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瓦作施工技术
11.2.1 基础基台施工技术
古建筑工程基础、基台瓦作施工,程序基本同于新建工程,不同处在于基台。基台属于基础部分,高于自然地平部分称之为基台。施工程序较为繁杂,包括内容:瓦作和石作项目。
11.2.1.1基础定位、开挖
基础开挖前,由专业人员放线定位,经设计、勘察和建设方认定后开槽。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进行拍底打钎,并作详细的打钎记录。经由勘探、设计单位验槽,核定后符合设计和勘探要求或按设计和勘探要求处理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1.2.1.2基础垫层
基础垫层,常用3:7灰土或2:8灰土,有时也采用素砼或钢筋砼。垫层灰土严格按配比调拌,夯实用木夯或蛙夯。素砼或钢筋砼垫层的砼标号要提前试配,最好不用经验配比。砼浇筑前需验模板和验钢筋,符合设计要求后浇筑。
11.2.1.3基础墙
基础墙承重,基础墙中线要与木架掰升线相一致,保证基础受力合理。砌筑基础墩时,要预留埋头、柱顶石和台明石安装位置所占的空间,达到合理准备。
1
基础回填土,土要过筛填土分层夯实。
11.2.2墙体砌筑施工技术
古建筑工程墙体不承重,功能维护和保暖,民间通常说的“墙倒屋不塌”的道理在于此。
墙体由墙身、下碱两部分构成。墙体砌筑分为干摆墙、丝缝墙、淌白墙、带刀灰墙、混水墙和毛石墙等做法
11.2.2.1墙身、下碱
(1)墙身
墙身是墙体下碱花肩以上部分的砌体,常采用丝缝墙、淌白墙、带刀灰墙和混水墙等做法。
(2)下碱
墙体台明以下至墙体花肩以下的砌体为下碱,砌筑砖层数为奇数,多采用干摆墙、丝缝墙和淌白墙砌筑等做法。
(3)墀头
墀头及砖腿,由下碱、墙身、和盘头三部分构成。墀头墙身看面排砖多为勾丝咬、担
2
子勾和三破中等。盘头通常称梢子。头层拔檐为荷叶墩,接着摆砌半混、炉口、枭砖、头层盘头和第二层盘头,戗檐下口摆放在第二层盘头上,上口高出大连檐,并外侧倚在大连檐内侧。戗檐安放陡或趴与天井大小先关,应预先计算好,戗檐摆放不陡不趴,给人们视觉强劲、有力感。天井是墀头看面外至大连檐底内口间垂直投影的水平距离。墙身摆砌砖,柁下皮为整皮砖。
11.2.2.2墙体砌筑
(1)干摆墙
a、干摆墙施工程序:放线→挂线→摆砌→灌浆→成活后墁水泥→验收
b、摆砌灌浆
摆砌砖后口用石片垫实,无碰头缝,站尺核验垂直,逐层灌浆,每四层设一道封口灰。摆砌平整,要求层层刹趟校正。
c、墁水活
先干墁,去掉突出部分。坑、渣、砂眼,用灰浆配制“砖药”打点。普遍墁水活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表层无斑痕和扫道子。
(2)丝缝墙
丝缝墙施工程序:干摆灌浆、墁水活基本同于干摆墙做法。不同处:干摆墙面无缝,而撕缝墙墙面耕卧缝、立缝、缝深、浅一致,缝口宽小于3mm。
3
(3)淌白墙
淌白墙施工程序:基本同于丝缝墙做法。不同处:砖不砍、不磨,截长短。砌筑铺灰,墙面平缝,缝宽小于7mm。不墁水活灰缝小于7mm。
(4)混水墙
混水墙体砌筑,用整砖或半头砖。墙面双面抹灰,抹灰后可选用各类色浆或外墙涂料涂刷。
