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强夯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九壹网
≮簟才冬。凰

强夯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杜国刚

(中国水电十五局第三工程公司,山东邹城273504)

日商要]强夯法是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粞陡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一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E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秦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蔽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日醢建i司]强夯法;地基基础;应用

这种方法是将重锤提升到高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振动,使土体结构破坏,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通过裂缝排出孔隙水和气体,地基土在新的状况下固结,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强夯法施工简便,效果显著。2008年,我们在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施工中对高填土下卧可液化土层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确保了工期。

1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本区段线路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县市)香城镇境内,线路内共有路基14段,其中路基基底采用强夯方式处理10段,共12.9万mz,设计为清除表层种植土后,对进行处理地段路基采用强夯加固处理,设计建议夯击能为点夯2000KNm,满夯1000KNm。

本段地质情况表覆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粉质黏土,黄褐色,坚硬~硬塑,含少量砂砾,厚O~65m,粗砂、砂砾,黄褐色,黄灰色,稍密~中密,潮湿~饱和,厚O~53m,下为斜长花岗岩,褐黄色~肉黄色,全风化~强风化,呈砂加土及砂砾状;地下水埋深09~65m,表层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5m。

2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2.1施工方法

对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强夯施工。在第一遍强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压路机碾压两遍后进行测量布置夯击点位置及水;隹测量。第二次按设计选用已夯点间隙中间,依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按设计在中间补点,最后一遍锤印彼此搭接,表面平整。强夯施工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单夯夯击能、夯击遍数和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为施工控制数值,并采用试夯确定的地表平均沉降量控制。对渗透性较差的细粒土,必要时应增加夯击遍数,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不小于1/4夯锤的直径。

22注意事项

1)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

2)强夯施工产生的噪声不应大干《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l2523)的规定,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当强夯旎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3)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4)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5)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6)当强夯与岩溶注浆同时采用时,应先进行强夯再进行注浆加

固。

7)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

8)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

2009年6JJ(’

3质量控制及检测3.1质量控制

1)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特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

2)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

3)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4)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5)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

a.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夯坑四周隆起高度都须记录、整理。

b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构筑物时。c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外部补充填料量的记录。d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e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f记录最后2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值。

32植咖4

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小于

6m。

a检验数量:施工结束7天后,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每一工点每3000m2抽样检验12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N≥10击,静力触探试验3点,比贯入阻力Ps粘土≥12MPa,Ps砂类土≥

1

8MPa,荷载试验3点,地基承载力6≥240kPa。标;隹贯入和静力触

探的检验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荷载试验。

b在每500~1000m2面积内的各夯点之间任选一处,在有效加固深度内,每隔1m取1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模量和湿陷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4)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Q1D(D为夯锤直径)。检验数量:检验总夯击点的10%。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5)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工程技术

表1强夯地基处理范隔、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12

检验项目范围横坡

允许偏差

不小于设计值

±05%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检验方法尺量坡度尺量

4试验检测结果根据地质资料及原基标准贯入试验(见表2),本试验段确定为粉土和砂类土。

表2

41标;住贯入试验结果

测点夯击值(击)测点夯击值(击)

15105

241141

3

4

4

53146

66155

73165

8417

4

95184

5136

123

原基通过试验数据,依据儆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

0081—2003表3确定该原基密实程度为:松散状态。

表3砂类上的相对密实臌0分

N平均(击/30cm)

D,值密实程度

≤10<033

10033≤Dr≤040

1530≥Q67

040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通过强夯法进行处理后标准贯入试验见表4

表4

测点夯击值(击)测点夯击值(击)

1171018

2161117

3161214

4

5151423

6201521

7141622

8171718

9191817

181322

强夯后试验数据,依据《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汀B10081—2003表3确定该基础密实程度为:中密状态。42静力触探试验结果

依据《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l0081—2003进行该段试验,试验结果见表5

衷5

测点土层名称粘土层砂土层测点土层名称粘土层砂土层

12

34

强前Ps

0931295

强后Ps

122497

强前Ps

1011686

强后Ps

134699

强前Ps

0881.947

强后Ps

1317

强前Ps

1.072018

强前Ps

140929

强前Ps

112212

强后Ps

1461003

强前Ps

0375

强后Ps

13712.46

强前Ps

Q95317

强后Ps

1401155

强前Ps

078226

强前Ps

13210.74

通过以上试验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强夯处理后比贯入阻力Ps满足设计要求。

4j平板载荷试验结果

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发,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均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瓣BJ7—200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瓣BJ202—2002。点号

沉降量S(mm)点号

沉降量S(mm)

1370103505

238.96113352

33675124052

43527133654

本次试验共做复合地基成在试验18组试验点为1~18号加荷等级为八级,每级荷载为60kPa总加载量为480kPa:根据原始数据和现场试验过程观察得出,18组试验当加载量达到承载力设计值得2倍时,均未出现破坏现象,根据规范确定该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等于

240kPa。18组的沉降量见下表

53756

14

63967152605

738.86163109

83849173036

93306183210

3292

通过试验检测该强夯地基处理方式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5强夯效果

跟据观测,强夯后地基平均下沉075M,夯击点周围没有隆起现象,在夯击截面2M范围内,标高都有下降;通过现场测试,地基承载

力提高1—2倍,有效影响深度达7~8M左右,改善了地基的抗液化性能,质量效果甚佳:强夯地基处理法成本低,速度快、操作简便、工艺控制简单,工期有所保证,深受建设单位好评。

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