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r[变式5](2020·名师原创预测)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2019年1月3号“嫦娥奔月”掀起高潮。“嫦娥四号”进行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月球背面登陆。若“嫦娥四号”在月球附近轨道上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嫦娥四号”先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运动到A点时变轨为椭圆轨道,B点是近月点,则下列有关“嫦娥四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四号”的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B.“嫦娥四号”要想从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必须在A点加速 C.“嫦娥四号”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比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要长 D.“嫦娥四号”运行至B点时的速率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 [“嫦娥四号”的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 km/s,小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故A错误;“嫦娥四号”要想从圆轨道变轨到椭圆轨道,必须在A点进行减速,故B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2=2,由题图可知,圆轨道的半径r大于椭圆轨道的
r3a3
T1T2
半长轴a,故“嫦娥四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1大于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2,所以C错误;“嫦娥四号”要想实现软着陆,运行至B点时必须减速才能变为环月轨道,故在B点时的速率大于在环月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率,即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D正确。]
[变式6]
- 9 - / 15
高考
(多选)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即月球探测器实现采样返回,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的过程可以简化如下,探测器从圆轨道1上A点减速后变轨到椭圆轨道2,之后又在轨道2上的B点变轨到近月圆轨道3,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探测器在轨道1上的运行周期为T1,O为月球球心,C为轨道3上的一点,AC与AO之间的最大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要从轨道2变轨到轨道3需要在B点点火加速 B.探测器在轨道1上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上经过B点的速度 C.探测器在轨道2上经过A点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大 D.探测器在轨道3上运行的周期为
sin3θT1
BD [探测器要从轨道2变轨到轨道3需要在B点减速,选项A错误;探测器在轨道1上的速度小于在轨道3上的速度,探测器在轨道2上经过B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3上的速度,故探测器在轨道1上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上经过B点的速度,选项B正确;探测器在轨道2上经过A点时速度最小,A点是轨道2上距离月球最远的点,故由万有引力产生的加速度最小,选项C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3=3,其中=sin θ,解得T3=
T2T213r1
r3
r3
r1
sin3θT1,选项
D正确。]
考点四 天体中的“追赶相遇”问题
1.根据
GMmr2
=mr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
2.两星追上或相距最近时,两星运行的角度之差等于2π的整数倍;相距最远时,两星运行的角度之差等于π的奇数倍。卫星与地面上物体追及(卫星在地面上物体的正上方)时,要根据地面上物体与同步卫星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进行判断。
(2019·某某某某三模)(多选)2018年7月27日将发生火星冲日现象,我国整夜可
- 10 - / 15
高考
见,火星冲日是指火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火星之间,此时火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且易于观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轨迹都可近似为圆,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1.5倍,则(  )
A.地球的公转周期比火星的公转周期小 B.地球的运行速度比火星的运行速度小 C.火星冲日现象每年都会出现 D.地球与火星的公转周期之比为
8∶
27
Mm4π2
AD [已知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为地球的1.5倍,则由G2=m2r得,T=2π
rTr3
GM,
Mm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故火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的大,选项A正确;又由G2=
rv2
m可得v= rGMr,则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即运行速度)越小,故火星的运行速度比地
球的小,选项B错误;根据
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T火T地
=
r3火r3地
=
27
,因为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所以火星的公转周8
期大于1年,不是每年都出现火星冲日现象,故选项C错误,D正确。]
[变式7]
经长期观测发现,A行星运行轨道的半径近似为R0,周期为T0,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t0>T0)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已知行星B与行星A同向转动,则行星B的运行轨道(可认为是圆轨道)半径近似为(  )
3
A.R=R0
t20t0-T0
B.R=R02
t0t0-T0
- 11 - / 15
高考
C.R=R0
t30t0-T0
3
D.R=R0
t0t0-T0
A [A行星运行的轨道发生最大偏离,一定是B对A的引力引起的,且B行星在此时刻对A有最大的引力,故此时A、B行星与恒星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恒星的同一侧,设B行星2πt0T0
的运行周期为T,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题意有t0-t0=2π,所以T=,由开
T0Tt0-T0
2π
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R30T20
=
3
,联立解得R=R0
2t0
T2t0-T0
2
,故A正确,B、C、D错误。]
1.(2017·全国Ⅰ卷·15)[本题源于人教版必修2·P9·例题1]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
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1
C [在竖直方向,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gt2知,选项A、D错误。
2由v2=2gh知,选项B错误。
在水平方向,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同水平距离,速度大的球用时少,选项C正确。]
将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从10 m的高度水平抛出,落地时它的速度方向与
地面的夹角θ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 12 - / 15
高考
2.(2018·全国Ⅲ卷·15)[本题源于人教版必修2·P36·T1]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
A.2∶1       B.4∶1 C.8∶1 D.16∶1
Mm4π2T24π2C [地球的引力充当卫星的向心力,由G2=mr2知,3=,
rTrGM则两卫星
T2P3T2QrQ=,
r3P因为rP∶rQ=4∶1, 故TP∶TQ=8∶1。 选项C正确。]
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在天文学上常用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天文单位①,用来量
度太阳系内天体与太阳的距离。已知火星公转的轨道半径是1.5天文单位,根据开普勒第三定  律,火星公转的周期是多少个地球日?
3.(2019·全国Ⅰ卷·21)[本题源于人教版必修2·P80·T1和人教版必修2·P41“称量”·地球的质量](多选)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 13 - / 15
高考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教你审题:
(1)“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转化,弹簧—小球模型。
(2)“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转化,
ax图象的斜率
mg-kx=ma变形,a=g-x为-,纵轴截距
mm为重力加速度g。
3“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Mm′
满足,G2=m′g
R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
AC [设P、Q的质量分别为mP、mQ;M、N的质量分别为M1、M2,半径分别为R1、
kk
R2,密度分别为ρ1、ρ2;M、N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g2。在星球M上,弹簧压缩量M1M19a0
为0时有mPg1=3mPa0,所以g1=3a0=G2,密度ρ1==;在星球N上,弹
R144πGR1
πR31
3
M2M23a0
簧压缩量为0时有mQg2=mQa0,所以g2=a0=G2,密度ρ2==;因为R1=
R244πGR2
πR32
3
3R2,所以有ρ1=ρ2,选项A正确;当物体的加速度为0时有mPg1=3mPa0=kx0,mQg2=
mQa0=2kx0,解得mQ=6mP,选项B错误;根据a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和质量
的乘积表示合外力做的功可知,EkmP=mPa0x0,EkmQ=mQa0x0,所以EkmQ=4EkmP,选项C
2正确;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Q下落时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4x0,P下落时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2x0,选项D错误。]
题根1:把质量是0.2 kg的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的位置,
- 14 - / 15 3
高考
如图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弹簧把球弹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图乙)。已知B、A的高度差为0.1 m,C、B的高度差为0.2 m,弹簧的质量和空气的阻力均可忽略。
(1)分别说出由状态甲至状态乙、  由状态乙至状态丙的能量转化情况。 (2)状态甲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多少?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是多少?
高考试题在这道题的基础上,从动力学角度出发,提供一个ax图象,展示物体运动变化过程。
题根2:人教版教材必修2 P4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来“称量”地球的质量。
- 15 -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