11.2.3 屋面施工技术
古建筑工程屋面,按瓦类别分为黑活和琉璃活两大类。黑活瓦面和琉璃活瓦面施工程序截然不同。黑活瓦面现调脊后瓦瓦,琉璃活瓦面先瓦瓦后调脊,与黑活瓦面程序相反。相同处是黑活瓦面和琉璃活瓦面瓦瓦基底用灰泥和操作程序无差别。瓦各类瓦面,通常底瓦中。歇山、硬山尖盖瓦座中,卷棚过垄脊屋面山尖底瓦座中。管式大型祭礼建筑不同于民宅,天坛祈年门和东西配殿均盖瓦座中。
11.2.3.1 基底
(1)施工程序:望板勾板缝→护板灰→苫泥背→苫青灰背
(2)苫泥背:苫泥背分为滑秸泥和麻刀泥两种。苫泥背通常苫二遍,头遍找型,待停住脚苫二遍定型,每遍泥背厚度平均不超过5cm,苫泥背需用木制拍木拍打实,无坠裂缝、坚实。
4
(3)苫青灰背:苫青灰背要分层切记不可一次成型。青灰背厚度一般不小于3cm,苫背分层摊抹,均匀拍麻刀。浇青灰浆赶压,赶压次数不少于三浆三压,达到压实、压光、出亮、无裂缝为止。青灰背需亮背,达到一定强度后,方能开线瓦瓦,过长的坡长,为防止瓦面溜坡,青灰背需拍打成梅花排列方式的窝坑。故宫太和门、熙和门均采用了此种方法。
11.2.3.2 瓦瓦
(1)瓦瓦流程:黑活:分中号垄→裁钉瓦口→挂线→调脊→冲垄→装当瓦瓦→清理→验评
(2)分中号垄:瓦瓦分中号垄,说白了就是瓦瓦前排瓦当。各类型瓦屋面分中号垄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硬山瓦面分中号垄工艺流程分四步:第一步、先确定屋脊纵向中线。第二步、画出横向底瓦座中中线,即总面阔或明间面阔中垂直于屋脊纵向中线的垂线。第三步、以两山博缝里皮分别向内退回瓦垄的一垄半宽度,各自画出两边底瓦中线。第四步、按预先依瓦件让活排定的瓦口尺寸,用插入法,计算出座中底瓦中线至边底瓦中线间的瓦口个数及完成。
(3)栓挂线:
挂水平线:檐头齐头线,勾头、滴水各一道水平线。坡中腰节不少于一道水平线,脊根(老桩瓦)一道水平线。
挂垂线:坡长栓控制囊度垂线,其线上挂吊鱼。
5
(4)瓦瓦
瓦瓦要先选瓦,琉璃活要设专人打点瓦件,俗称“让活”。黑活新瓦片要蘸月白灰浆。瓦瓦口诀:“稀瓦檐头、密瓦脊”,“檐头”是指檐步,“脊”是指脊步。
瓦瓦:瓦瓦可移动底瓦线,要求与冲垄底瓦线一致。底瓦三搭头、平整、不侧偏。
盖瓦:增眼高一致,高度不少于4cm。夹腮要立直,腮帮不痄腮,不里抠。
扎当灰:要填实抹平麻刀灰压过瓦翅,胸头灰饱满、压实。
黑活瓦脸严实、平光。蛐蛐窝干净。底、盖瓦无破、碎瓦。
11.2.3.3 调脊
(1)正脊工艺流程:砌抹软当沟→头层瓦瓦→第二层瓦条→混砖→砌抹梅子砖
(2)调垂脊工艺流程:软托泥当沟→砌抹软当沟→头层瓦条→混砖→砌抹眉子砖
(3)披水排山脊工艺流程:基本同于铃铛排山脊,排山脊外侧面勾头和滴水改为披水砖。
(4)清水脊工艺流程:基本同于带吻正脊。吻或兽改为蝎子尾,脊端平草或跨草砖。
(5)鞍子脊工艺流程:鞍子脊用于合瓦屋面。基本做法同于筒瓦屋面过垄脊。鞍子脊有名无实,属于过垄脊类型,因为过垄脊做成近似鞍子型而得名。
6
(6)调披水梢垄脊工艺流程:披水梢垄脊多用于卷棚、硬山小式屋面,做法极为简易。瓦面两边垄安披水砖,在其扣筒瓦的做法称之为披水梢垄脊。
11.2.4 博缝、挂栏、檐砖、墙帽施工技术
古建筑工程博缝、挂栏、檐砖和墙帽分为黑活和琉璃活两大类,起做法基本相同。
