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2006级 唐国兴
2006013s08
1 评价目的及意义
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一般是由省为单位,横向比较各省之间的优劣,或纵向比较一个省的历史与现状,提出改进意见等。但本人认为以省为单位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投资环境的优劣,往往一个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平均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而且,投资者看重的主要还是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很少论及全省各方面的状况。所以在这里,本报告进行的是中国17个有代表性城市高技术投资环境的横向比较,不仅具有同类可比性,而且能真实反映出地区的投资环境状况。
本报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三大经济圈中的17个主要城市的15个有影响于高科技投资环境的综合指数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每个城市的综合指数得分,并以此作为排名和衡量城市高技术投资环境的唯一依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本报告可以使投资者和受资地区两方面得到对该17市高技术投资环境的认识:○1对于投资者。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高技术投资大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投资的城市,另外,也可以依据我们对数据的分析,选择有利于自己高技术投资的目标方向。○2对于城市建设者:及服务机构。各个城市可以依据本报告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对自己的目前的不足作出对策调整,改变以往的吸引投资重“量”不重“质”的观念,同时,受资城市可以根据本市对应方面的不足,应该尽可能改善自己的政务服务效率,提高行政产品的质量,改善自己的高技术投资环境。由于数据收集的原因以及城市在高技术方面的现状,本报告只选择了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的主要有影响的城市,它们的投资环境和对高技术投资的吸引能力可以很大部分反应这一个经济圈层的吸引高技术投资状况。这17个城市分别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北京、天津、唐山、大连、青岛、威海、烟台7市,长三角经济带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6市,珠三角经济带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4市。
2 评价指标
一个地域内某产业的硬件投资环境在一定时期内是静态的,许多影响投资决策的社会经济因素由于其动态的连续性,在没有突变(例如)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看作是静态不变的,所以一个区域的某行业投资环境可以用某一个时空的横断面状态来衡量。我们可
以研究该横断面的客观因素(硬件)和主观因素(软件)两方面。对于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主观因素是影响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和标准
本评价报告在选择高技术投资环境的评价指标时,既参照了国内的有关高技术投资环境的指标研究成果[1],也根据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投资者看重的指标以及自己作为投资环境的管理者对投资环境的改进方向,所以本报告确定对软环境和硬环境两大方面评价。由于高技术投资对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交通非常重视,所以软环境方面本报告选择了经济因素、科技人力因素、金融服务因素、效率和管理因素等4大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准则,硬环境方面则选择了自然区位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两大因素。 2.2 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体系见下表: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 GDPP 元 GDP GDP 万元 高技术产业产值 HPP 亿元 金融资源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PA 亿元 金融机构数目 FN 个 科技人力资源 专科人口比例 CR 授权专利数目 PN 个 中大型高技术企业的科研收入 RD 亿元 人均工资 WP 万元年 因素 税费与销售总额比例 TSR 企业与打交道平均天数 EGD 天 招待性娱乐支出比例 ER 基础设施 各级公路里程 RL 千米 邮电和电信收入总额 PEA 亿元 固话、移动、网络用户总量 PMIN 户 区位因素 主要市场距离 MMD 千米 大型空港距离 HAD 千米 2.3 各指标层的含义及功能说明
上文已有说明,评价指标分两方面,主要偏于软环境。经济发展方面,本报告用了三个指标来作为衡量指标,GDP是当地的经济总量,也是衡量一地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总的承载
能力;人均GDP则是用来反应当地的相对经济能力,它能反应一地的主流生活水平;高技术产业产值则是直接反应当地的高技术发展现状和总量、规模,对于细节的划分,则可以通过当地的统计年鉴查询当地某行业的发展状况及竞争情况。金融因素,本报告用当年当地的可以提供贷款或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内外资金融机构)总数来衡量一地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数目越多,则可以认为当地的金融服务越发达;金融机构的当年总存款则是用来表示当地融资或贷款的容易度,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本人认为一地的金融规模越大,高技术企业越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和科技贷款。科技人力资源包括专科人口比例、当年授权专利数目、中大型高技术企业的科研收入、人均工资,一地现实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层次的主要人力资源,是当地的专科以上学历人口,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从事高技术行业的人员有三到四成为专科文凭持有者,所以一地的高技术投资环境的人力资源应该用专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来衡量;当年授权专利数目和中大型高技术企业的科研收入主要是用来反应当地的科技研发能力,尤其是目前,的科研院所申请专利和研究发明在产业化方面被企业行为远远抛在后面(具体情形可以查询各地的科技局网站),所以在本报告里面用了这两个指标。