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GY L. 焊接后热处理技术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董晓玲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吉林松原138001) 摘 要焊接作为一个不均匀性的加热过程,在焊接结构的局部发生塑性变形问题,经过冷却之后,工件内部就会残 留部分应力。如果发生焊接残余应力,不仅对工件的机械强度造成影响,也可能引发工件的开裂、变形,降低尺寸的 精确度。本文结合焊接后热处理技术要点,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危害以及消除策略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焊接;热处理;残余应力;影响;消除 中图分类号:TG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7597(2O1 3)1 3-0084—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各行各业的生产和能源 消费对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 适应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要从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业着手。焊 接工艺作为现代工艺中一项常用的技术,其在材料、技术等方 面都有着较高的消耗,一直以来都是高耗能行业,基于此,必 须要注重对焊接工艺的科学处理,才能实现能源的节约。 影响,在介质、温度等作用下,残余应力将对结构性能造成多 方面影响,分析如下。 2.1降低焊接结构的静力强度 当结构受到一定承载力之后,会表现出充足的塑性变形能 力。随着荷载力的大幅度增加,此时屈服强度的区域应力也有 1影响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 1.1焊接原材料的影响 随着原材料的熔化温度变化,焊接的残余应力也会相应发 生变化。其温度越高、残余应力就越大。同时,对残余应力大 小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线膨胀系数、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 原材料的种类不同,由此产生的变化也有所区别。当膨胀系数 处于高温条件下,其温度就会持续上升,此时为线性增加状态; 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都会随着原材料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不 同的反应。 所增加,而不符合屈服强度的区域应力也会发生变化。在这种 情况下,焊接残余应力不会对静力强度造成影响。但是在相反 的状态下,当结构受到承载作用之后没能表现塑性变形能力, 则焊接残余应力就会对结构静力强度造成影响。 2.2削弱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 当处于循环性的荷载作用下,如果存在一定的焊接残余应 力,那么应力循环过程可能出现偏移,此时平均值发生变化, 而幅值则保持不变。此时,平均值与极限幅值之间具有反比例 关系。因此,拉伸焊接的参与应力集中在应力产生的部位,削 弱疲劳强度。 1_2焊接参数的影响 2.3造成焊接结构的刚度不足 在相对正常的焊接条件下,若想确保焊接电流不产生任何 变化,则需要提高焊接效率,此时将延长焊接的温度场,同时 增加了焊接的梯度,此时焊接残余应力就会加大。若想确保焊 接的速度不发生改变,则提高焊接电流强度,此时焊接的温度 场就会变宽、加长,增加温度梯度,焊接的残余应力也相应加大。 1.3焊接热源的影响 在结构焊接过程中,一般只采取局部加热方法,但是热源 中心的温度一般较高,由于焊缝与焊件不同点之间的距离存在 差异,[大l此在加热的瞬间,各点温度会产生变化,温度场也可 能有所改变。由于加热并不是均匀进行,焊件的温度梯度有所 增加,对焊接残余应力大小造成影响。如果在自然条件下完成 焊件的冷却,此时温度南8o0℃降低到500℃,无论是焊接的残 余应力还是应变力大小,都会受到影响,需加强重视。 1.4焊接比容的影响 在焊接结构中,如果存在焊接残余应力及荷载作用,就会 造成应力的叠加现象,此时材料可能达到屈服的极限点。但是 在材料塑性性能中,无法将这一特性表现出来,局部应力就会 大幅度增加,结构不能继续承载力的作用,此时材料结构中有 效承载面积大幅减少,结构的刚度也会降低。在实际T程运行 过程中,由于校正焊缝及火焰等,都会产生一定的焊接残余应 力,如果火焰校正较为频繁,那么经过加载之后就会产生变形, 并且卸载之后也会存在回弹性不足的问题。 2.4引发应力腐蚀开裂问题 在拉应力与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如果发生介质材料裂 缝,就被称作应力腐蚀开裂。由于拉应力的大面积存在,此时 金属表面的腐蚀钝化膜破坏力也会加大,而残余拉应力和拉应 力之间形成叠加作用,加速腐蚀与断裂。 3焊接后热处理技术的应用机理 由于焊接热源对构件产生不均匀的加热或者冷却,同时也 会引发不均匀的塑性流动,那么构件焊接之后就会产生弹塑性 当钢材结构经过加热或者冷却之后,就会产生相变作用, 由此变化也会引发比容、性能等改变。一般情况下,如果温度 已经上升到700℃以上,那么钢材就会由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 但是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温 度大幅度降低,冷却的速度也有所改变,此时合金数量、碳元 素数量等增加,钢结构在低温状况下发生相变,此时体积快速 膨胀,就会产生残余应力。 应变,进而引发焊接残余应力。在焊接过程中,局部热量的不 均匀输入可能造成焊缝区熔化现象,在焊接区的温度与相邻区 域的温度偏高,此时形成正温差,而熔池附近的高温区材料热 膨胀作用受到影响,高温区材料会形成不均匀的压缩塑性变形 现象。 2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危害 在构件焊接过程中,由于受到应力重分布或者二次变形等 在构件冷却的过程中,部分材料已经发生塑性变形作用, 而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等制约,不能进行自由收缩,在一定程 2013 ̄13期总第133期 S¨--CoN VALLEY 度上受到拉伸作用,产生拉应力。同时,熔池发生凝固作用, 已经形成焊缝的金属受到冷却收缩作用,也会形成一定的拉 应力。 