党内民主途径,丰富高校党内民主形式,保障高校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知情和了解。

3.逐步完善高校党内选举制度。在党内,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党员享有的最基本的民主权利。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选举制度,是党员这项民主权利得以实现的基本形式和根本保证。要逐步扩大差额的比例和范围,提高高校党内选举的竞争性;要规范选举程序,改进选举方式;要逐步扩大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直选范围;要注意将高校党内选举与高校党外选举的结合,扩大基础。

4.要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内监督机制。监督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力,有严密的党内监督,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党内民主。因此,在高校的党内民主建设的进程中,党内监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完善高校党内民主评议制度,及时纠正党员的错误和观点;要健全高校党内举报制度,提供顺畅的渠道和保护方式;扩大高校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实现有效的监督;要把高校党内监督和高校党外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效果。

参考文献:

.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9-10.

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党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中国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梁兆成.论高等学校民主建设与民主监督[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3):34-36.

王海军.党内民主建设与制度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2):48-51.

黄宇.论党内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J].唯实,2005(5):33-35.358思政建设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