因素,本报告直接引用了近日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120城市投资环境报告,结合中国实际运作情况,2006年的运作效率比2004年的运作效率提高的有限,所以用2006年的效率来衡量2004的运作效率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各地为吸引高技术产业投资制定的优惠和投资鼓励的因素,本人认为在税费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可以反映,这是因为对于高技术行业投资的税收优惠主要是税率的降低,税率低则税额在销售总额中的比例必然是变小,所以优惠这一本来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数据的难以收集和实际数据处理的不便,本人以税费/销售额的比值高低来衡量,比值越大,说明该地区的税收优惠偏低。基础设施方面,本人认为高技术产业运量少,而与外界的信息通联频繁,所以本人认为一地的路网密度和信息网密度越大,则认为越便于企业通联外界,另外,本人也认为一地的自然区位非常重要,例如该地离主要空港和主要产品市场的距离越小,则越有区位优势,但由于本人在报告中要分析的城市基本都是高技术的核心地和重要空港的所在地,所以区位优势方面本报告就省略了。 2.4 指标的数据来源
除了直接引用2006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内陆120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价报告中的关于运作效率的方面的三个指标外,其余数据均是2004年末的统计数据,主要是2005中国城市年鉴,2005中国区域经济年鉴,以及17个城市的统计局和科技局官方网站发表的关于
2004年末各项统计指标数据。
3 评价方法
根据选定的指标,运用因子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主成分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得到投资环境综合指数表达式。相关表达式有:
A=(aij),i=1,15;j=1,4;(每个原始指标在每个主成分上相应载荷矩阵) B=(bij),i=1,17;j=1,15;(每个原始指标标准化值矩阵)
F= B * A =(fij), i=1,17;j=1,4;(每个城市在每个主成分上的得分矩阵) R=(rij),i=1;j=1,4;(每个主成分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矩阵) Z= F * RT =(zij),i=1,17;j=1;(各个城市的综合指数矩阵)
3.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经济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影响此问题的很多变量,这些变量多且又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希望从中综合出一些主要的指标,这些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足够的大。若有指标系列X1,,XP,取它们的线性组合F,这样的组合当然会有很多,我们希望线性组合F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即var(F)最大,这样得到的F记为F1,然后再找F2,
F1与F2无关,以此类推,我们找到了一组综合变量F1,F2,,Fm,这组变量基本包含了原来变量的所有信息。 3.2 主成分的推导
设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为
12p0,分别为对应的主成分的特征值,则
var(F)1, 称F1为第一主成分;F2为第二主成分;„„Fm为第m主成分。
1imi定义:称
i1p为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称
i1i1pi为前m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
若m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超过85%,那我们认为前m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原来指标信息。 3.3主要运算过程
借助于多元统计变量分析工具SPSS FOR WINDOWS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描述性分析,得到原始数据的基本统计量;然后对原始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检验是否可以采用因子主成分分析法,若符合主成分抽取条件则选择因子主成分分析,得出主成分以及主成分对原始
指标的载荷。
下表是三大经济圈的17个主要城市的高技术投资环境通过以上方法对各项原始指标处理后得到的综合得分排行表:
4 评价结果
一般的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是由省为单位,横向比较各省之间的优劣,或纵向比较一个省的历史与现状,提出改进意见等。但我们认为以省为单位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投资环境的优劣,往往一个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平均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而且,投资者看重的主要还是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很少论及全省各方面的状况。所以在这里,本报告进行的是中国17个有代表性城市高技术投资环境的横向比较,不仅具有同类可比性,而且能真实反映出地区的投资环境状况。
由于反映高技术投资环境的金融服务采用的指标较少,所以可能导致一个区域的真正 4.1 整体投资环境评价
4.2 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环境评价 5 投资建议 6 附录 参考资料
深圳投资环境概述
一个地域内某产业的硬件投资环境在一定时期内是静态的,许多影响投资决策的社会经济因素由于其动态的连续性,在没有突变(例如)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看作是静态不变的,所以一个区域的某行业投资环境可以用某一个时空的横断面状态来衡量。我们可以研究该横断面的客观因素(硬件)和主观因素(软件)两方面。对于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主观因素是影响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响高新技术投资的各因素作定性评价,深圳高新技术行业投资状况。
投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既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也包括政治、经济、人口素质、环境等软环境(李昌清,1993)。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把投资环境定义为:围绕着投资主体并足以影响或制约投资动机、投资决策、投资行为、投资绩效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称