采取焊接后热处理技术,主要针对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 在进行焊接之前采取预热方法,减少金属试板与焊接焊缝之间 的温度差,那么在焊接工程中,产生极小的原材料与焊缝不均 匀变形问题;在进行冷却过程中,主要应用保温棉,此时原材 料与焊缝之间的温度较为接近,材料整体冷却,形成均匀变形, 产生较少的焊接残余应力。 要由于受到热处理的作用,残余应力逐渐释放并重新组织、分配。 对于焊接接头位置的焊后等效残余应力来说,其峰值处于内表 面约10 mm一12 mm左右,属于打底焊道位置,该位置的坡口尺 寸较小,受到一定的约束力作用,在快速冷却的状态下收缩量 就会增加;当外表面的等效残余应力值达到最低点时,内表面 的残余应力峰值就会增加,而采取焊后热处理技术,则可有效 控制残余应力峰值,其降低幅度高达30%一50%,确保焊接残余 应力处于平稳状态。 5结论与思考 本文通过分析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产生危害等,对 焊接后热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最终获得如下结论:1)在 进行热处理过程中,如何确定保温温度并控制温差范围,对最 终的热处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需加强重视;2)根据热弹塑性 理论与有限元分析程序,充分考虑温度场与组织转变场等影响 作用,通过采取三场耦合的有限元计算模式,实现焊后热处理 技术的分布计算;3)运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可更加精确地掌握 焊后热处理技术在残余应力分布中的影响规律,可较好地保障 应力消除效果。 4焊接后热处理技术的应用数值模拟 4.1温度场数值的模拟 通过采取焊后热处理技术,可确保整个焊接结构根据一定 的加热速度进行升温,保持一定的时问之后,将变形金属实现 再结晶,进而产生全新等轴晶粒,此时可基本消除晶体缺陷, 合理控制金属的强度,提高韧性,而残余应力也因此能够释放 并消除。为了更好地获取热处理过程的温度场模拟值,可将热 处理过程分为不同的温度阶段,结合各个阶段的升温与降温实 验,采取有限元软件对不同阶段的热源进行计算,并在模型中 实行模拟运用,最终获得精确的温度场值。通过数值模拟曲线 的观察,确定不同阶段的温度控制能否符合焊后热处理的标准 与规范,进入保温阶段之后,接头部位的温度均符合标准。 4.2应力场数值的模拟 参考文献 [1]徐富家,吕耀辉,徐滨士.焊接快速成形金属零件的残余应 力与变形….焊接技术,2O11(1). 【2]潘华,方洪渊.局部加载拉应力对平板焊接残余应力场的影 响[J].焊接学报,2008(8). 将焊件焊接之后的残余应力场分布状况,以初始状态导人 模型中,对温度的变化过程进行记录,了解历史事件并读取各 个节点的温度数据、应力数据等,将相应的数据值加载到模型 中,运用热塑性理论,充分考虑温度场、组织转变场等影响作 用,对焊后热处理过程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计算。为了客观了 解热处理后残余应力的分布状况、数值大小等,与焊后残余应 力进行对比,一般焊后残余应力的峰值在热影响区域的附近, 经过采取消应力的热处理技术,残余应力的峰值有所降低,此 时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当完成热处理过程之后,距离焊缝较远 的原材料区域残余应力值逐渐上升,直到1OO Mpa左右。这主 [3】李均峰,宋天民,张国福,等.逆焊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工 艺及机理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8(1 3). [4]王岩,宋天民,张国福,等.逆焊接处理对不同材料抗应力 腐蚀性能的影响[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7(3). [5]刘俊松,陈学东,刘全坤,等.焊接HAZ热处理后性能影响因 素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2(1). [6】孙英学,孙平.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J】.核动 力工程,2009(2). tt(上接第86页)ff 参考文献 "(上接第87页)" 调节汽门、旋转隔板,汽机跳闸。DEH系统还通过通讯的方式 [1]石励,王奕,王玫.高可用性舰船网络系统研究[J].计算机 与数字工程,2012,4O(3):6卜65. 与浙大中控的DCS建立数据连接,可以通过协制的功能 实现对高调门的操作,快减负荷,实现了火电厂机、电、炉的 DCS一体化控制。 [2】张卫东.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的IRF技术研究[J】.电脑 知识与技术,2011,7(36):9 37 5-9377. 4结束语 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DEH数字电液调节系 统的未来发展将更加迅速,我们将在熟悉掌握好现有调节系统 的基础上,更深人地学习探索昆钢汽轮发电机组使用数字电液 调节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为昆钢今后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3]孙振华,赵咪,孙楠楠.浅谈IRF2及校园网的应用[J】.山东 职业技术学报,2Ol 2,12(2):95—98. [4】IRF2 ̄k网络变的简单.201 0,httD://network.chinabyte. com/200/11125 7O0.shtm1. [5]高卫斌,刘云,苏锋.IRF在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J].软件导刊,2O1 0,9(12):145-146. [6]王玫.IRF在舰船网络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 2Ol2,32(2),1 7-19. [1】刘遵义,周志平.汽轮机调速系统参数实测与仿真研究[J】. 河南电力,2008(02). [7]杨凯.IRF在电力调度主站系统网络平台中的应用[J].电力系 统IT,2012,10(12):73~76. 【2】高伟,李阳海,黄树红,王大光,汤延令.60OMw汽轮机调速 系统试验及辨识研究….汽轮机技术,2006(04). 【3]武海澄,蔡兵,陈胜利,施壮.汽轮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软 件设计[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