11.2.4.1砖博缝
(1)砖博缝山尖:其一、木梳背同活顶开门件拼合,天园地方两边加插旗,用于过垄脊山面博缝。其二、扇面活顶中,用于过垄脊山面博缝。
(2)硬山山面博缝,两山博缝交汇处用宝剑头。
11.2.4.2 挂栏
(1)黑活挂栏:挂栏无雕花挂栏砖现场加工砍磨。安装挂栏时,为防止脱落,最好打孔用铜丝拴挂。
(2)挂栏纹饰:黑活挂栏纹饰,多数选用万字不到头纹样。
11.2.4.3 檐砖
檐砖分为直线檐和冰盘檐两类。
(1)直线檐:一、二层直线檐。
7
(2)冰盘檐:冰盘檐无椽,冰盘檐层数有四层。
(3)檐砖砌筑总体分为糙砌和细砌两种做法。细砌冰盘檐是指干摆和撕缝做法;糙砌冰盘檐多数抹灰,极少采用勾缝做法。
11.2.5地面施工技术
古建筑工程地面,通常分为室内地面和室外地面两部分。地面做法分细墁和糙墁两大类。地面面层大多都选用方砖,条砖和石材等。
(1)细墁地面工艺流程
放线→排砖冲趟→装当墁地→打点墁干活→墁水活→清理晾干→钻生
(2)糙墁地面工艺流程
放线→排砖冲趟→装当墁地→灌缝→清理→勾缝
(3)地面材料
a、方砖类:二尺四方砖、二尺方砖、尺七方砖、尺四方砖和尺二方砖。
b、条砖类:大城砖、二城样砖、地趴砖、大停泥砖和小停泥砖。
c、石材类:各类河卵石、石材等。小石子卵石铺地按设计图样码铺。
8
(4)放线
a室内:坐中十字线定位法
b室外:中轴线中定位法
(5)排砖
a室内、外地面排砖:通常选十字缝,一般不采用通直缝。
b室外十字甬路交汇处排砖:大都采用龟背锦排砖法。
(6)墁水活
墁水活先用砖药打点,后墁水活。墁水活不宜过大,并应及时清理排水,禁忌砖墁地水泡。
11.2.6 墙面抹灰施工技术
古建筑工程墙面抹灰,分室内抹灰和室外抹灰两部分。本节仅介绍室外墙面抹灰。
11.2.6.1 室外抹灰工艺流程
清理基地→浇水→冲筋→贴膏药→底子灰→罩面灰
11.2.6.2 抹灰类别:
9
(1)靠骨灰
(2)掺灰泥或砂子灰底,白麻刀灰罩面
(3)掺灰泥或砂子灰底,红麻刀灰罩面
(4)掺灰泥或砂子灰底,包金土灰罩面
(5)掺灰泥或砂子灰底,纸筋灰罩面
(6)掺灰泥或砂子灰底,素灰罩面
(7)掺灰泥或砂子灰底,青麻刀灰罩面
11.2.6.3 麻刀加工:
麻刀先闷水,手工摘麻刀或机打麻刀
11.2.6.4 灰膏
灰膏可外购或现场加工淋制。现场淋制灰膏不少于半个月前淋制待用。淋灰池池口处,灰内有未熟化的生石灰颗粒,抹灰易起泡,禁忌抹灰选用。
11.2.6.5 纸筋灰
纸筋灰采用煮浆灰烧泡,经与灰膏拌合后待用。
10
11.2.7 杂式类瓦作施工技术
古建筑工程杂式影壁
(1)影壁类型:一字影壁、八字影壁、靠山和随墙影壁等。
(2)影壁:由须弥座、墙身、和檐帽三部分组成。
a须弥座
影壁须弥座无雕花,选用砖,须弥座高向通常分为五层。上下为枋,上、下层枋内的上、下层为枭,须弥座中间层为束腰。须弥座底部坐落在圭角上。
b墙身
影壁墙身两端边立角柱,横向上、下加槛,上槛的上方为箍头枋。影壁心大都方砖芯,极少数为软心,方砖芯周边圈套线枋,四角叉角花,中心装中心花。
影壁墙身配件:三岔头、耳子和马蹄磉。
c檐帽
檐帽多采用冰盘檐筒瓦顶。冰盘檐多数做无椽冰盘檐。选用筒瓦过垄脊时,顶两端多数为铃铛排山脊,少数披水排山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