(林应桐、闵建蜀)。关于我国投资环境的研究与评价,理论界和政企的相关部门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并取得了大量的定性的、定量的、实践性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我们对投资环境的理解是:投资环境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总是在一个大环境里讨论局部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也应该是分层次的,在一个大范围内讨论的环境要素与一个小环境内的不同。不同产业对投资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技术含量越高的产业对软环境的要求越高。
2 深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素质、交通条件、创新环境等有较高的要求,例如靠近知识密集区,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等,深圳一直是外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活跃地区之一,截至2006年9月底,世界著名的高技术公司已有190家进驻深圳设立生产或研发基地。这些巨头的进入,推动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200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49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至51.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6%。在知识产权方面,深圳2004年、2005年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14900件、20940件和7737件、83件,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8327件,居全国第一。
深圳高技术产业绝大部分属于制造业范畴,但与传统制造业相比,高技术产业又有技术含量高、知识是第一生产要素的特点。OECD按技术集约程度高低将各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4种类型。确定高技术产业的基本原则就是技术密集程度明显高于或数倍于其他产业,以此突出技术集约程度显著高这一基本特征。受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影响,深圳目前纳入统计范围的高技术产业,其技术密集程度只是在国内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与一般制造业相比,并不具备明显高的特征;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技术密集度方面的差距更大。主要表现为:
(1)科研技术投入强度。R&D投入强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产业技术密集程度的最重要的标准。20世纪80年代,OECD将以上的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90年代后期重新调整高为8%以上的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据资料显示,深圳的2004年高技术企业的R&D投入125.02亿元,占总产值4.1%,低于OECD划定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
(2)产出的增加值率。高技术产业同时也应该是产出增加值率较高的行业,但深圳全市以从事高技术产业的来计算,其总的增加值率为24.2%,不仅不高,总体来看甚至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深圳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的特点不十分显著,与一般制造业相比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特点。这种高技术产业低技术含量的状况,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产业技术仍处于跟踪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源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内垂直分工的作用,因为我国的高技术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投资企业(2001年,高技术产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60.85%),这些企业从事的是产业内低附加值环节的生产,虽然在产业划分中被划入了高技术产业,但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技术研究开发。
由于目前外商投资企业成为高技术产业的主力,技术密集程度还是相对偏低。因此,本文研究高技术产业所要求的投资环境,将兼顾其一般制造业所要求的环境和有利于知识聚集及其产业化发展方面的环境要求。 3 高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的确定和选取
我们研究投资环境的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同时也是为了给受资者出谋划策,针对当地投资环境的特点和缺陷,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投资环境的评估工作,这种评估行为是进行一切投资行为的前提。
原国家计委投资所选择了人均GDP、第二三产业比重、工业企业净资产利润率、进出口额占GDP比重、人均累计利用外资额、人均投资额、高中以上人口比重、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路网密度、市区离机场距离、市区离最近铁路线距离、人均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等12个指标作为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都是较为具体和切实,并且不同区域之间也可直接对比和排序,所以我们认为这是评价区域投资环境较为理想的指标或参考指数。
高技术产业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与其他产业相比无疑会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硬件环境方面的基础设施、自然条件,但作为建立在知识基础上、以知识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产业,又必然具有更多的独特性。李昌清(1993)曾提出,一般而言,现代化程度低的部门或项目的投资对自然环境,主要是自然资源条件要求较高;现代化程度高的部门或项目的投资,则要求有良好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因为现代化生产需要较多的外部协作条件,高水平的人口素质,发达的交通和电讯网络,健全的市场体系,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等等。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研究,尤其是量化研究,是相当匮乏的,这有其客
观上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往我国没有统一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各地区对高技术产业的理解不一而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分类标准,难以对地区之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准确的比较。目前,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制定,这一问题才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深圳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出台了高技术产业目录以及投资管理条例。
基于以上理解,本文对于高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分析有以下考虑:①研究应该分层次展开,分别选择差异化的评价指标。即评价指标或投资参考指数之间不可具有较多的重叠,例如一个指标反映的内容如果和另一个指标有较高的相关性或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间接反映,则应该选一个能够较为简便和反映投资环境真实情况的指标作为评价依据。②评价指标的选取时吸收已有的投资环境研究的成果,尽可能以(例如原国家计委投资所)或专门的评价机构所选择的指标为参考评价指标,并依据高技术产业的特点进行取舍和补充。我们初步选取城区基础设施、综合经济实力、科学技术与人口与劳动力的科技素质、金融服务与融资能力、地方投资优惠共6个指标12个方面。
(1)基础设施。包括①深圳拥有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是地区性的客货运输中心,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深圳现有港口泊位142个,其中56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海港——盐田港。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在深圳交汇。深圳拥有中国最大的陆路客运口岸——罗湖口岸,中国最大的陆路货运口岸——皇岗口岸,中国第四大空港——深圳国际机场已开通1国际航线、90条国内航线。在2004年,全市公路总里程1576千米,高速公路233千米,一级公路594千米,公路路网密度达80千米/百平方公里。②信息网络建设情况:深圳与国外200多个城市、国内2000多个城镇开通了直拔电话。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57.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65.28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671.00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292.00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 212部。国际互联网用户276.20万户。
(2)经济发展水平。2005年,全市GDP达4926.9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四位;人均GDP为60507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首位。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地GDP达到609.31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7483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2∶52.4∶47.4。
(3)科技实力水平。包括①到2005年,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44家,登记科技成果355项。深圳获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②仅2005年专利申请量达20940件,专利授权量83件。
(4)人才供给和人力资源。据统计资料,①截至2005年,深圳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10
万人,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30.52万人,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有7.85万人。深圳虚拟大学园共有62家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进驻。全市拥有硕士40000多名,留学归来人员6000多人,博士3000多名,享受津贴的专家482人,双院院士17人。②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16.75亿元,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476元。 (5)融资能力与金融服务:①截至2005年,全市有193家创业投资机构,占全国的1/3。其中专业创业投资机构家,创业投资管理机构85家,技术与产权交易机构19家。2004年全年,创投累计投资70亿元,累计投资650多项,涵盖高技术各个领域,其中尤其以IT业、电子通讯业、新材料业为最。②2004年度,全市金融机构112个,本外币存款余额8136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6571亿元,高技术企业贷款与2003年相比,增幅为5.3%。 (6)高技术投资优惠方面。①高技术产业的所得税,重点企业最大优惠实行5年免征、5年减半征收;②最多可以八年返还地方分成部分的50%;③财政补贴、鼓励基金或初始投资的各种优惠等不再详述。 4 资料库和数字来源
法规: 《深圳市人事局、深圳市外事办公室 、深圳市住宅局、深圳市、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修定)〉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贯彻〈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标准》。
数据来源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深圳年鉴2005》《深圳统计年鉴2005》、深圳的官方统计网站、深圳的公报等官方文件中的2005年数据为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